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田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倾向于江南的案例被引量:6
- 2008年
- 地域社会史理应对充满田野气息的人类学予以重视。"田野"首先意味着空间特征的揭示,有助于培养历史学家的疏离感和想象力,认识不同社群类型对于地域社会完整性的意义。"田野"其次意味着地方;人类学特别重视"地方小事"及其存在环境的价值,并将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的事件的意义视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加以理解,所有这些,与社会史的"整体性"追求暗合。"田野"还意味着缩影;人类学对于困境中的"社会缩影论"的省思,重新梳理了"小地方与大社会关系",不但使社群研究获得了理论支撑,也明晰了从地域中国到全盘中国的具体考察路径。
- 朱小田
- 关键词:社会史田野
- 社群心态的解读——围绕1933年的浙江乡村调查而展开
- 一、对于异文化的目标预设 1933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伊始,因“急欲粗知各省梗概”,便由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等总体设计,在浙江乡村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担任实际调查工作的也是经济学者。在7月和8月...
- 朱小田
- 关键词:人类学社会学乡村调查田野工作史学范式
- 文献传递
- 流亡中的日常意义沉思——源自抗战时期丰子恺的经历被引量:1
- 2009年
- 在抗战时期的流亡生活中,丰子恺的日常意义思考,涵蕴了诸多异于承平时代的元素。战争凸显了"活着"的价值;面对无可闪避的肉体灭失,丰子恺发展起个体生命的社会延续思想,并将"活着"的原始价值置于人类文明的坐标中进行充分估量和合理定位。战争将个体生存的方式汇聚于身外之物;在丰子恺眼里,日常生存之道不过是"本身之物"与身外之物的比较、身外之物的取舍与满足,而这一切与个体生存成本基本没有关系;战时外交关系触发了丰子恺的思维灵感:在不同的时空域中,私密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具有不同质的意义。战争唤醒了共同体归依意识;背离世代植根的乡井,丰子恺获得了对共同体要素和时空特征的清晰意识,并将之在"家"的怀想中集中表达出来。
- 朱小田
- 关键词:丰子恺抗战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