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26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9篇化疗
  • 7篇静脉
  • 7篇PICC
  • 6篇护理
  • 5篇颈静脉
  • 4篇肿瘤化疗
  • 4篇按压
  • 3篇置管
  • 3篇疗效
  • 3篇化疗患者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PICC置管
  • 2篇导管
  • 2篇指压
  • 2篇指压法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沙利度胺

机构

  • 25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辽宁省军区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李佳
  • 16篇宋敏
  • 12篇谢晓冬
  • 10篇郑振东
  • 10篇刘洪岩
  • 6篇乔峰
  • 6篇韩涛
  • 5篇陈雪
  • 5篇刘永叶
  • 4篇赵莹莹
  • 3篇张冠中
  • 2篇杨晓丹
  • 2篇刘大为
  • 2篇刘星
  • 2篇刘红岩
  • 2篇徐龙
  • 2篇卢天舒
  • 2篇张静
  • 2篇赵琦
  • 1篇周丽娟

传媒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中华国际护理...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全国肿瘤护理...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1次/25—35d,30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γ-GT、LAP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8例,女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4-11)岁。第1次应用唑来膦酸前、后尿γ-GT、LAP和Scr分别为(7±5)、(84-5)U/L,(3324-110)、(375±113)nmol·s-1·L-1和(52±12)、(54±12)mol/L;第2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0±4)、(12±5)U/L,(407±104)、(460±126)nmol·S-1·L-1和(51±13)、(53±13)μmol/L;第3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6±8)、(19±9)U/L,(549±159)、(662±199)nmol·S-1·L-1和(52±15)、(53±14)umol/L,3次用药前、后比较尿γ-GT、L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次用药后尿γ-GT、LA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γ-GT、LAP水平变化早于Scr;尿γ-GT、LAP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刘大为刘星张娇蕊郭占文谢晓冬李佳英媛媛郑振东张丽辉季发和
关键词:唑来膦酸Γ-谷氨酰转移酶急性肾损害
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1例报告被引量:7
2010年
奥沙利铂是二胺环乙烷的铂类化合物,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及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本院2007年出现1例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刘大为刘星屈淑贤谢晓冬张冠中李佳刘永叶郑振东
关键词:奥沙利铂化疗变态反应
指压法阻止PICC异位入颈静脉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阻止PICC异位入颈静脉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71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1例和对照组2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当导管即将进入锁骨下静脉中段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使下颌尽量靠近肩部;观察组采用指压法,由助手用示指、中指及无名指并拢后在锁骨上缘内1/2段用力按压锁骨上窝,阻断导管入颈静脉的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置管异位率低,操作时间短(均P<0.01)。结论指压法可以减少PICC异位入颈静脉的概率,且安全、简便。
宋敏霍平姚辉刘洪岩李佳张静谢晓冬
关键词:PICC颈静脉指压法
3例直视下PICC置管的操作及护理被引量:7
2006年
宋敏郑振东刘红岩乔峰陈雪李佳
关键词:PICC置管护理领域肠道外营养救治成功率肿瘤化疗
按压器在防止PICC异位入颈静脉中的应用
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尤其受到肿瘤患者的欢迎。本文介绍了本科室总结多年置管经验,发明了颈部静脉按压器,有效阻止了PICC异位入颈部静脉,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宋敏李佳刘洪岩周丽娟胡倩
关键词:肿瘤治疗
按压器在防止PICC异位入颈静脉中的应用
宋敏李佳刘洪岩周丽娟胡倩
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6
2006年
目的对照PICC置管长度、肘部静脉的选择、置管时间的选择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1月-2006年1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221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后的临床护理观测。结果(1)<40cm组、40~50cm组、>50cm组患者分别为6,184,31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3,16,3例,约占50.0%,8.6%和9.6%,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2)贵要静脉组、肘正中静脉组、头静脉组患者分别为106,62,5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6,5,11例,约占5.7%,8.1%,20.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3)置管时间<70d组、70~110d组、>110d组患者分别为33,142,46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6,11,5例,约占18.1%,7.7%,10.9%,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适当的PICC置管长度、慎重的肘部静脉选择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置管期间的护理,对减轻甚至避免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宋敏郑振东乔峰刘洪岩陈雪李佳赵琦赵莹莹谢晓冬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置管临床对照研究
PICC导管尖端异位于颈内静脉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其安全、留置时间长、能有效保护血管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佳李雪玉宋敏徐龙赵莹莹郑雪彤卢天舒
关键词:PICC颈内静脉护理
正性心理暗示对患者PICC送管困难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正性心理暗示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307例初次接受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和语言安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性心理暗示。结果观察组1例送管困难,对照组7例送管困难,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6%和4.6%。结论正性心理暗示可使患者放松情绪,有利于导管顺利置入上腔静脉。
李佳乔利徐龙韩涛赵莹莹张静刘洪岩谢晓冬宋敏
关键词:PICC
恶性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12例护理体会
2004年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有骨髓抑制作用,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严重出血,感染者有生命危险。因此,当病人白细胞<1.0×10^9/L,特别是粒细胞<0.5×10^9/L持续5d以上,他们发生严重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概率大大增加。
李佳宋敏赵红乔峰刘红岩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体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