梅志超
- 作品数:34 被引量:49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志丹探区综合石油地质研究
- 梅志超武富礼催智林李玉宏薛卫民
- 该地区由于地震勘探效果差,一般均采用地质综合研究评价方法来指导勘探。该项目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的充分认识,深入研究生油、储集层及盖层配套特点,进一步研究了侏罗系,三迭系地层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规律,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目的层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石油地质油气勘探油气分布侏罗系
- 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2
- 2002年
-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源相 ,以及碎屑搬运方向总体从北向南的变化趋势 ,更加确定了以前认为北部存在一个消失的古陆的认识。根据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的演化 ,把研究区的沉积盆地演化归纳为初始拗陷、拗陷和强裂断陷三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不同的环境格局 ,由北向南表现为 :D2 吉微特期古陆—海岸—陆棚 ;D2 弗拉斯期古陆—碳酸盐岩台地—陆棚 ;D3 法门期块断隆起—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台地。
- 屈红军梅志超崔智林孟庆任
- 关键词:泥盆系浊积扇古地理秦岭造山带
-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沉积作用及构造演化被引量:33
- 1996年
-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的发展使南秦岭逐渐与扬子地块分离。对此裂谷——有限洋盆带南部边缘的二个地区进行了详细沉积学研究,并建立起沉积体系的时空变化格架。研究结果显示裂谷带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尽相同。西部(勉略)地区明显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和晚期缓慢沉降的二个阶段,并且在二个阶段的沉降层序间出现裂开不整合面。结合对勉略带内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分析和同位素研究,秦岭南缘在晚古生代发生了裂谷-扩张转换,出现有限洋盆。此裂谷——有限洋盆带的演化过程与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的可对比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成因关系。
- 孟庆任张国伟于在平梅志超
- 关键词:晚古生代
- 河流沉积作用与时间地层对比——评河流相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本文对河流相的层序地层学进行了评述。文章指出,冲积地层以其存在侧向上受限的河道沉积物,内部的岩层缺乏连续性,以及垂向剖面或旋回序列不是严格的意义上的解释工具等特征,与海相或湖相沉积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不能沿习层序地层学的概...
- 梅志超屈红军朱玉双陈欢庆
- 关键词:油气勘查层序地层
- 文献传递
-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地震相被引量:11
- 1994年
-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中煤系的广泛发育对地震速度和振幅的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利用地震相研究薄层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在较密的二维测网上组合振幅异常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和延伸趋势,对于预测某些适当厚度的沉积体仍有较好的效果。根据侏罗系的各种反射标志,总结出该区八种地震相类型,解释为冲积扇、河道、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相。“湖沼相”是该区侏罗系主要的生油相带,主要的储集相为河道相。
- 蒲仁海梅志超唐忠华
- 关键词:地震相准噶尔盆地侏罗纪
- 新疆伊犁盆地上二叠统研究被引量:8
- 1996年
- 伊犁盆地上二叠统主要为河湖相泥岩和砂、砾岩。晓山萨依组以孢粉Cordaitina-Hamiapolenites-Vitatina组合为特征,与准噶尔乌拉泊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哈米斯特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凝灰质砂砾岩,含Palaeonodonta,Anthraconauta等双壳化石,可与井井子沟组部分或大部分对比;铁木里克组以细粒沉积为特征,含“MPPAO”双壳组合和Cordaitina-Crucisaccites-Protohaploxypinus孢粉组合,与准噶尔芦草沟组的特征相似;巴卡勒河组仍含“MPPAO”双壳组合,但类别较丰富,与红雁池组相同。本组顶部的介形类组合和孢粉组合显示可能属于下仓房沟群;巴斯尔干组产晚二叠世介形类,相当下仓房沟群。
- 崔智林梅志超屈红军陈世悦郑国强杨雷刘俊霞吴亚红熊利平
- 关键词:二叠系地层中天山伊犁盆地
- 陕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含油气性被引量:47
- 2001年
-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陆源碎屑岩系。依据野外剖面和井下资料 ,本文对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共划分出 4个三级层序 ,其中一个属于湖相层序 ,另外 3个为冲积层序。每个层序包括 3个体系域 ,它们分别是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每个体系域由不同的相组合构成 ,呈现不同的堆砌样式。湖相层序和冲积层序的层序界面和层序内部单元的构成特征均不相同。由于河流冲刷在陆相地层中普遍发育 ,以冲刷面为层序界面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如砂体厚度的展布和相的构成等 ,而且纵向的比较也很重要 ,纵向的相变是划分陆相层序的一个重要标志。最大洪泛面和水进面在冲积地层中较难确定 ,往往以一套地层的出现为标志 ,而不是某个单层为代表。在陕北地区延长组陆相层序地层中 ,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陕北地区陆相层序对盆地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①层序控制了生储盖的组合 ;②层序控制着储层的展布 ;
- 杨雷梅志超熊伟
- 关键词:延长组层序地层含油气性
- 秦岭早古生代沉积作用与构造演化被引量:5
- 1995年
- 根据对秦岭及其两侧地台区沉积体系与旋回沉积的分析,认为该区在早古生代总体上处于板块的扩张阶段,其中巨厚的台地碳酸盐岩和广布的远洋沉积是其典型岩相。早奥陶世阿伦尼克中期华北地台南缘的一度隆升与剥蚀,标志着俯冲作用的开始,但未发现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证据。该区晚奥陶世—志留纪大规模的海退主要是全球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与碰撞造山作用关系不大。
- 梅志超崔智林孟庆任屈红军
- 关键词:早古生代造山带
- 物源与沉积相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砂体展布的控制被引量:33
- 2011年
-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在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物源、沉积相、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芯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分析及相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分析了上古生界沉积相类型,揭示了骨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山西组与石盒子组物源可分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潟湖及潮坪沉积,海侵方向来自东部,由沉积相控制的本溪组障壁岛砂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山2、山1、盒8段主体发育不同来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受物源方向及沉积相控制,以延安为中心区域主体属于汇水区,骨架砂体分别由四个向延安区域汇聚的北北西、北北东、南南东向及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朵体组成,在汇水区不同方向来源砂体在不同层段具有相互叠置特征;山2段南部物源砂体较发育,盒8段北部物源砂体较发育,反映研究区古构造从南高北低转换为北高南低,指示鄂尔多斯盆地在山西组与石盒子组之间发生了南北向构造反转。
- 屈红军马强高胜利梅志超苗建宇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古流向沉积相砂体
-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侏罗系的古地理格局和砂体的展布趋势(摘要)
- 梅志超高知云唐仲华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古地理学油砂体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