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隆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西宁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研究被引量:24
- 2016年
- 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分析,建立西宁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西宁市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0—2013年西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升高,土地利用效益相对发展趋势为"超前—滞后"型;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耦合演变过程处于颉颃阶段,由低强度向高强度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逐步优化的趋势。西宁市作为土地资源稀缺的河谷型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城市结构,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王芳萍师燕姚步青屈柳燕徐隆华徐隆华马真张春辉李玲琴
-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新型城镇化熵权法
- 青海拉鸡山地区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
- 2012年
- 以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拉鸡山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3100~3920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研究了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坡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4,P<0.01),总生物量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4,P<0.01);海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3,P<0.01),与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9、r=0.753、r=0.692,P<0.01)。阴坡植物群落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95,P<0.05),与地下生物量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0,P<0.01),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P<0.01);根冠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1,P<0.0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8,P<0.01)。
- 马玲玲赵明徳张小静徐隆华王文颖
- 关键词: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海拔梯度
- 模拟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碳氮及其同位素δ^(13)C和δ^(15)N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以高寒矮嵩草草甸4种植物(矮嵩草、垂穗披碱草、棘豆、麻花艽)为实验材料,设置大(OTC1)和小(OTC2)两类增温小室,测定了其叶片碳氮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δ^(15)N)等指标在增温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矮嵩草在较小增温小室(OTC2)中C/N比值比对照降低了14.1%,其它物种C/N在两个增温处理下都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种植物叶片δ^(13)C值在-24.12‰^-28.34‰之间,矮嵩草叶片δ^(13)C值随增温而升高,棘豆、麻花艽随增温而降低,且矮嵩草在OTC2的δ^(13)C值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矮嵩草和麻花艽的叶片δ^(15)N值在OTC1和OTC2中均比对照增加,且麻花艽增加较显著(P<0.05)。垂穗披碱草在OTC1和OTC2的叶片δ^(15)N值比对照分别减少18.7%和26.9%,差异都不显著(P>0.05);棘豆叶片δ^(15)N值在OTC2内比对照低11.0%(P>0.05),在OTC1的内比对照高2.8%(P>0.05)。可见,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碳氮含量及稳定性碳氮同位素含量对短期增温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和规律。
- 赵艳艳徐隆华姚步青马真张春辉王芳萍周华坤
- 关键词:模拟增温矮嵩草草甸C/N比N
- 獐牙菜亚族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獐牙菜亚族(subtribe Swertiinae)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分类处理较困难的一个亚族。为探讨该亚族各属之间和属内的系统关系,选取了该亚族86种及变种,采用ML和BI方法对样本的叶绿体基因mat K和rbc L片段进行分析,构建了该亚族的系统发育树,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MCMC)的分子序列贝叶斯分析推算了该亚族的关键演化时间点。结果显示:①龙胆亚族和獐牙菜亚族各自为单系,且互为姐妹类群;②獐牙菜属、假龙胆属、肋柱花属和喉毛花属均不是单系群,各属的种在系统发育树上互有交叉,特别是獐牙菜属的多个种分别聚到不同的支上,与其它属是并系关系;③獐牙菜亚族49个种在约4 Ma开始形成;④分子数据支持何廷农分类系统对于獐牙菜亚属和多枝亚属的属间划分,部分支持多枝亚属下多枝组和宽丝组的划分;⑤异型花属、獐牙菜属、假龙胆属、喉毛花和肋柱花属的属间分类以及獐牙菜属肉根亚属密花组的系统位置仍需进一步讨论。
- 曹倩徐隆华王久利王久利陈世龙
- 关键词:CPDNA系统发育龙胆科
-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和生态适应机制
- 周华坤姚步青马真张春辉石国玺汪新川董世魁徐维新乔安海赵新全李文金李英年任飞温军赵建中余欣超徐隆华王芳萍陈珂璐叶鑫赵艳艳
- 研究高寒草甸的主要植物功能类群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响应与生态适应机制,筛选出对气候变暖响应敏感的植物功能类群和代表植物种,确定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属性响应增温的温度敏感范围,探讨敏感植物种和功能类群对气候变暖的生态适应特性,最...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
- 红光、水分和赤霉素对四种绿绒蒿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以青藏高原特有药用及观赏植物绿绒蒿(Meconopsis)为材料,通过机械摩擦、不同水温、红光照射时间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以及不同栽培介质研究了其萌发特性,以寻找其繁殖环节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大规模育苗提供可行依据。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分别用30℃和40℃的蒸馏水浸泡1天可提高萌发率;机械摩擦和赤霉素浸泡可使总状绿绒蒿种子发芽数和露白个数增多;红光照射30min可使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率提高,照射2d可使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率提高,照射60min可使红花和全缘绿绒蒿种子萌发率提高;500mg/kg的赤霉素对多刺和红花绿绒蒿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 徐隆华杜军华范建平
- 关键词:种子萌发赤霉素机械摩擦
- 三种类型高寒草地内甘肃马先蒿的光合碳分配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三江源区果洛州军牧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采用原位^(13)CO_2脉冲标记的方法示踪了^(13)C在甘肃马先蒿-土壤系统中的转移与分配,探讨了未退化天然草甸、重度退化高寒草甸(黑土滩)与建植5年的人工草地内代表性植物——甘肃马先蒿光合碳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标记当天,不同类型草地上^(13)C固定百分比在39%~71%,说明标记的效率较高且分配差异较大;3种类型草地土壤碳分配比例平均为8.6%,说明光合固定碳在甘肃马先蒿植株-土壤系统的分配与转移速度非常迅速;脉冲标记21 d后,甘肃马先蒿植株δ^(13)C值下降,5%~27%的^(13)C分配到地下。黑土滩恢复治理为人工草地5年后,甘肃马先蒿固定的光合碳转移到土体中的含量显著增加。甘肃马先蒿对于维持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应根据草地的经济利用特性予以合理灭除。
- 徐隆华姚步青张春辉马真王文颖王慧春周华坤
- 关键词:光合碳黑土滩人工草地
- 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以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5 N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分析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特征,揭示主要植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适应性、竞争力和地位。结果显示:(1)矮嵩草的叶和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叶,以及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茎、根均偏好累积硝态氮,早熟禾(Poa annua)的穗和叶以及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的根均偏好积累铵态氮。(2)矮嵩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茎中;双柱头藨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茎中,铵态氮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对吸收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根中,而早熟禾将较多的甘氨酸分配到穗中;甘肃马先蒿对吸收的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根中;鹅绒委陵菜对吸收的甘氨酸、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短穗兔耳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根中。(3)在牧草生长盛期,矮嵩草草甸土壤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主要贡献于甘肃马先蒿的花、早熟禾的穗、垂穗披碱草的根和鹅绒委陵菜的茎叶。研究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呈现多元化特征,因不同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习性而异。
- 徐隆华姚步青姚步青马真王文颖马真
- 关键词: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器官土壤氮素
- 氮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特点被引量:8
- 2014年
-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同时,氮又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长发育最受限制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氮素的选择和吸收利用均受其种类本身、生长环境、氮素形态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康清马晓林徐隆华王慧春
- 关键词:生态系统氮吸收氮循环
- 高寒植物吸收土壤氮策略研究进展
- 2014年
-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约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地的50%。深入研究该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和建设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对青藏高原本身、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吸收不同形态氮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 马晓林康清徐隆华王慧春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