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欣
-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的观察
- 2013年
- ①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②方法 62例中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使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为观察组,30例使用利凡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引产成功率、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情况。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引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④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引产提高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减少引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
- 杜文欣宋清武程倩倩
-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中期引产
- 基于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评价双黄连的胚胎毒性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联合应用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和胚胎干细胞(ES)实验模型,评价双黄连的胚胎毒性。方法利用胎盘组织薄片培养技术与尤斯(Ussing)扩散池实验相结合建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于胎盘屏障母体侧给予双黄连0.2,0.4,0.8,1.6,3.2,6.4和12.8 g·L^(-1),于药后60 min分别取母体侧和胎儿侧培养液作为含药上清,与ES(D3系)和BALB/c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共培养10 d,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计算两侧含药上清抑制ES和3T3细胞存活的IC50。利用悬滴-悬浮-贴壁方法,体外培养ES向心肌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特异基因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β-MHC)的表达,表示ES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率,分别计算抑制ES细胞分化的IC50。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预测双黄连的胚胎毒性。结果胎盘屏障母体侧双黄连抑制3T3细胞存活及ES细胞存活和分化的IC50分别为1.97,0.84和0.48 g·L^(-1);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判定,双黄连在母体侧具有弱胚胎毒性。胎盘屏障胎儿侧双黄连抑制3T3细胞存活及ES细胞存活和分化的IC50分别为3.19,2.57和0.95 g·L^(-1);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判定,双黄连透过胎盘屏障后,在胎儿侧无胚胎毒性。结论母体侧给予所测试浓度范围内的双黄连透过胎盘屏障后,无明显胚胎毒性。以透过胎盘屏障的含药上清作为受试物检测药物的胚胎毒性,对于评价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更具有科学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参考价值。
- 宋殿荣张崴赵丽颖郭洁李会娟杜文欣
- 关键词:双黄连胚胎毒性胎盘屏障胚胎干细胞
- 黄芩透过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药物成分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黄芩透过人胎盘屏障药物成分。方法用尤斯灌流室技术建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预平衡30 min后,于母体池加入10 mg·mL-1黄芩溶液,分别于5~240 min内在胎儿池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样品中所含药物成分。色谱柱:Agilent Zorbax-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内标为葛根素,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20℃,进样量为5μL。结果从5 min开始,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即可透过人胎盘屏障;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从20 min开始才透过胎盘屏障;30 min后检测到的11种药物成分均可透过胎盘屏障,且在后续取样时间点未见新的物质生成。结论黄芩中的5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均可透过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
- 鲁娣张崴郭洁王雅楠杜文欣宋殿荣
- 关键词:黄芩胎盘屏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 补肾活血方中药对妊娠大鼠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
- 宋殿荣韩冰张崴李沛霖苏慧森刘亚琴杜文欣
- 简要技术说明: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用健康未交配过的SD大鼠,雌性体重250士10g,雄性体重300士10g,经阴道涂片检查连续4~5天出现两次动情周期的雌鼠与雄鼠以2∶1的比例合笼,直到显微镜下观察雌鼠阴道内发现精子计...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内膜补肾活血中药妊娠中药制备
- 高内涵筛选技术联合多能性基因Oct4、Sox2和Nanog检测建立药物胚胎毒性快速筛查方法
- 2022年
- 目的通过高内涵筛选技术评价测试药对PA-1细胞的增殖毒性,并联合分化毒性的评价指标——多能性基因(Oct4、Sox2和Nanog)表达检测,初步建立药物胚胎毒性快速筛查方法。方法选择维生素C、青霉素G、维生素E作为无胚胎毒性的阴性测试药,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作为具有胚胎毒性的阳性测试药。以测试药临床治疗剂量下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为基础设置加药浓度,阴性测试药设置浓度梯度为:1/2C_(max)、C_(max)、2C_(max)、3C_(max)、4C_(max);阳性测试药设置浓度梯度为:1/8C_(max)、1/4C_(max)、1/2C_(max)、C_(max)、2C_(max)。测试药物在维持培养液(培养液加入1×10^(6) U·L^(-1)的白血病抑制因子)中作用于PA-1细胞24 h后,基于高内涵筛选技术,应用DAPI、Calcein-AM、PI共染PA-1细胞,通过共聚焦成像检测荧光强度,计算细胞存活率;测试药物在分化培养液(不加入白血病抑制因子)中作用于PA-1细胞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多能性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变化。结果DAPI、Calcein-AM、PI 3者共染可以很好地区分活细胞及死细胞;阴性测试药维生素C、维生素E、青霉素G对PA-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阳性测试药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1/4C_(max)及以上浓度引起PA-1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环磷酰胺1/8C_(max)及以上浓度引起PA-1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阴性测试药维生素C、维生素E、青霉素G对PA-1细胞多能性基因Sox2、Oct4、Nanog的表达均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阳性测试药5-氟尿嘧啶1/8C_(max)及以上浓度使PA-1细胞多能性基因Sox2、Oct4、Nanog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甲氨蝶呤1/8C_(max)及以上浓度使Oct4、Nanog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当浓度达到2C_(max)时对Sox2的表达依然没有影响;环磷酰胺1/8C_(max)及以上浓度使Sox2、Oct4、Nanog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内涵筛选技术
- 鲁娣宋殿荣张崴郭洁王雅楠杜文欣
- 关键词:胚胎毒性
- 卵巢恶性Wolffian管来源的女性附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恶性Wolffian管来源的女性附件肿瘤(FATW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恶性FATWO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B超发现左卵巢实性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呈密集拥挤的小管状,部分为管状裂隙、条索状及筛状结构,瘤细胞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少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局部乳头密集、融合成片,瘤细胞异型明显,核空泡状,核分裂象约15个/10HPF,伴较多坏死;肿瘤局灶侵及输卵管外膜。免疫组化:vimentin、CD99(+),CK7、CKpan、EMA、p16部分(+);Ki-67阳性指数50%;ER、PR、inhibin-α、WT-1均(-)。结论FATWO是一种来源于中肾管残留的罕见肿瘤,恶性者更为少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刘蓉王亚霓王新峰史维晨杜文欣胡建功
-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特征
- 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8例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两种输卵管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统计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输卵管192条。输卵管阻塞原因以输卵管管腔粘连及周围粘连为主;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准确度为54.5%,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的准确度为85.7%。术中诊断89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64例行双侧或单侧RF导丝扩通术,共扩通输卵管94条,术后总通畅率79.8%,术后随访率80.6%,活产率为45.6%。结论:宫腹腔镜联合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针对病因治疗,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王雅楠程倩倩王玉华杜文欣姜晶宋殿荣
-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输卵管阻塞
- 抑癌基因PTEN与FHIT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PTEN与FHIT基因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良性囊肿、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FHIT基因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PTEN与FHIT基因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
- 杜文欣
- 关键词:卵巢肿瘤抑癌基因病理细胞学
- 文献传递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方法。方法:诊刮获取2012—2014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功能层子宫内膜,从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克隆形成法从该细胞中分离出具有强克隆形成能力的克隆形成细胞,对比非克隆形成细胞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生长曲线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微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其微球体形成能力,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细胞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检测其异位病灶形成能力。结果: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增殖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5代以内克隆形成率稳定,分别为(12.30±3.75)%、(13.11±3.23)%、(11.86±2.21)%、(12.08±3.01)%、(11.01±3.98)%,非克隆形成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加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至第5代已无克隆形成,分别为(5.57±2.13)%、(4.21±2.12)%、(2.23±1.02)%、(0.12±0.07)%、0%,2组细胞对应代数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体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3代以内每代成球细胞数量分别为(0.82±0.37)×10~4、(1.45±0.64)×10~4、(3.06±1.73)×10~4,非克隆形成细胞分别为(0.48±0.27)×10~4、(0.37±0.15)×10~4、0,2组对应代数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具有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接种2周后可形成肉眼可见异位病灶,其异位病灶形成率为100%,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形成率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2,P<0.05);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体积为(30.95±12.13)mm^
- 张继雯宋殿荣张崴刘三洪王玉华杜文欣郭洁王雅楠
- 关键词:子宫内膜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 中药对宫颈糜烂实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王建玲胡晓蕙哈孝贤萧美茹陈秀华张莉纪春华殷维艳杜文欣
- 该课题使用的中药阴道泡腾片系天津中医学院哈孝贤教授研制而成,经临床及组织形态学研究证实其宫颈被覆上皮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西药组。为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机制,我们从免疫学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选用Wister系大白鼠50只,随...
- 关键词:
- 关键词: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