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楠

作品数:107 被引量:67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卒中
  • 17篇脑梗
  • 17篇梗死
  • 16篇血管
  • 16篇中医
  • 16篇脑梗死
  • 15篇急性
  • 14篇缺血
  • 13篇出血
  • 12篇脑卒中
  • 11篇血性
  • 11篇中西医
  • 11篇中西医结合
  • 10篇疗效
  • 9篇血管病
  • 9篇针刺
  • 9篇中风
  • 9篇卒中后
  • 9篇微出血
  • 9篇脑微出血

机构

  • 51篇中山市中医院
  • 4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3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6篇杨楠
  • 35篇王本国
  • 23篇张志强
  • 20篇彭慧渊
  • 20篇郑利群
  • 12篇林棉
  • 11篇汪峰
  • 10篇白伟杰
  • 9篇何宇峰
  • 9篇何希俊
  • 8篇吴宗艺
  • 8篇谭吉林
  • 7篇何宇峰
  • 7篇钟原
  • 6篇曾静
  • 6篇陈志标
  • 6篇缪灿铭
  • 5篇严宏达
  • 5篇何训昌
  • 5篇刘树学

传媒

  • 10篇新中医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光明中医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江西中医药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医学报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的常规药物治疗、井穴麦粒灸和现代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刘氏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S)、简式Fugl-Meyer量表(S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S、SFMA和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刘氏毫火针优于电针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志强杨楠白伟杰郑利群严宏达
关键词:卒中痉挛性瘫痪麦粒灸综合疗法
真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真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选取2022年10-11月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明确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真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为64.2%,女性组72.4%,男性组53.1%。PSQI总平均分为(8.44±6.83)分,女性组平均分为(8.62±7.08)分,男性组平均分为(8.20土6.61)分。结论真如社区老年女性慢性病患者睡眠障碍问题严重,应针对该人群研究合适的护理干预模式。
管璐艳葛伶琳杨楠
关键词:睡眠障碍老年人慢性病
脑小血管患者实施中医八段锦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患者实施中医八段锦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2019.10月至2020.12月,研究对象为脑小血管患者(n=80),按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与观察组(n=40,实施中医八段锦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干预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脑小血管患者实施中医八段锦康复干预措施,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陈楚玲杨楠陈志标刘桂兰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
随患者轮转科室(追踪实习)中医脑病临床实习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测随患者轮转科室(追踪实习)中医脑病临床实习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中医脑病科74名医学本科院校学生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7名传统实习-按科室轮转,按病房→针灸室→运动治疗室轮转实习,每周一次病例讨论,一次小讲课。实验组37名追踪实习-随患者诊疗移动,"病房→康复室"或"重症监护室→病房→康复室"跟随患者流动实习(不囿于某个诊疗科室),全程动态追踪患者诊疗过程,记录患者全程资料,直至出院,每三天集中汇报一次病况,带教老师组织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脑病科总实习时间均为2个月。观测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实习2个月,判定效果。[结果]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知识考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患者轮转科室(追踪实习)中医脑病临床实习,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全面掌握疾病诊疗能力,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何宇峰李建婷杨楠王本国赵明华徐帮杰陈志标
关键词:病房教学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动态血压观察与分析
2009年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人们对二者危害性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本文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血压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杨楠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老年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参附针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对56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阿托品口服治疗和相关病因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针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六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57.69%,疗效差异有显著...
缪英年林棉杨楠谢国峰
关键词:参附针病窦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特点及与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关系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认知障碍特点及与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10—2019-12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MMSE评分进行分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采集各组人口学信息及血管病危险因素,磁共振检查评价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评分,利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水平。结果 CSVD无认知障碍组118例,认知障碍组154例,2组受教育年限、既往卒中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oCA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障碍组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注意、计算方面,评分明显下降(P<0.05)。以总负荷评分对CSVD患者进行分类,总负荷评分1~2分主要分布于无认知障碍(97.46%)和轻中度认知障碍(76.11%)患者,3~4分则主要分布于重度认知障碍(87.8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MoCA认知域评价,在总负荷评分≥1分出现视空间及执行、注意下降,当评分≥3分时认知域受累增多,评分明显降低,出现视空间与执行、记忆、语言、注意力、抽象、计算等多个认知域损害(P<0.05)。结论 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受累为特点,随影像学负荷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受损加重。
汪峰杨楠彭慧渊刘树学曹明明蔡娴珊李建婷
关键词:影像学
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组、常规针刺组和口服妙纳片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痉挛体位治疗和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夹脊穴、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针剌夹脊穴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剌组和口服妙纳片组(P〈O.05)。结论:针刺夹脊穴、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均可缓解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下肢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和口服妙纳片。
张志强何希俊白伟杰杨楠彭慧渊
关键词:痉挛性瘫痪肌痉挛夹脊穴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加妙纳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西药妙纳片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剂口服,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杨楠谭吉林王本国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化瘀通络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治疗性血管新生是处于探索阶段的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使梗死灶及其周围血管新生,供血改善,促进神经功能的修护。化瘀通络中药具有化瘀血、生新血、生新络、生新物作用,可能启动内源性血管新生有关因子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杨楠刘锦灿
关键词:中医治法化瘀通络法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