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大顺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颌面
  • 3篇外科
  • 3篇骨折
  • 2篇饮食
  • 2篇术式
  • 2篇体重变化
  • 2篇切口
  • 2篇颌骨
  • 2篇颌骨骨折
  • 2篇颌间
  • 2篇颌间牵引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下颌骨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坚固内固定
  • 2篇不同术式

机构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曾大顺
  • 7篇陈剑云
  • 7篇喻棣
  • 3篇金凯
  • 1篇李小新
  • 1篇曾上飞
  • 1篇陈剑云
  • 1篇洪焕坪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鱼骨图在减少神经外科用药差错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神经外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0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管理药品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观察组(2016年2月至4月收治),将250例采用常规药品管理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比较两组的药品使用差错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药品使用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骨图分析法通过分析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药品使用差错,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王丹丹曾上飞曾大顺
关键词:神经外科药品管理
颌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颌面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颌面Ⅰ类切口297例,按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分为4组,比较4组切口感染率,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手术时间>2h,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率为1.11%,术后长期用药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h,未用药组感染率为3.39%,术前用药组为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h,术前用药可替代术后长期用药,手术时间<2h,围手术期可不使用抗菌药物。
陈剑云曾大顺
关键词:颌面外科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
下颌骨骨折不同术式对饮食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术对患者术后饮食质量及体重变化的不同影响,指导临床上对下颌骨骨折不同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1例经坚固内固定及颌问牵引修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追踪访问,监测术后饮食情况变化及1、3...
喻棣陈剑云曾大顺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饮食体重变化
文献传递
应用肾形棉垫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肾形棉垫加压包扎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196例腮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随机分为肾形棉垫组(100例)和传统包扎组(96例)。分析2组术后涎瘘发生率,同时分析不同术式、腮腺主导管是否结扎等因素和涎瘘发生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棉垫组涎瘘发生率为1%,传统组发生率为13.54%,2组差异显著(P<0.01)。不同术式、腮腺主导管是否结扎和涎瘘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肾形棉垫加压包扎能有效预防腮腺术后涎瘘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剑云曾大顺喻棣金凯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涎瘘
奥美拉唑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84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西咪替丁6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40 mg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使用3 d后改为每天1次,再连续使用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前后胃液pH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9.6±5.7)h,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3±1.8)h,治疗组止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起效快,可迅速提高胃液pH,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喻棣陈剑云金凯曾大顺
关键词: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应激性溃疡出血
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9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闭式负压引流术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应用闭式负压引流可以建立优异的引流,冲洗操作方便有效,依据负压能够有效去除腔隙坏死物,且具有缩短疗程,切口隐蔽不影响美观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曾大顺陈剑云喻棣金凯
关键词: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闭式负压引流
下颌骨骨折不同术式对饮食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术对患者术后饮食质量及体重变化的不同影响,指导临床上对下颌骨骨折不同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1例经坚固内固定及颌间牵引修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追踪访问,监测术后饮食情况变化及1、3,6个月体重变化。结果经坚固内固定修复患者术后第1个月体重略减轻,第3~6个月体重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经颌间牵引修复患者术后第1~3个月体重明显减轻,到第6个月体重基本恢复。结论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对术后饮食质量影响较小,颌间牵引术对术后短期饮食质量有较大影响,远期无明显影响。
喻棣陈剑云曾大顺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饮食体重变化
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内固定材料钛板组(对照组)和可吸收接骨板组(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伤口就Ⅰ期愈合,患者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小、安全、固定可靠及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喻棣陈剑云李小新曾大顺金凯
关键词:颧骨颧弓骨折可吸收接骨板
吴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生长的调控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生长的调控影响,为临床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癌组织细胞ACC-M,置于含有RPMI1640、小牛血清、青霉素及链霉素的培养基中,恒温37℃下传代培养。再使用MTT比色实验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浮液种于孔板内培养24h后,按浓度由小到大5种不同浓度比例加入吴茱萸碱溶液,另外设1组空白对照,1组调零组,进行培养后分别加入MTT、二甲基亚砜溶液用酶标法测定各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结果:MTT比色试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对SACC-M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它的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在药物作用后的24、48、72h的抑制率分别为35%,65%,85%,经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做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二者呈正相关性(r=1.194,r<0.01)。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细胞生长迅速,实验组生长缓慢;流式细胞仪下可见实验组大量细胞死亡,对照组凋亡率低。结论:吴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它可以控制SACC-M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且具有随浓度升高药效增强的趋势,可以将此运用于SACC的治疗。
陈剑云喻棣曾大顺洪焕坪
关键词:吴茱萸碱细胞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