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西琪

作品数:34 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成像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栓塞
  • 5篇肝癌
  • 4篇动脉
  • 4篇影像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硬化
  • 4篇MSCT
  • 3篇动脉栓塞
  • 3篇影像学
  • 3篇乳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脾功能
  • 3篇脾功能亢进
  • 3篇中晚期

机构

  • 22篇东南大学
  • 7篇泰山医学院
  • 5篇临沂市人民医...
  • 4篇南京市第二医...
  • 3篇东南大学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苍山县人民医...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31篇朱西琪
  • 12篇丁怀银
  • 11篇许传军
  • 6篇刘林祥
  • 5篇刘杜先
  • 5篇李晓东
  • 5篇戴峰
  • 5篇杜超
  • 3篇程永德
  • 3篇袁莉莉
  • 3篇邵长青
  • 3篇谢正平
  • 2篇沈娟
  • 2篇王涌臻
  • 2篇邱少敏
  • 2篇杜超
  • 2篇蒋学美
  • 2篇张全安
  • 2篇蔡世峰
  • 2篇孙晓东

传媒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五届国际艾...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的MSCT影像学特征及动态演变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7例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不同时期的MSCT特征,以提高 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
许传军朱西琪杜超袁军戴峰谢正平
关键词: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艾滋病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钼靶X线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其中恶性29例34枚病灶,良性21例29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采用参数自动优化(AOP)曝光模式;DCE-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像(T1WI)、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抑脂序列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符合度。结果钼靶X线摄影与DCE-MRI检查显示拟诊恶性病灶数均为32枚,但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5%(23/34)6、8.97%(20/29)、71.88%(23/32)、64.52%(20/31)和85.29%(29/34)、89.66%(26/29)、90.63%(29/32)、83.87%(26/31);良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
朱西琪丁怀银谢正平袁莉莉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乳房X线摄影术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朱西琪刘林祥程永德王永利周兵
关键词:覆膜支架外周血管再狭窄内皮化
麻疹肺炎51例影像特点分析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1/2-3岁占绝大多数。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了新的变化,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都有了新的特点。接种过疫苗的3-12岁少儿和20-30岁左右成人发病也明显增多。由于...
朱西琪戴峰蒋燕袁莉莉李超
关键词:麻疹肺炎影像表现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脾栓方法后门脉压力变化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5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李茂美程永德朱西琪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变化研究
朱西琪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组处理,获得兴趣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做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统计比较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平面的总符合率为82.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9/9、16/21、24/35、10/11、6/7、9/9、11/12、4/4。如将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空、回肠组及结、直肠三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40/56、40/43。三者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92,P=0.007<0.05)。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8%、82.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1429,P>0.05),但不同阅片者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k值)提高分别为0.71、0.82,阅片者的诊断信心进一步增加,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85<0.05)。结论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和结、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高于空、回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另外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不同诊断医师诊断一致性,提高对肠梗阻定位诊断信心指数。
许传军李晓东刘林祥邵长青蒋学美朱西琪
关键词:肠梗阻多平面重组
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的多层CT与磁共振成像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孤立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对有肝硬化背景的64例患者(64个孤立性病灶)分别行MSCT和MRI增强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和MRI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6%、65.31%、37.50%、78.79%、72.22%、46.15%和87.50%、85.71%、66.67%、97.14%、82.93%、93.33%,MRI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MS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优于MSCT。
丁怀银朱西琪许传军刘杜先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根据血管管腔的改变,外周血管疾病可以分为阻塞性血管病变和非阻塞性血管病变,前者主要为血管壁增厚和/或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管腔狭窄与闭塞,后者主要是血管壁溃疡、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破裂出血等。随着数字减影血管...
朱西琪
关键词:外周血管覆膜支架血管疾病动脉造影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胃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中扩散敏感因子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站,应用Functool2.0软件分析记录不同b值的ADC值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然后把手术标本制成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细胞密度和不同b值时获得胃肿瘤ADC值之间相关性。综合细胞密度与ADC值相关性和SIR水-背景噪声,确定合适的b值。结果: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时,细胞密度和ADC值之间相关性r分别为:-0.3458、-0.3789、-0.5865、-0.5231;P值均小于0.05。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分别为:2.036、1.541、1.148、1.109(F=40.12,P<0.05)。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越接近1;b值为800s/mm2,10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接近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为800s/mm2时ADC值与细胞密度间相关性最高,并且胃内自由水背景噪声比接近1,可近似认为消除了T2透射效应,最能反映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b值。
许传军刘林祥李晓东王金亮蒋学美朱西琪
关键词:胃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