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卫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韩国中国古中世史学会第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 2013年
- 2012年9月22日,由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承办的韩国中国古中世史学会第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均馆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从礼与法的秩序看古中世东亚世界”,来自韩国、中国和日本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韩国中国古中世史学会会长河元洙宣布大会开幕,两场讨论的司会分别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金秉骏、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金宗燮担任,韩国釜山大学崔德卿主持了综合讨论。
- 戴卫红金庆浩
- 关键词:首尔
- 百济地方行政体制初探:以出土资料为中心被引量:4
- 2017年
- 《周书》《三国史记》等传统文献记载百济在都城实行"部巷制"、地方社会实行"方郡制",即"五部五方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韩国陆续出土了百济木简,简文中除了与传统文献所载的都城五部相对应的"中卩""下卩""前卩""上部""后部"外,还有"西部""六部五方"等。伏岩里、官北里木简、井邑古阜邑城出土的铭文瓦显示,百济不仅在都城内,而且在地方社会重要的城内也实行"部巷制"。百济的"部巷制"糅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管理部族民众的"部"以及中国王朝城市中相对封闭的建筑形式"巷"。地方社会非城市区域实行"方郡制",以"城一村"编制管理民众。
- 戴卫红
- 关键词:墓志
- 吐鲁番文书所见《谥法》残本略考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通过与现存的谥法文献对照,对高昌时期的《谥法》残本进行了补充和分析,在这份残存的《谥法》中,共出现22个谥字,30条谥解。其中,“通敏先识曰口”、“残仁损善曰克”、“绥来士民曰怀”、“协谐九族曰和”等谥解现存文献不载。这份出现于高昌时期的《谥法》残本,不仅深受汉代谥法文献的影响,也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家对《谥法》进行增广、阐释的产物,完全有可能是从北朝政权流传至高昌地区的。而在高昌王国内是否对官员采取谥法,若采取谥法,其官品规定如何仍是一疑问;从三个高昌王谥号的谥字和字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受到了十六国北朝帝王谥号的影响。
- 戴卫红
- 关键词:吐鲁番文书谥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论坛: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会议综述
- 2011年
- 2011年6月6—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历史所秦汉魏晋南北朝研究室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论坛: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会议在北京举行。4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的学者参加会议,学者们就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安徽天长纪庄汉墓木牍、新出简牍的整理与研究、多学科视野下简帛学的传承与创新等四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戴卫红
-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出土简帛地方社会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谥号用字——魏晋南北朝官员谥法、谥号研究之二被引量:1
- 2010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虽以复谥为美,但在实际评谥过程中,官员谥号以单谥为主。谥号用字绝大多数为美谥或平谥,恶谥极少。由于现实评议的需要,当时还采用了一些《周书.谥法》篇中没有的谥号用字,不过这些谥号用字仍可能有本可依。
- 戴卫红
- 关键词:谥号
- 長沙走馬樓吴簡中軍糧調配問題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黄龍元年出現在竹簡中的“督軍糧都尉”,從孫吴“節度官”的設置和執掌來看,隸屬節度府。州中邸閣左、右郎中具體負責軍糧的調配。孫吴在戰時,節度系統爲“節度府——督軍糧都尉——州中邸閣左、右郎中——三州邸閣郎中”。軍糧支出簡格式有三種:分别爲“米數目邸閣左(右)郎中某被督軍糧都尉移右節度府某年某月書給某”、“出倉吏某所領某年某吴平斛米數目爲稟斛米數目邸閣(左)右郎中某被督軍糧都尉某年某月某日書給(或付)某”、“出倉(郡)吏某所領某年某吴平斛米數目爲廩斛米數目被督軍糧都尉某年某月某日書給(或付)某”。軍糧的調配分爲三種類型:一是作爲軍糧直接發放給各級軍士;二是作爲俸、稟、直,發放給朝廷官員或各類吏士、師士;三是將軍糧付與監運掾等轉運到指定的軍隊集結地。在討伐武陵蠻時,由長沙運往武陵郡的軍糧,主要依靠水運。枪師、船師負責運送軍糧。運輸時由長沙下行至洞庭湖,再逆沅水至武陵郡。
- 戴卫红
- 魏晋南北朝得谥官员身份的重大转变——魏晋南北朝官员谥法、谥号研究(一)被引量:5
- 2010年
- 魏晋之际结合爵位和现实功行(官品在五品及其以上)决定百官谥号的规定,取消了那些仅靠父荫为爵者得谥的权利,对"有爵则有谥"的古制是一种冲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得谥官员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仅生前有爵的官员可以得到谥号,生前无爵的官员死后也能得谥,这是中国古代官员谥法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爵制变化息息相关。东晋没有明确规定百官给谥的品级,南朝百官给谥资格可能经过从五品上调至三品的过程,而北朝也没有明文规定百官给谥的品级,实际的赐谥中,官员生前在职的功劳、德行更大程度地影响着得谥与否及其谥号的美恶。
- 戴卫红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官员爵制谥法谥号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中央官员的考课
- <正>五胡十六国时期,各个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在追溯自己的祖先时,多溯至黄帝一脉。如建立五燕的慕容氏,谓“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有熊氏即黄帝。后起之拓跋鲜卑则追溯至昌意少子,而昌意为黄帝子,《魏书·序纪》载,“...
- 戴卫红
- 文献传递
- 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召开
- 2008年
- 戴卫红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史历史文化都城
- 魏晋南北朝官员给谥程序——魏晋南北朝官员谥法、谥号研究(三)被引量:3
- 2011年
- 两晋南朝时期,尚书省官员参加了百官给谥程序中"议谥"这一环节。北魏官员谥号的实际评议过程中,尚书省负责审核行状的真伪,确定行状的记载与考簿的记载一致之后,将行状交与太常寺,太常卿、太常博士根据行状评议此人的谥号;当官员的谥号与其生前考课行迹不一致时,尚书省的官员依照官员生前的考课行迹,对礼官评议的谥号进行驳议,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唐代的相关制度。
- 戴卫红
- 关键词: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