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 作品数:73 被引量:2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自发性胆总管穿孔(附九例报告)被引量:10
- 1987年
- 婴儿自发性胆总管穿孔、胆汁性腹膜炎为少见疾病,病情重、病死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本文结合9例诊治经验,重点讨论鉴别诊断和手术术式,提出:腹腔穿刺并测定血清和腹水中胆红质含量,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而术式的选择和术中注意假性囊肿与胆总管囊肿的鉴别,也很重要.
- 王慧贞李正
- 关键词:婴儿胆总管穿孔DIAGNOSISDIAGNOSISPERITONITIS手术术式少见疾病
-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30年以上生活质量观察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调查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 30年以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随访 8例肛门直肠畸形患者 (年龄 33~ 41岁 )。调查患者一般状况如文化程度、婚姻家庭状况等 ,应用自行设计的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 30年以上生活质量问卷 ,评估该 8例患者和对照组 (2 4例健康成人 )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排便功能、饮食、工作、性生活、社交娱乐、心理情绪等 6方面 10项内容。结果 8例患者均结婚并有自己的子女。 6例存在排便功能障碍。 2例患者社会工作方面因此受到影响 ,3例患者性生活受到限制 ,4例患者因排便功能障碍经常忧愁和烦恼。根据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 30年以上生活质量问卷 ,患儿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应重视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手术疗效 ,应用生物反馈疗法等康复治疗 ,进行长期规律随访 。
- 白玉作陈辉王维林王伟袁正伟李正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外科手术术后生活质量
-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远期排便功能评定——肌电图研究
- 1987年
- 本文采用表面电极对72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五年以上患儿进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63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组.提出肛门外括约肌无论在静止时还是应激状态,均参与排便控制,其功能在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组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与畸形类型、术式及肛门外口选择恰当与否有密切关系,且基本与排便控制优劣一致.肌电图不仅是评定排便功能的客观指标,还有助于分析大便失禁原因,指导选择适宜的矫治方法.
- 于明李正王慧贞王练英蒋涛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ANORECTALSPHINCTER肛门外括约肌排便控制
- 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被引量:1
- 1998年
- 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10003)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目前已有很多客观检查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病儿做直肠结肠肠电图检查,发现在部分肠段有特异波型,对该病的诊断有意义。1临...
- 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
-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儿童肠电图
- 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肛周肌肉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比正常新生儿和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的肛周肌肉解剖,了解其异常改变,探讨其对手术方案改进的意义。方法对33例死于非ARMs相关疾病的新生儿和13例ARMs患儿(高位8例,中位5例)的骨盆进行解剖。通过对纵肌管、耻骨直肠肌等组织进行观察、测量,对各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肛周肌肉由内向外可分为三个管状结构:内括约肌管、纵肌管(由直肠纵肌和盆底纵肌组成)和横肌管。ARMs患儿内括约肌管缺如,纵肌管仅由盆底纵肌构成,呈闭合状态,分为盆腔和会阴两个部分。盆腔部纵肌管向前上方移位,会阴部纵肌管中心没有直肠通过,两侧会阴部纵肌相互融合形成闭合的肌管,向下延伸,形成肛穴。肛穴代表了会阴部肛周肌肉的中心。经测量,在正中矢状面,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纵肌管后壁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66±0.31)cm、(2.34±0.54)cm和(1.80±0.29)cm,高位ARMs患儿的纵肌管后壁长度长于正常新生儿(P<0.05),中位ARMs患儿与高位ARMs患儿及正常新生儿的纵肌管后壁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会阴部纵肌管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08±0.51)cm、(1.24±0.15)cm和(1.02±0.25)cm,高位ARMs患儿的会阴部纵肌管长度长于正常新生儿及中位ARMs患儿(P<0.05),正常新生儿与中位ARMs患儿的会阴部纵肌管长度无差异(P>0.05);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耻骨直肠肌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9±0.40)cm、(2.13±0.25)cm和(2.29±0.22)cm,高位ARMs患儿的耻骨直肠肌长度短于正常新生儿及中位ARMs患儿(P<0.05),正常新生儿与中位ARMs患儿的耻骨直肠肌长度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肛周肌肉由内括约肌,纵肌和横肌三个管状系统组成,高、中位ARMs患儿的内括约肌管缺如,纵肌管和横肌管有发育异常改变,闭合的纵肌管可为术中辨别重建直肠拖出的中心位置提�
- 李龙周燕王常林李正王维林徐航孙蕊孙蕊明安晓明安晓刁美
- 关键词:消化系统畸形肌肉发育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短结肠的病理
- 2003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短结肠的病理。方法对1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尸检,发现2例有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短结肠,行解剖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2例均为男性,高位无肛伴短结肠。直肠盲端极度扩张,壁薄如纸,仅为正常肠壁的1/2~1/4,属Ι型。镜下,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极少。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短结肠较罕见,本组发生率为12.5%(2/16)。高位无肛伴短结肠、无瘘者,短结肠极度扩张,壁菲薄如纸,肠壁各层发育薄弱,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极少。无肛畸形合并膀胱瘘、尿道瘘、阴道瘘者,短结肠可有蠕动功能,肠壁全层肥厚水肿,粘膜充血及溃疡,粘膜下层和肌间可能有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其改变可为正常、减少或缺如。术前经X线摄片或造影确诊。新生儿期在短结肠处造瘘,待3~6个月后行根治术。
- 张海兰王练英李正
- 关键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理学并发症新生儿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儿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测定
- 1997年
- 对2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病儿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儿组血清皮质醇均值179.07±5772μg/L。CHPS病儿术前及术后第1天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亢进,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分别达297.16±62.55μy/L和279.50±90.18μg/L(P<0.01),术后第3天已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困手术期不需要补充激素来稳定机体内环境。
- 王练英李正周卓然
- 关键词:肥厚性幽门狭窄
- 单侧先天性肾积水健肾的代偿作用被引量:1
- 1993年
- 在一侧肾切除时,对侧健肾可代偿性增大,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可代偿性增高。单侧肾积水时,由于肾盂肾盏扩张、压迫肾实质变薄,患肾功能下降,对侧健肾是否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在肾脏形态上进行了探讨。
- 侯英赵国贵李正王常林潘恩源靳家文
- 关键词:先天性肾积水代偿性增生
- [*99m*]TC核素扫描诊断食道裂孔疝及GER的临床观察
- 李心元王慧贞李正
- 关键词:膈疝放射性同位素扫描锝99M食管反流胃食管返流
-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骶髓的异常改变被引量:4
- 1994年
- 采用连续切片的组织学方法,对10例先天性无肛畸形儿和5例正常新生儿的骶髓标本进行观察,发现10例畸形儿的末段能髓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6例中央管呈菱形扩大,实质变薄,1例中央管未发育,1例中央管内有一纵行隔膜,另外2例中央管横向扩大。除此之外,骶髓前用内侧群的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减少,高中位畸形儿和低位畸形儿分别为正常的34.4%和70.5%。本研究结果提示,肛门闭锁畸形可能是胚胎早期尾端神经管发育异常所致综合征的病变之一。
- 李龙李正王练英肖福大
- 关键词:肛门直肠骶髓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