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MRI
  • 2篇血管
  • 2篇乳腺
  • 2篇颅内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MRI诊断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磁共振动态增...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管外皮细胞...
  • 1篇移植术

机构

  • 6篇内蒙古包钢医...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包头市中心医...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德刚
  • 3篇李玮
  • 3篇李启
  • 3篇李在军
  • 3篇李启
  • 2篇王忠民
  • 2篇平学军
  • 2篇冀刚
  • 2篇石惠
  • 2篇牛秀兰
  • 2篇李在军
  • 2篇王忠民
  • 1篇陈宁
  • 1篇郝志强
  • 1篇翟永文
  • 1篇张军
  • 1篇贾秀琴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内多发性硬化(MS)的核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表现及相关资料。48例均行MRI常规平扫,46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1)病灶多发,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区,部分累及胼胝体、小脑、脑干、丘脑、基底节及大脑皮质;双侧侧脑室旁可见"垂直脱髓鞘征";(2)病灶主要以长和较长T2、略长和等T1信号为主;(3)增强扫描显示强化与不强化病灶同时存在,强化病灶呈点状、斑片及环形;少数急性起病病例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强化。结论:MRI是临床诊断MS的敏感、直观、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牛秀兰李在军李德刚冀刚李启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核磁共振
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特征与病理基础
2013年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常继发于椎间盘退变,多见于胸腰段、腰椎以及骶尾移行段,是造成临床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工作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常常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120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特征和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终板骨软骨炎的组织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MRI表现和临床意义的认识。
王忠民李德刚李启
关键词:终板骨软骨炎MRI特征病理基础无菌性炎症椎间盘退变MRI表现
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乳腺病变患者75例,共80个病灶。观察病灶形态、信号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采用序列诊断及平行诊断两种方法。评价DCE-MRI、DWI及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病变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多见毛刺或棘状突起、不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早期强化明显、TIC多为Ⅲ型。乳腺良性病变多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呈均匀强化、早期强化率低、TIC多为Ⅰ型。DCE-MRI联合DWI平行诊断,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有助于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结论 DCE-MRI及DWI诊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联合DCE-MRI和DWI平行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定。
李玮石惠平学军李德刚
关键词:乳腺病变扩散加权成像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MRI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HP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研究病变基本特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6例均位于颅内脑外,多为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物,病灶大小平均为5.3cm,占位效应明显,瘤周水肿较轻,肿瘤内均可见迂曲流空血管。病灶以等高TW2、等低TW1信号为主,4例出现囊变、坏死及出血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体积较大、多呈分叶状软组织肿块,以等TW1、等TW2信号为主,其内可见丰富血管流空、坏死及囊性变,有占位效应,但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实体呈明显均匀强化,可出现"脑膜尾征"。
李在军王忠民冀刚李德刚李启牛秀兰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核磁共振
8层螺旋CTA对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血管的评价
2010年
陈宁李德刚翟永文
关键词:肾移植术前肾血管供体螺旋CT血管成像血管成像技术
椎管内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报道椎管内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1例并探讨PBL的诊治。方法:总结1例椎管内PBL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MRI表现为椎管内及椎体多发病变,手术病理诊断为PBL,HIV阴性。经过1个疗程化疗,病情无缓解。结论:确诊PBL需要病理学检查,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预后不良。
贾秀琴李玮李德刚郝志强
关键词:化疗
恶性脑膜瘤MRI诊断被引量:1
2013年
恶性脑膜瘤生长速度快,具有明显侵袭性、术后容易复发及转移等特点。T1加权像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以等低信号为多见,T2加权像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大多呈显著强化,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可出现囊变、坏死、出血信号。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脑膜尾征"多表现为粗、短及不规则。可侵蚀、破坏相邻的颅骨,甚至可形成软组织肿物跨颅内外生长。脑膜瘤磁共振波谱Cho/Cr比值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 PWl的rCBV值是评价脑膜瘤良恶性的有价值的指标,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常规MRI结ADC值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在军李德刚李启王忠民张军
关键词:恶性脑膜瘤MRI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形态学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ADC值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探讨MRI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方法:51例患者共52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ADC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MRI表现中的环形强化与Ki-67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6);TIC类型与PR阳性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295);早期强化率与C-erbB-2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李玮李德刚石惠平学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预后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并与B超、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均为含脂肪组织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内条索状高密度分隔轻度强化,脂肪组织无强化。CT对该病的定性率(88.9%)明显高于B超(55.6%),提示CT是目前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形态、密度及增强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CT是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李启李德刚李在军王忠民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脂肪瘤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硬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颅脑MRI强化特征有助于SIH综合征诊断。
李德刚李启李在军
关键词:头痛颅内压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