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渊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经环甲膜固定空心扩张管治疗喉狭窄2例
- 2003年
- 杜瀚张悦陈建福王培基李智渊
- 关键词:喉狭窄声嘶气管插管
- 温州地区128例聋人致聋原因调查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聋人的致聋原因。方法对温州地区128例感觉神经性聋人进行病因学调查,并同时行线粒体DNA突变检测。结果发现先天性聋32例(25.0%),药源性聋60例(46.9%),可能高热致聋8例(6.3%),手术或外伤致聋2例(1.6%),不明原因后天性聋26例(20.3%)。在所有128例聋人中mtDNA1555位点突变检出6例,占4.7%,其中在24例家族史病人中检出4例(16.7%)。结论提示药物致聋是耳聋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建立筛选易感儿的有效实验方法,对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朱翌熊术道李智渊廖志苏陈建福
- 分泌性中耳炎豚鼠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变化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 ,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分析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 ,同时观察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组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减少 ,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 ,PC)和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分别是 (19 9± 1 7) %和 (36 8± 2 7) % ,而正常组的PC和PE分别是 (2 5 7± 2 1) %和 (43 7± 3 8) % ,P值均 <0 0 0 1。模型组最低表面张力 (minimumsurfacetension ,γmin)为 (18 5± 2 4 )mN/m ,比正常组 (7 6± 0 8)mN/m升高 ,P <0 0 0l。给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 ,PC和PE增高 ,分别为 (2 3 3± 2 2 ) %和 (42 5± 3 6 ) % ,γmin降低 ,为 (11 8± 2 3)mN/m。结论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化成分明显减少 ,活性减弱 。
- 廖志苏陈超杜瀚吴秀玲朱金昌李智渊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发病机制磷脂复合物
-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3~2001年间的86例全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72 h内平均体温超过38.5℃组中,病人的咽瘘发生率为60%,肿瘤的临床分期、术中肌皮瓣的应用、术前放疗的剂量等与咽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咽瘘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可愈合。结论 术后早期高热可有助于警示咽瘘的发生,手术中粘膜缝合主张“无张”、“严密”,应用肌皮瓣时注意保护血供,术前预防性放射治疗剂量以不超过40 Gy为宜。高度怀疑咽瘘者尽早开放创口。
- 陈晓云李智渊陈建福
- 关键词:喉切除术副作用咽瘘病因学
- 胆脂瘤型中耳炎胞内PTK途径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达情况 ,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后皱襞处穿孔的中耳继发性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 (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 )中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 结果 EGRF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 ,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高度表达 ,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 ;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等表达 ;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弱表达。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总相关系数为0.989(p<0.01)。结论 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林刃舆李智渊陈建福王培基
- 关键词:胆脂瘤型中耳炎磷酸化酪氨酸酪氨酸蛋白激酶免疫组织化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外伤性额筛眶复合体骨折23例分析
- 1996年
- 外伤性额筛眶复合体骨折23例分析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耳鼻喉科(325000)张悦,李智渊温州医学院附一院眼科方春庭额窦、筛窦和眼眶有密切的解剖关系,外伤时,它们往往同时受累,Stranc[10]称上述三部位为一复合体。过去此类报道较少,多予分科单独探讨与...
- 张悦李智渊方春庭
- 关键词:外伤性骨折
- 耳鼻咽喉相关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与耳鼻咽喉相关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NF)的生长特性、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耳鼻咽喉部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位于鼻腔鼻窦与咽旁 (NF 1)的分别有4例和 2例 ,双侧听神经瘤 (NF 2 ) 3例。结果 :所有病例病程普遍较长 (2~ 30年 )。两种类型的NF临床表现既有共性 (皮下结节、色素斑与虹膜Lisch结节 ) ,又有其独自的特点。所有病例均予手术治疗 ,其中 1例术后10年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NF的最佳途径 ,对范围广、边界不清及复发的鼻腔鼻窦NF可考虑放疗 ;双侧听神经瘤应尽量避免双侧同时切除。
- 张悦钟鸣李智渊陈建福
-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神经纤维瘤病2型听神经瘤耳鼻咽喉肿瘤
- 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0例胆脂瘤上皮,10例术腔内肉芽组织,10例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20例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高度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中等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弱表达;肉芽组织内存在散在的阳性细胞。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0.993(P<0.01)。结论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中的高度表达,说明胆脂瘤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在穿孔部位邻近皮肤中的中度表达,说明该处皮肤增生较活跃。
- 林刃舆迟放鲁陈必成陈建福李智渊王培基
- 关键词:EGFR磷酸化酪氨酸中耳胆脂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 线粒体tRNA^(Thr) G15927A突变可能影响耳聋相关的12S rRNA 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被引量:7
- 2008年
- 对1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家系中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表现为程度不等、听力图形态不同的听力损害,但同为双侧对称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家系耳聋外显率很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75%,而非药物致聋的外显率为41.7%。对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发现了耳聋相关12SrRNAA1555G同质性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属于东亚人群B5b单体型。在这些变异位点中,mtDNA15927位点的G-A碱基变化破坏tRNAThr反密码子结构上十分保守的C-G碱基对,这可能加重由A1555G突变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缺陷。这表明tRNAThrG15927A突变可能增强携带12SrRNAA1555G的中国汉族耳聋家系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 唐霄雯李智渊吕建新朱翌李荣华王金丹管敏鑫
- 关键词:耳聋突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p27kip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 p2 7ki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对喉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 4例喉癌组织 p2 7ki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 4 4例中 ,p2 7kip1蛋白表达阳性 31例 ,占 70 .5 % ,低表达者 2 7例 ,占 6 1.4 %。喉癌组织 p2 7kip1蛋白低表达 ;T1~ 2 级 (2 7.3% ) ,明显少于 T3~ 4 级 (72 .7% ) (P<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 (80 .8%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33.3% )(P<0 .0 5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 p2 7kip1表达与喉癌 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在喉癌中具有一定预后价值。
- 杜瀚陈建福李智渊王培基王群姬卢珊珊
- 关键词:喉肿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