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奎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消毒
  • 1篇带菌
  • 1篇调查及对策
  • 1篇氧舱
  • 1篇一级医疗机构
  • 1篇医疗器械
  • 1篇医疗器械使用
  • 1篇医院感染
  • 1篇粘贴
  • 1篇器械
  • 1篇器械使用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无菌
  • 1篇无菌容器
  • 1篇无菌物品
  • 1篇现状调查及对...
  • 1篇消毒供应
  • 1篇消毒技术

机构

  • 5篇随州市中心医...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5篇李奎
  • 4篇殷玉华
  • 2篇吕朝阳
  • 2篇厉莉
  • 2篇吴超英
  • 1篇黄明勇
  • 1篇刘杨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口腔科牙模消毒方法的改进
2010年
殷玉华吕朝阳吴超英李奎
一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现状及对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一级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规范管理。方法通过对一级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检查、抽样监测,了解一级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管理现状。结果针对现状,提出探索建设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对策及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建设标准化消毒供应室。结论规范一级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管理,全面提高消毒供应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李奎厉莉
关键词:一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
无菌容器外标识粘贴及清除方法的改进
2013年
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临床科室打开无菌物品或消毒液时应注明开启日期及责任者,打开24h后应重新灭菌或不能再使用,盛装无菌物品或消毒液的容器外需粘贴统一、规范的开启标识,以保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启标识直接粘贴在容器外面留下的胶状物不易去除及清洗,使容器外观不清洁美观,造成开启标识使用不规范。通过对粘贴标识及清除方法改进后,既操作简便,又容易清洗,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李奎殷玉华
关键词:无菌容器粘贴《消毒技术规范》无菌物品
ICU常用医疗器械使用中带菌分析及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日常使用的医疗器械在自然工作状态下细菌携带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医院ICU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采样,培养鉴定分析。结果共采集使用中医疗器械11种,300份标本,阳性217份阳性率72.3%;分离菌株2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4株占76.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居前3位;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7.0%;留置导尿管检出率最高,使用48h病原菌检出率为89.5%,其次为氧气湿化瓶检出率为89.3%;并且部分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分离出复数菌株。结论 ICU使用中医疗器械的带菌情况主要还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留置尿管的病原菌检出阳性率最高,中心供氧壁管出口和氧气湿化瓶的病原菌带菌率次之;证明ICU内发生的医院感染确实与医疗器械高频率、长时间使用有关;应加强环境细菌的目标性监测,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殷玉华刘杨吕朝阳吴超英李奎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器械病原菌医院感染
高压氧舱院内感染现状调查及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实地调查高压氧舱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针对性寻求解决对策。方法通过对治疗后患者随访、氧舱室实地考察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并提出整改对策。结果整改前菌落数真菌占首位,特别是毛霉菌,其次是G+芽胞杆菌属、G+球菌等,并在座椅套和床单上培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整改后细菌学分类及菌落数发生明显变化,占首位的是G+芽胞杆菌属,其次是G+球菌、真菌,且菌落数明显下降。结论通过综合整改,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厉莉李奎殷玉华黄明勇
关键词:高压氧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