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安徽沙坪沟斑岩钼矿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被引量:46
- 2012年
- 沙坪沟斑岩钼矿是大别成矿带近年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细粒石英正长岩与中粒石英正长岩分别形成于122.51±0.81Ma和121.5±1.3Ma,正长斑岩形成于120.7±1.1Ma。通过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00±1.8~113.6±1.7Ma。成岩与成矿时差约7Ma,指示含矿热液活动时限较长。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可能是形成沙坪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的重要因素。沙坪沟钼成矿时间与大别带钼矿化时间(133~110Ma)高度一致,与东秦岭晚期钼矿化时间相同。大别带钼矿是秦岭-大别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相同构造背景下,是区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 孟祥金徐文艺吕庆田屈文俊李先初史东方文春华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辉钼矿RE-OS年龄斑岩钼矿
- 湖南尖峰岭稀有金属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被引量:33
- 2017年
- 湖南尖峰岭矿床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型Li、Nb和Ta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花岗岩成矿作用以及指导湘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采用XRF、ICP-MS和ISE法分析了与成矿有关的黑云母花岗岩、钠长石花岗岩及云英岩的中主量、微量元素和挥发分。结果表明: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SiO_2(70.6%~84.85%)和挥发分F(2.43%~3.74%)质量分数高,富Al_2O_3(9.36%~22.99%),且A/CNK>1.0,为过铝质岩石,全碱(w(Na_2O+K_2O)=1.51%~7.52%)和w(CaO)(0.1%~3.44%)变化大,w(Fe_2O_3)、w(MgO)、w(TiO_2)、w(MnO)、w(P_2O_5)较低;稀土元素组成具显著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强烈富集Rb、Th、U、Nb、Ta元素,亏损Ba、Sr、Ti元素。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高程度分异演化作用和岩浆不混溶作用,其挥发分F对稀有元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并制约着熔体/流体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效应。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的稀有金属富集成矿受到岩浆不混溶作用、水岩反应、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
- 文春华邵拥军邵拥军罗小亚李胜苗
- 关键词:地球化学云英岩
- 湖南省双峰县大坪铷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大坪铷矿位于湖南省双峰县紫云山岩体中,铷矿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产于紫云山复式花岗岩体顶部,是一处富铷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白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量元素具高SiO_2(73.27%~74.72%)、高分异指数DI(86.83~93.28),和高铝饱和指数(A/CNK=1.55~1.76),为高分异花岗岩及过铝质岩石,具较低的MgO(0.01%~0.36%)和TiO_2(0.01%~0.16%);微量元素富集Rb、Ta和Nb而强烈亏损Sr、Ba和Ti;稀土元素总量较低[w(∑REE)=8.24×10^(-6)~124.44×10^(-6)],具显著铕负异常(δEu=0.09~0.33),稀土元素配分图出现"M"型四分组效应。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紫云山复式花岗岩经历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并在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F、H_2O等挥发分逐渐富集,由于F与稀有金属元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形成络合物一起迁移和富集,当岩浆演化到晚期发生了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稀有金属配合物被破坏,铷以类质同像形式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富集成矿。
- 文春华张进富肖冬贵蒙正勇林碧海于玉帅
- 关键词:地球化学
-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燕山期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9年
-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分布传梓源(锂矿、铌钽矿)、仁里(钽铌矿)和虎形山(钨矿、铍矿)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湖南省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通过对幕阜山地区花岗岩和伟晶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燕山期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岩浆活动自侏罗纪(154 Ma)持续到白垩纪(92 Ma),形成了复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伟晶岩空间具有含矿分带性;伟晶岩的成矿年龄(130~127 Ma)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137~129 Ma)相近,成矿作用与岩浆高分异演化密切相关;伟晶岩含矿分带性受成矿流体温度影响,矿流体温度由岩体向外成逐渐降低,形成了“岩体内伟晶岩型铍矿带—距岩体0~3 km伟晶岩型铌钽矿带—距岩体3~5 km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带—距岩体5~10 km石英脉型铍矿带”的环状分布格局。
- 文春华文春华陈剑锋林碧海李胜苗
- 关键词:伟晶岩铌钽矿湘东北
- 九瑞矿集区矽卡岩、斑岩和层状硫化物型矿床流体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燕山期钙碱性富钾富硅壳幔混源中-酸性侵入体(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矿床以及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层状硫化物型Cu-S-Au-Ag-Pb-Zn矿床,斑岩型矿床如城门山、丁家山、洋鸡山、宝山、丫头山等,矽卡岩型矿床如武山、城门山、邓家山、东雷湾等,
- 徐文艺杨丹陈伟十文春华连玉宋玉才杨竹森田世洪李振清杨志明
-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矽卡岩型矿床铜多金属矿床
- 江西香炉山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成因与流体特征被引量:18
- 2015年
- 香炉山白钨矿矿床位于江西修水县城西北35km处,是一座超大型白钨矿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床蚀变矿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香炉山白钨矿矿床的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蚀变岩型(云英岩化型)。根据产状和岩相学特征进一步可将矿床的矿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矽卡岩化阶段;②白钨矿-白云母-石英阶段;③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矽卡岩化阶段均一温度为354~518℃,峰值为465℃,w(NaCleq)为,6.88%~13.4%;白钨矿一白云母~石英阶段均一温度为225~408℃,峰值为340℃,w(NaCleq)为2.41%~12.28%;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185344℃,峰值为280℃,训(NaCl田)为2.41%~11.58%。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典型的中一高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流体中富含F、P、H20等挥发分对成矿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一定的作用,而CO2对钨的迁移作用不大。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揭示了流体在矽卡岩阶段经历沸腾或不混溶过程,含F、低盐度、成矿流体呈酸性,有利于钨矿的沉淀,这些是含矿流体内钨迁移与成矿的重要因素。
- 熊欣徐文艺文春华
-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云英岩化矽卡岩化
- 湘东邓阜仙Nb-Ta-W-Sn-Pb-Zn岩浆热液成矿系统:铌钽锰矿U-Pb年代学约束被引量:11
- 2021年
- 金竹垄矿床是华南邓阜仙地区一个大型的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与区内典型的热液脉型湘东钨锡矿床紧邻,但两者成因联系不明。首先,在对金竹垄矿床详细的地质特征观察基础上,结合镜下岩相学观察,查明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其次,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矿石的铌钽矿物化学组成;最后,通过铌钽矿物的原位LA-ICP-MS U-Pb定年分析,厘定矿床的成矿时代,并探讨铌钽与钨锡矿床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铌钽矿物主要为铌钽锰矿,总体趋势是从富Nb端元往富Ta端元演化,结晶分异程度逐渐升高;含铌钽花岗岩中的铌钽矿物U-Pb年龄为158~153 Ma,与湘东钨锡矿床晚侏罗世的成矿时代和区内晚侏罗世花岗岩形成时代一致。经综合研究认为,邓阜仙矿田为典型的Nb-Ta-W-Sn-Pb-Zn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
- 毛禹杰邵拥军熊伊曲蒋少涌文春华
- 关键词:成矿系统
- 安徽铜陵地区胡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胡村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的南部,以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床浅部主要为铜金矿体,深部主要为铜-辉钼矿体。本文对其浅部矽卡岩型铜矿体开展了系统的成矿流体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学、成岩、成矿作用划分为分3个演化阶段:矽卡岩阶段(Ⅰ阶段)(细分为Ⅰ-1、Ⅰ-2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阶段)(细分为Ⅱ-1、Ⅱ-2a和Ⅱ-2b和Ⅱ-2c阶段)和碳酸盐阶段(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Ⅰ型)、含子晶(Ⅱ型)、富气相(Ⅲ型)3种类型。不同阶段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为:Ⅰ阶段矽卡岩流体包裹体以高温(543~631℃),中-高盐度(14.8%~20.1%和44%~50.1%NaCl_(eq),质量分数,下同)为特征;Ⅱ阶段主成矿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温(172~298℃),众值范围为210~230℃,低-中等盐度(5.9%~16.9%)为特征;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低温(158~247℃),众值范围为170~190℃,低等盐度(1.7%~6.2%)为特征。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演化到硫化物成矿阶段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胡村矿床浅部矿体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度控制,铜在高温状态呈迁移状态,在水-岩反应的影响作用下大气降水与成矿流体不断混合导致流体体系温度快速下降,成矿物质开始沉淀富集成矿。
- 郑平文春华
- 关键词:铜矿床流体包裹体
- 安徽姚家岭超大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 <正>姚家岭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的东段边缘沙滩脚矿田内,发育在铜陵隆起与繁昌坳陷的交接地带,是由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812地质队勘探发现的一处超大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是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勘探上的一项...
- 徐文艺文春华钟宏杨竹森田世洪刘英超
- 文献传递
- 九瑞矿集区城门山斑岩型钼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城门山钼铜矿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铜、硫、钼、铁、锌,金、银等多矿种大型综合性矿床,由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组成。本文对其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斑岩)斑晶石英和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开展了包裹体岩相学、激光拉曼探针(LRM)、显微测温研究。根据产状和岩相学特征识别出的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从早到晚分别为:与辉钼矿伴生的不规则细脉状石英(Ⅰ阶段)、与黄铁矿和黄铜矿伴生的网状脉石英(Ⅱ阶段)以及与黄铁矿和零星黄铜矿伴生的平直粗脉型石英(Ⅲ阶段)。岩相学观测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矿区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富液相(Ⅰ型)、含子晶(Ⅱ型)、富气相(Ⅲ型)、纯气相(Ⅳ型)和富二氧化碳(Ⅴ型)五种类型,其中Ⅱ型包裹体中子矿物复杂,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硬石膏、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子矿物,反映出成矿流体组成复杂,岩浆分异出的热液流体中可能含大量成矿元素,原始斑岩岩浆可能是重要成矿物质来源,与前人同位素资料相吻合。三阶段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为:Ⅰ阶段均一温度范围310~486℃,盐度范围[w(NaCleq.)]6.2%~41.7%;Ⅱ阶段均一温度范围251~489℃,盐度范围[w(NaCleq.)]1.2%~46.9%;Ⅲ阶段均一温度范围209~386℃,盐度范围[w(NaCleq.)]10.4%~45.7%。斑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密集,关系复杂,总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0~590℃,盐度范围为[w(NaCleq.)]1.9%~47.4%,可能反映了多阶段流体叠加特征。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和测温结果揭示,斑岩钼铜矿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沸腾,沸腾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根据Ⅰ阶段沸腾包裹体群估算的成矿深度约1.3km,显示该区140Ma成矿以来剥蚀作用不强,指示该区存在较好的矿床保存条件。
- 文春华徐文艺钟宏吕庆田杨竹森杨丹田世洪刘英超
- 关键词:斑岩矿床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