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远仿 作品数:23 被引量:275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开封县棉花办公室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施氮量对杂交棉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2010年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N 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0~300 kg/hm2条件下,随叶龄增长,施氮量增加光合生理活性指标增长快,衰减慢;而施N 375 kg/hm2时衰减快,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在棉花生长前期(7月5日)各处理间光合生理活性指标差异不显著。到中后期,施氮量则对这些指标有明显影响,表现出施N0~225 kg/hm2,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高;但施N 300、375 kg/hm2,与施N 225 kg/hm2相比,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施N375 kg/hm2,在植株生长后期这些指标反而比施N300 kg/hm2处理降低。随施氮量增加,棉花总铃数、烂铃率和生物产量随之增加,收获系数下降。施N0~300 kg/hm2,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N375 kg/hm2则下降。衣分受施氮量影响较小,施N 0~225 kg/hm2,子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产;而施N300 kg/hm2时,子棉产量比施N225 kg/hm2的仅增产1.66%,施N375 kg/hm2水平,其子棉产量比施N225和300 kg/hm2处理减产2.23%和3.92%。此外,施氮比对照显著提高了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25~300 kg/hm2范围内,有利于显著提高杂交棉主茎叶光合生理活性,延长叶片高光合持续期,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 李伶俐 房卫平 谢德意 马宗斌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杂交棉 施氮量 光合生理特性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 谢德意 房卫平 李伶俐 马宗斌 张东林 杜远仿关键词:早熟棉 单株产量 纤维品质 麦套不同熟性棉复合群体的生产力及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8 2003年 The eco physiology and productivity of 6 2 2 wheat early maturing cotton middle maturing cotton were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6 2 wheat middel maturing cot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wheat harvested, the LAI of cotton increased fast, the leaf area duration(LAD) and CGR were raised obviously, the dry matter rose rapidly, and the accumulated amount was larger than CK. Light use efficiency was 1.13%, 21% more than CK. The effective blossom period was extended 18 d, and the lint yield in both 1998 and 1999 was over 2250 kg·hm -2 ,21~22% more than CK. 李伶俐 谭金芳 李文 马宗斌 孙敦立 杜远仿关键词:麦田 套种 棉花 生产力 生理生态特性 氮钾配合施用对短季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2008年 大田条件下,采用施尿素225kg.hm-2、300kg.hm-2两个水平和施氯化钾0kg.hm-2、120kg.hm-2、195kg.hm-2三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组合对短季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钾水平下,高氮比低氮的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略有提高,高氮比低氮的增产效应随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肥效随钾肥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2个施钾的比不施钾的光合能力、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显著提高;不同施钾处理间子棉产量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尿素300kg.hm-2、氯化钾195kg.hm-2组合产量最高。在充足的氮肥条件下,保证适量钾肥的供应,维持氮钾平衡对提高短季棉的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和纤维品质极为重要。 李伶俐 房卫平 马宗斌 谢德意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氮 光合特性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2007年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15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叶片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扩展期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较高,以后又下降,而POD活性较平稳;中期叶片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不断提高,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强;后期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继续提高,SOD活性出现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继续升高或保持平稳,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衰减慢;一种是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快。品种间生理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后期叶片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5408*,0.7189**),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6**);而后期叶片MDA与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533*,-0.8481**)。 李伶俐 房卫平 谢德意 马宗斌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叶片衰老 POD MDA 光合速率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李伶俐 谢德义 马宗斌 林同保 杜远仿 张东林 李志敏 台国琴关键词:短季棉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光合特性 不同氮水平对棉苗抗低温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1.00,2.00,3.00和4.00 g.L-1尿素水溶液浇灌培养棉苗至3叶1心,然后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5±1)℃/(5±1)℃(昼/夜)低温处理3 d,研究了棉苗生长恢复及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氮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差,受低温胁迫伤害严重,表现可溶性糖含量低,SOD和CAT活性下降,MDA大量积累;在常温恢复期,MDA含量下降缓慢,棉苗恢复生长差;而施氮各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S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增加幅度低且下降快,棉苗恢复生长快,其中以3.00 g.L-1浇灌培养的棉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SOD和CAT活性提高幅度最大,MDA积累增幅最小,恢复生长最快. 李伶俐 杨铁钢 李文 黄耿华 张东林 杜远仿关键词:棉花幼苗 氮素水平 不同施氮量和鸡粪对棉花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0年 在中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鸡粪及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品种豫杂37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増施氮肥促进豫杂3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配施鸡粪比施等量氮、磷、钾的纯化肥促进效果好;施氮在0-337.5 kg/hm^2范围内,铃数和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鸡粪处理的籽棉产量比施氮225 kg/hm^2处理的高1.8%,表明等量氮、磷、钾条件下,配施鸡粪比单施化肥效率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而配施鸡粪的氮肥利用率比施等氮量化肥处理略有提高。 谢德意 房卫平 李伶俐 马宗斌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棉花 施氮量 鸡粪 氮磷钾 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0年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和积累比例。施氮量N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N 225 kg/hm2处理增产0.9%,但差异不显著。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 李伶俐 房卫平 马宗斌 谢德意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杂交棉 施氮量 杂交棉豫杂35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 ,对杂交棉豫杂 35四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群体生产特点、产量构成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豫杂 35在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 ,密度不宜低于每公顷 3万株 ,在 3.75万~4.5万株较好 ;而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 ,获得同等产量水平 ,种植密度弹性较大 ,每公顷 2 .2 5万~4.5万株 ,仍表现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霜前子棉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李伶俐 房卫平 马宗斌 谢德意 杨铁钢 杜远仿 张东林关键词:豫杂35 杂交棉 肥力水平 适宜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