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江华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体外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缺血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心排出量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5篇梅元武
  • 5篇徐江华
  • 3篇郑丽芳
  • 3篇郭远瑾
  • 3篇张红
  • 3篇张小乔
  • 1篇郑麒
  • 1篇蒋海丽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徐江华郑麒梅元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微循环HEMORRHAGE神经功能障碍CVS心排出量
Bcl-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Bcl-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下一步Bcl-2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对培养第5代的MSCs进行鉴定;用脂质体转染法对MSCs行人Bcl-2(hBcl-2)基因转染,转染后用G418进行筛选,然后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采用血清剥夺和缺氧(SOD)处理建立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和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评价转染hBcl-2基因的MSCs和未转染的MSCs的凋亡及存活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44、CD71表达阳性,而CD45表达阴性;转染hBcl-2基因的MSCs经G418筛选后有hBcl-2蛋白的稳定、高效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和MSCs相比,转染hBcl-2基因的MSCs在SOD后及9h凋亡细胞较少,存活细胞较多。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也显示转染hBcl-2基因的MSCs的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转染hBcl-2基因的MSCs有其蛋白的稳定表达,hBcl-2基因转染可对抗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从而具有保护性作用。
张小乔梅元武张红郑丽芳郭远瑾徐江华
关键词: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损伤
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增殖作用。方法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As,噻唑蓝染色(MTT)比色法对丹红注射液进行细胞毒性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TT比色分析得出丹红注射液对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率(IC50)约为17.8%(丹红注射液与培养基的体积比),安全作用浓度<8%;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药物组细胞DNA合成期细胞所占百分比(S%)和增殖指数(PI值)(S+G2/M)×100%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适当浓度丹红注射液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徐江华蒋海丽梅元武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增殖
Bcl-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Bcl-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对移植的MSCs保护性作用。方法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odel组、MSCs组和Bcl-2-MSCs组;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SCs组及Bcl-2-MSCs组在缺血24h后经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BrdU标记的MSCs及人Bcl-2基因修饰的MSCs;分别于术后1、7、14、28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在脑缺血14d应用TTC法观察梗死灶体积;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检测移植的MSCs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梗死周边区Bc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MSCs-Bcl-2组和MSCs组NSS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TUNEL阳性细胞数较Model组低(P<0.05),且MSCs-Bcl-2组比MSCs组更低,BrdU阳性细胞数较多(P<0.05);MSCs-Bcl-2组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稍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MSCs-Bcl-2组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较低(P<0.05)。MSCs-Bcl-2组Bcl-2蛋白呈持续较高水平的表达,和MSCs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MSCs组和MSCs-Bcl-2组脑组织损伤及细胞丢失较轻,MSCs-Bcl-2组更明显,脑梗死周边区均未见到核大、浓染的异形细胞。结论Bcl-2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较MSCs移植能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其机制为Bcl-2基因修饰使MSCs持续、稳定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从而能保护移植的MSCs,减少其凋亡,增加其存活。
张小乔梅元武郑丽芳张红郭远瑾徐江华
关键词:BCL-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突触可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研究脑缺血24h后移植MSCs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分别测定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突触素(SY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电镜及免疫电镜下观察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PBS组大鼠相比,MSCs组的NSS评分较低,SYN及BDNF mRNA的表达则明显较高;电镜检查示MSCs组大鼠突触界面曲率较大,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变窄,突触活性带长度增加;免疫电镜示BrdU阳性细胞和宿主脑神经元形成非成熟的突触样结构。结论:MSCs移植可能通过神经营养效应调节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可塑性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张小乔梅元武郑丽芳张红郭远瑾徐江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突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