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4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泰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下胆囊管V切成型治疗Ⅱ型Mirizzi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管V切成型治疗Ⅱ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例Ⅱ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远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胆囊管V切成型,修补胆道缺损,T管支撑减压。术中胆道镜探查未发现胆道损伤,术后无胆漏,随诊至今无结石复发、滋生小胆囊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V切开成型治疗Ⅱ型Mirizzi综合征效果良好。 田野 曹晓飞 周晶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内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腹腔内出血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腹腔内出血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有: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NR>1.5,门静脉直径>1.3 cm和AFP≥6.25μg/L是肝硬化PH术后腹腔内出血的主要风险因素。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肝硬化 胆道再手术预防消化道损伤的临床体会 2012年 反复多次胆道手术后,右上腹腔内形成广泛黏连,甚至纤维化、瘢痕化,加之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在显露胆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消化道的损伤[1-2]。因此,在显露胆管过程中如何避免消化道的损伤是再次胆道手术时应引起重视的问题,笔者对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胆道再次手术8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7例均为经首次胆道手术后再次开腹行胆道手术,其中男35例,女52例;年龄23~78岁,平均57.6岁;其中既往有1次手术史42例(48.3%),2次手术史33例(37.9%),3次手术史9例(10.3%),4次手术史以上3例(3.5%);胆道再次手术与上次手术时间间隔最短5个月,最长38年;再次手术的原因分别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端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及残留胆囊结石。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胆道再次手术 胆肠吻合口 胆总管下端 胆道病变 经胆囊颈横断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应用32例体会 被引量:9 2017年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炎症或胆囊解剖变异,导致胆囊颈部出现“冰冻样”Calot三角、颈部结石嵌顿或Mirizzi综合征等情况者不在少数…。泰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32例此类病人,采用经胆囊颈横断操作的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缝扎或旷置处理胆囊颈残端,均恢复良好,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张长和 田野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胆囊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13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 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程国昌 曹晓飞 刘庆宏 黄河关键词:甲状腺 乳头状癌 P53基因 SATB1、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 被引量:3 2010年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特征,是一个极其复杂、涉及肿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步骤的过程,受许多相关基因的调控。SATB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和SATB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均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表达的核基质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SATB1和SATB2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SATB1和SATB2的结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作一综述。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SATB1 PROTEIN 组织特异性表达 序列特异性 生物特征 肿瘤转移 脾动脉栓塞对脾功能亢进复发再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回顾性分析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再行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后再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增加。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脾功能亢进 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n=40)与观察组(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术前、术后皮质醇、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水平评估机体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质醇、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予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能减轻应激与炎症反应,并发症风险更低。 田野 肖璇 曹晓飞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包膜内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八例临床分析 2014年 对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包膜内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术中未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复发。 曹晓飞 刘庆宏 程国昌 王勇 张峰关键词:血管瘤 SATB1促进肝癌增殖与转移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SATB1在肝癌中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ATB1进行封闭,观察肝癌生长和转移情况。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良性肝肿瘤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中SATB1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进行干扰并验证干扰效果,干扰前后的细胞株进行MTT、划痕实验及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SATB1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SAT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良性肝肿瘤组织,且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及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在HCCLM3细胞株中成功干扰SATB1,干扰后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裸鼠体内肿瘤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SATB1在肝癌中显著表达,并有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曹晓飞 刘庆宏关键词:肝肿瘤 RNA干扰 增殖 SAT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