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颜氏家训·勉学》论学习及其现代意蕴被引量:4
- 2013年
- 《颜氏家训·勉学》中蕴含有学习的认知加工机制及深刻的动力意向心理。《勉学》在秉承"先意"的基础上,倡导识记、思维、"观""行"的知行统一学习观,认为学习当效行古人之孝行、态度、气节、情感、诚信等榜样并自省反思。学习不是纯粹的认知,而是一种生活,学习的过程亦是一种生活的过程;学习是个体"本体生命"与"意义生命"的有机粘合;个体生命的发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博专"兼美"性学习。
- 李映红张绍军
- 关键词:学习心理
- 重申《被压迫者教育学》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蕴意
- 2023年
- 对话不是纯粹的谈话,真正的对话是对世界的一种改造。“教学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双方视界的融合过程。《被压迫者教育学》认为,爱、谦恭、信任、希望以及批判性思维是形成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学中的对话类型有三类:一是作为一种实践性对话的“师生对话”;二是作为一种反思性对话的自我对话;三是作为一种意义阐释性对话的“人与文本的对话”。由此,“对话式教学”亦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储蓄式”教育,它具有触及心灵、唤醒学生真实自我,打破陈旧、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合作、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是蕴藏于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潜在力量。重申《被压迫者教育学》对话的教学思想,对于深入把握对话教学的实质、摒弃教学改革中的“虚假对话”和“空洞对话”、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等均有着现实的镜鉴作用。
- 张绍军
- 关键词:《被压迫者教育学》对话式教学教学思想
- 概念廓清及其互动机理--当前教学改革中课程与课堂关系的再认识
-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课程含义的表述有较大差异,但各个“学者群”均有各自趋同的总体内涵表达。如阿普尔、泰勒、佐藤学、钟启泉等人提出了课程的目标、理想与构想,又如,王道俊、张传隧、张华、陈玉棍、斯宾塞、廖哲勋、张楚廷等人从课程的...
- 张绍军张传燧
-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设置课堂管理
- 文献传递
- 《颜氏家训》立身行事思想及其育人旨归被引量:1
- 2014年
- 《颜氏家训》立身行事思想的析出,源于惯常家庭伦理的生活实践和基于制度与乡俗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德性基础为慈善与宽容、谨信与诚意。在不言之教的道德行为中,颜氏立论行胜于言的道德教育实质及如何道德之应然路径,不啻为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固本培元"之可能借鉴。
- 张绍军李映红
- 关键词:颜氏家训道德基础道德行为
- 项目反应理论(IRT)在小学数学成就测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尝试在项目反应理论的指导下,编制四年级数学成就测验,为学科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用贝佳方法检验试测数据的单维性,利用ANOTE软件估计项目参数,用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法建立一个划界分数,再接合项目信息量和双向细目表编制成卷。结果:四套试卷均符合单维性要求,基本拟合三参数逻辑斯蒂克模型,项目拟合度都在85%左右,最终选取141个信息量高的项目组成正式题库,精选50个项目组成四年级数学标准参照测验。
- 李映红张绍军
- 关键词:数学成就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被引量:8
- 2014年
-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国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时间和进程上平行又继起,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具体改革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共同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①处于这一浪潮之中,受其影响,各种"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制度规范、文本设计等因素充斥着我国新课改,以致传统优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亦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然而,21世纪十余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单一向度的国际化参照谱系不能从根底上解决我国实践层面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盲从地"削足适履",而是在坚守本民族优秀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及其文化基础之上的变革与创新,是基于国际视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 张绍军张传燧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 概念廓清及其互动机理——当前教学改革中课程与课堂关系的新认识被引量:4
- 2016年
- 课程与课堂的概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迁、丰富,中外学者对此有诸多不同注解。课程概念的析出既有立足"国家基准"的社会本位框束,又有基于学校范畴的学科本位取向,还有对教学主体生命意义的应然关照。在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课程概念的澄明带来了课堂概念的丰富:课堂不再囿于"环境说"与"活动说"的常解而被赋予更多的"生态性"和"生命性"注脚。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理顺彼此关系,不仅有助于明晰课程概念之拓延脉络及其内涵发展,也有益于教育实践中课堂概念范畴的界定及教学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尽管课程与课堂的概念生发机制各异,并由此而引发各自话语体系之不同建构,但双方在互动机理上是统一的:课程走进课堂、施于课堂并引领课堂,课堂选择课程、检验课程并发展课程。这种统一性既是基于彼此的逻辑关系的考量,也是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理性主张,还有课程与课堂互动的"教学生命"立场。因此,两者不仅内涵相通,而且鹄的同一。
- 张绍军
-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 单、多孩家庭比较的视角下幼儿园内幼儿焦虑情绪探究
- 2021年
- 为探究单、多孩家庭环境对幼儿情绪发展的作用,文章以长沙市100名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幼儿园内的焦虑状况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单、多孩家庭幼儿在园内的焦虑情绪的差异,发现:多孩家庭幼儿在园内表现出更多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广泛性焦虑;单孩家庭幼儿则表现出更多的社交焦虑。单孩家庭的民主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父母教养一致性明显优于多孩家庭,多孩家庭教育中的忽视型选择方式明显多于单孩家庭。
- 李映红张绍军
- 关键词:幼儿焦虑
- 论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意识与实现被引量:10
- 2021年
- 在核心素养时代,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源动力、有效析出英语语言的文化蕴含,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亟须强化四种根底意识,即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文化意识与活动意识。目标意识的实现要回应三个基本命题:“要到哪里去”“如何到那里去”“是否已到达那里”;学生意识的落实重在两个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及其需求的有效性分析、单元课时内容与学生成长的关联性分析;文化意识的渗透隐现于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设计;活动意识的实现要略有二:一是指向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创设,二是引领基于生活情景的语言交际行为。
- 张绍军陈名英
-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学科素养
- 教育调查的城市取向及对乡村教育的疏离——近三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述评
- 2010年
- 教育实习、"两课"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团队建设是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大学生自主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调查是教育实习过程中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对近3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的分析得出:教育调查客观上升华了教育实习效果,却仍禁囿于城市文化教育价值参照谱系,疏离了对乡村文化教育价值的应有关照。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背景是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或城市文化当作农业文明或乡村文化的应然效仿对象,城市文明被视为教育发展现代化的单一向度。为使教育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教育发展的长远鹄的,我们建议:1)构建双赢的农村教育实习基地;2)发挥教育调查在教育决策机构与高师院校间的联动桥梁作用;3)挖掘优秀的乡村教育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的自信。
- 张绍军李映红
- 关键词:教育调查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