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波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植骨
  • 4篇植骨融合
  • 4篇结核
  • 4篇后路
  • 4篇脊柱
  • 4篇脊柱结核
  • 4篇骨融合
  • 4篇病灶清除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结核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结核
  • 2篇腰骶
  • 2篇腰骶段
  • 2篇腰骶段脊柱结...
  • 2篇植骨融合治疗
  • 2篇前路
  • 2篇前路病灶清除
  • 2篇内固定
  • 2篇后路病灶清除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篇庞晓阳
  • 4篇李伟伟
  • 4篇王锡阳
  • 4篇魏伟强
  • 4篇李洪波
  • 4篇周炳炎
  • 2篇葛磊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
王锡阳魏伟强李伟伟李洪波庞晓阳周炳炎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ASIA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23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结核复发,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出现。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8.8°±4.2°)(10.5°~26.6°)矫正为术后的(27.1°±3.8°)(20.6°~34.5°),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9±0.4)mm(6.8~9.2)mm撑开为术后的(10.4±0.5)mm(8.9~11.3 mm),术后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SR由术前的(40.8±10.2)mm/h下降为术后的(28.6±6.9)mm/h,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0.0±2.1)mm/h,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由术前的(16.2±4.0)mg/L下降为术后的(11.5±2.3mg/L),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9±1.1)mg/L,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术前有障碍者20例,术后19例改善明显。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可靠,卧床时间短,是一种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王锡阳李洪波李伟伟葛磊魏伟强庞晓阳周炳炎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骶段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
王锡阳李洪波李伟伟葛磊魏伟强庞晓阳周炳炎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骶段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55
2009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9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0.4±20.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60.7±146.2ml,住院天数平均为13.6±3.2d;B组分别为231.4±27.3min、1023.8±197.9ml和18.7±3.6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7~34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1例出现结核脓肿复发,经前路脓肿清除后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A组中术前有障碍者25例,术后24例改善明显;B组中术前有障碍者18例,术后15例改善明显。Cobb角A组由术前的32.5°±13.2°减小到术后的15.3°±8.2°;B组由术前的35.2°±14.3°,减小到术后的15.8°±8.7°。ESR值A组由术前的36.2±5.6mm/h,减小到术后的20.5±4.3mm/h;B组由术前的38.5±6.1mm/h,减小到术后的19.6±4.1mm/h。两组的ASIA、Cobb角及ESR值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王锡阳魏伟强李伟伟李洪波庞晓阳周炳炎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