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凤娟

作品数:73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6篇地震
  • 12篇地震活动
  • 11篇震前
  • 11篇M
  • 10篇地震前
  • 9篇震群
  • 9篇前兆
  • 7篇震源
  • 6篇震源机制
  • 5篇地震危险
  • 5篇地震危险性
  • 5篇中等地震
  • 5篇强震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地震前兆
  • 4篇震兆
  • 4篇震中
  • 4篇台网
  • 4篇前兆异常
  • 4篇岫岩5.4级...

机构

  • 72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沈阳地震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丹东地震台
  • 1篇朝阳地震台
  • 1篇大连地震台
  • 1篇铁岭地震台

作者

  • 73篇曹凤娟
  • 23篇焦明若
  • 18篇王亮
  • 15篇郭晓燕
  • 11篇李芳
  • 10篇王海燕
  • 10篇王岩
  • 8篇贾丽华
  • 8篇孙文福
  • 8篇李海林
  • 8篇张博
  • 8篇李梦莹
  • 7篇贾晓东
  • 7篇张颖
  • 7篇翟丽娜
  • 5篇王连权
  • 4篇张萍
  • 4篇尹涛
  • 4篇张志宏
  • 4篇邵媛媛

传媒

  • 19篇东北地震研究
  • 7篇防灾减灾学报
  • 6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4篇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10年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地震预报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地区ML≥5.0地震前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定义了描述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通过对辽宁地区13次ML≥5.0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地区Mi≥5.0地震前确实存在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且主震77%发生在中等地震增强活动中的最后一次中等地震后3个月内,震中距离第一次或最后一次中等地震震中约5~70km,概率80%。震级与中等地震增强活动参数E,T,R有关。
曹凤娟郭晓燕乔艳芬王亮张颖贾晓东
关键词:中等地震参量震中
昆仑山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活动趋势探讨
2003年
着重研究了昆仑山8 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未来三年Ms≥7 0、华北地区Ms≥5 0地震的影响及其地震发展趋势。
李芳焦明若曹凤娟刘哲于笑非李兴航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昆仑山8.1级地震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统计特征及预测意义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系统研究了1970年以来辽宁及邻区发生的25次震群活动,总结了辽宁地区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该地区震群活动与未来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2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优势发生时段在震群出现后3天内的占68%,84%的震群中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差≤0.5级,平均为0.35。80%的震群持续活动时间约2个月;2震群中最大地震的震级越大,相应地2、3级地震频次也越多,通常1个4级左右的震群,2级地震频次平均约为28,3级地震平均约为6;3当震群中3、4级地震频次分别≥10和4,同时序列的b值为0.6~0.9,此时可判定震群为前兆震群。未来中强震3要素的判定依据为:发震时间为震群开始后1年内,平均6个月;震中距离震群所在地约0~400km,平均为180km;最大强度为G-R预测的最大地震震级加2.0级。当b〈0.5时,震群有可能为前震序列,即震群开始后1~20天内原地有发生M≥5地震的危险;425次震群中的80%在震群出现1年后对应了M≥4.6地震,空间上辽宁内陆的震群对辽南和唐山地区的M≥4.6地震有较好的指示,长岛和黑山岛附近海域的震群对渤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的M≥4.6地震有较好的指示。
曹凤娟翟丽娜殷轶娜杨牧萍张慧张博
关键词:震群持续时间B值
2010年4月14日中国玉树M S7.1地震前热红外亮温异常
2020年
本文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可能与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发生的玉树地震(M S=7.1)有关的地震亮温异常。分析数据为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空间区域范围28.1°~38.1°N,91.7°~101.7°E内的中国地球同步气象卫星FY 2E每日观测的亮温数据。小波变换是一种分析非稳态功率的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识别异常功率。结果表明,在两年中相对小波功率谱(RWPS)出现了9次异常变化,其中2次异常对应了地震,其余7次异常则没有对应地震。对应了地震的2次RWPS异常之一位于玉树地震震中的南部地区,异常在2010年3月29日左右开始出现,在地震发生之前有所减弱,直到2010年4月14日已完全消失。玉树地震是研究时段内该区域发生的唯一一次强震,因而认为此次RWPS的异常变化可能与玉树地震有关。
T.XieC.L.KangW.Y.Ma贾丽华郭晓燕曹凤娟陈学忠
关键词:玉树地震连续小波变换频率域
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震复发周期与危险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从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出发,借助历史中强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强震的危险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6级和7级地震复发周期分别为18年和95年。目前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接近6.5级地震的复发时段,值得注意地区为NNE向郯庐断裂与NW(或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及4级地震活动集中区附近。
曹凤娟唐喆尹德录王亮王岩李彤霞
关键词:郯庐断裂地震活动复发周期
2013年1月23日辽阳灯塔5.1级地震异常分析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辽阳灯塔发生5.1级地震,位于辽宁2013年度地震危险区附近,有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经震后清理,灯塔5.1级地震前存在1项背景性、3项中短期测震学异常(总计4项异常);存在3项中长期、5...
焦明若王海燕曹凤娟王亮贾晓东李广平
辽宁地区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与非均匀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1988年以来辽宁地区年度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与计算,结果发现,辽宁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前1~3年中短期异常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CV值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大于等于2倍均方差)。异常空间分布集中度RV值与异常频次正相关,与最大震级反相关,可作为参考指标,配合CV值使用。当CV值出现高值异常期间,若RV低于均值并接近30km时,1年内辽宁地区发生M≥5.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曹凤娟焦明若王海燕翟丽娜尹德录
关键词:前兆异常非均匀性集中度
Shear-wave splitting beforeand after the 1999 Xiuyan earthquake in Liaoning, China被引量:15
2008年
Using 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station YK (Yingkou) of Liaoning Telemetry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Xiuyan MS5.9 (ML5.3) earthquake in November 29, 1999 with SA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YK is in direction of ENE-WSW,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time-delays increasing before Xiuyan earthquake may shows accumulation of stress before earthquake.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YK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correlate with the fault strike. The histogram of monthly average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shows tha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lso seems to change from two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but it still needs more data for verification.
太龄雪高原曹凤娟石玉涛吴晶焦明若
关键词:岫岩地震剪切波分裂偏振方向
东北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在近几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最新地震资料,对东北地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2008年结束。同时,对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区域也作了一些讨论。
孙文福李海林曹凤娟李芳焦明若郭晓燕
关键词:活跃期
东北地区地震大形势预测回溯性检验被引量:2
2014年
对1998~2010年度地震大形势东北地区预测效果和预测依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的5~6级地震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辽蒙交界和黑吉蒙交界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实况也表明上述三个地区及邻区为东北中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历年报告对东北危险区的把握较好,东北地震大形势第一年度趋势预测准确率为57%,1~2年度预测准确率为71%。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判据主要有8项,其中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扫描等3项地震学指标可靠性较高,R值评分均大于0.22。统计结果显示,预测报告中每年给出的异常指标数量与次年最大震级没有明显的关联,但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是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活跃一平静期、构造背景以及历史地震活动等在预测时,虚报的概率较大。二者或许对长趋势的预9n,4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正确判断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目前所处的状态(活跃状态还是平静状态)以及活跃一平静期转换的界定指标,可适当提高危险区预测的准确性,减少虚报率。回顾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1~3年地震形势的预测分析以统计性、定性判定依据为主,主要基于震例资料的统计和定性对比分析,反映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物理过程的资料非常有限,今后应在努力提高统计分析严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得并采用多学科观测资料,从地球物理场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地震趋势的发展。
曹凤娟王亮李君殷轶娜杨牧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