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伟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钢板
  • 3篇缺损
  • 3篇创面
  • 2篇岛状
  • 2篇岛状皮瓣
  • 2篇动脉
  • 2篇指动脉
  • 2篇指端
  • 2篇指端缺损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皮瓣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老年
  • 2篇关节
  • 2篇背侧
  • 2篇创面修复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机构

  • 13篇河池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彭伟华
  • 11篇卢忠存
  • 6篇韦铭铭
  • 2篇韦巍
  • 1篇吴金菊
  • 1篇韦炳雷
  • 1篇余金良
  • 1篇韦美爱
  • 1篇玉静

传媒

  • 2篇大医生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手术治疗更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全身基础疾病多,对传统手术的耐受力差,易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彭伟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钢板接骨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32例40指外伤致指端缺损患者。男20例23指,女12例17指;年龄20~62岁,平均4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8h。拇指2例,示指6例,示、中指3例,中指7例,中、环指3例,环指8例,环、小指2例,小指1例。创面范围为1.2cm×1.0cm~2.2cm×1.8cm。术中取以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带神经分支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创面,将神经分支和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皮瓣切取范围为1.5cm×1.0cm~2.5cm×2.0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例9指皮瓣出现水疱,2例2指皮瓣出现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30例38指获随访6个月。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可完成握拳动作。术后6个月,皮瓣浅感觉及深痛觉均恢复;24指两点辨别觉为4~6mm,13指为7~10mm,1指无两点辨别觉;皮瓣感觉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S31指,S3+13指,S424指。结论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同时吻合神经分支可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卢忠存余金良彭伟华韦铭铭韦炳雷
关键词:指端缺损创面修复
肩锁关节脱位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在肩锁关节脱位中采取喙锁韧带重建术或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试验组患者接受喙锁韧带重建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与再次脱位发生率,使用Rockwood评分量表评估肩锁关节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美国肩肘外科会评分(ASES)评估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外展上举活动度、前屈上举活动度、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再次脱位发生率均较低(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ockwood、VAS、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Rockwood评分高,VAS、ASES评分均较低(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外展上举活动度、前屈上举活动度均升高(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更小(P<0.05)。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给予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疗效更佳,可有效预防再次脱位与并发症发生,以此改善预后、减轻疼痛,提升肩关节外展、前屈上举活动度,缩小肩锁关节锁骨端间隙,值得借鉴。
韦忠宏彭伟华卢忠存
关键词:喙锁韧带重建术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解剖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归纳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指端缺损者实施皮瓣的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情况...
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
文献传递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分析给予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异体腓骨移植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单纯组(锁定钢板)和移植组(锁定钢板+异体腓骨移植),各15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相差不大;移植组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有所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疼痛程度降低;生活质量较为良好,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锁定钢板+异体腓骨移植具有理想疗效,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取得良好预后,这一方法值得使用。
彭伟华卢忠存
关键词:锁定钢板骨质疏松肱骨骨折
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复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9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复位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骨折复位优良)和观察组(10例,骨折复位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骨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预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62例骨折复位获得优良,优良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AO分型差于对照组,医源性组织损伤率高于对照组,规范功能锻炼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尺偏角小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型、医源性组织损伤是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规范功能锻炼是复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33。结论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其复位不良与骨折分型、医源性组织损伤与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
彭伟华卢忠存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
3D立体结构理念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3D立体结构理念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入我院骨科进行手术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Schatzker分型Ⅱ型5例,Ⅳ型4例(其中骨折脱位型...
韦巍卢忠存蓝春祎韦铭铭彭伟华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 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解剖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归纳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指端缺损者实施皮瓣的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
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尸解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26指)指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情况。结果成人手指不同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20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6 mm,指关节功能好,皮瓣浅感觉及深痛觉均恢复。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固有动脉及神经,同时能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损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
关键词:指端缺损指动脉岛状皮瓣
皮肤闭合外固定架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闭合外固定架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皮肤缺损创面病例20例,采用皮肤闭合外固定架行皮肤牵张修复创面,原理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LTS)。头部5...
彭伟华
关键词:皮肤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