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雨洪

作品数:6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9篇腰椎
  • 17篇手术
  • 15篇内固定
  • 14篇脊柱
  • 12篇骨折
  • 10篇手术治疗
  • 9篇退变
  • 9篇退变性
  • 9篇侧凸
  • 8篇退变性疾病
  • 8篇脊柱侧
  • 8篇脊柱侧凸
  • 6篇胸腰椎
  • 6篇融合术
  • 6篇椎板
  • 6篇WALLIS
  • 6篇COFLEX
  • 5篇腰椎退变
  • 5篇腰椎退变性
  • 5篇腰椎退变性疾...

机构

  • 56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佛山市第二人...

作者

  • 60篇柯雨洪
  • 40篇詹世强
  • 30篇王义生
  • 30篇昌耘冰
  • 20篇肖丹
  • 20篇周良安
  • 19篇马元琛
  • 18篇曾时兴
  • 18篇刘斌
  • 16篇尹东
  • 15篇廖俊星
  • 13篇梁昌详
  • 10篇郑秋坚
  • 9篇郑晓青
  • 8篇王巧民
  • 6篇林秉涛
  • 6篇梁国彦
  • 4篇顾宏林
  • 3篇周可光
  • 3篇陈之白

传媒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2篇2005中国...
  • 2篇第六届中国微...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第一次全军脊...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00年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胫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7例胫骨骨折使用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4例获得随访3~26个月。结果: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全部骨性愈合,近期手术的患者骨痂生长良好,膝踝关节功能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患者。结论: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胚骨骨折优于钢板或普通髓内钉。
曾时兴王义生柯雨洪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Coflex^(TM)与Wallis临床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并比较CoflexTM和Wallis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腰椎管狭窄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43例采用CoflexTM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1例,双节段2例;50例采用Wallis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7例,双节段3例。分别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Oswestry残疾指数和VAS疼痛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CoflexTM平均手术时间64.5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1.82ml;Wallis平均手术时间82.71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9.66ml。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oflexTM与Wallis两种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刘斌尹东王巧民昌耘冰詹世强曾时兴柯雨洪王义生肖丹
关键词:COFLEXWALLIS非融合棘突间固定
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和Wallis植入适应证的扩宽和禁忌证相对缩窄的可行性,对比两种装置各自的优缺点及改良、研制新型装置的必要性。
梁昌详柯雨洪肖丹詹世强刘斌昌耘冰郑秋坚
关键词:COFLEXWALLIS腰椎退变性疾病
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被引量:3
1996年
自1993年8月~1995年10月共用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简称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2例,其中8例为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原固定失败再次手术病人。手术后均不作任何外固定,早期作关节及肌肉功能锻练,无关节僵硬及强直并发症发生。12例病人随访2~27个月,除1例骨缺损病人因骨延长后骨不愈合G-K钉疲劳折断需再次手术外,其余病例骨折愈合良好。临床结果表明G-K钉生物力学特性强,固定牢靠,病人能早日离床活动。
柯雨洪周良安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48例被引量:4
2010年
17%骨盆骨折属不稳定型,TileC型骨盆骨折是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两个方向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近年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001年3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4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经皮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肖丹柯雨洪王义生
关键词:C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空心螺钉骶髂关节骶髂螺钉
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其中40例行髓核摘除+Wallis棘突间固定(Wallis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单纯组)。观察两组患者病变节段术前术后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及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8.24±5.15)个月。[结果]Wallis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显著增高,且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8.2个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而单纯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无显著变化,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减小。Wallis组术后ROM值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单纯组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Wallis组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满意的近期影像学及临床效果。
顾宏林詹世强高永红昌耘冰曾时兴柯雨洪刘斌王义生郑秋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前路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腰段和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均为女性,其中前路组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4...
詹世强昌耘冰曾时兴王义生柯雨洪马元琛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文献传递
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2003年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新的脊椎前路钉棒系统进行脊柱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此器械对26例脊柱疾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其中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18例,脊柱结核6例,脊柱肿瘤2例。结果26例随访25~67个月,X线显示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植骨融合牢固,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柯雨洪周良安王义生廖俊星
关键词: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椎体手术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 考察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各病变指标与术后JOA改善率之间的关系,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52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记录临床表现、肿瘤位置与大小、手术前后AIS...
梁国彦梁昌详黄勇兄王良泽曾时兴尹东郑晓青詹世强柯雨洪昌耘冰
关键词: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经椎板间隙和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L5/S1腰椎盘突出患者共187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78例,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
郑晓青尹东昌耘冰郑秋坚詹世强刘斌柯雨洪
关键词:L5/S1经皮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入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