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1957—2013年的地磁连续观测资料,对北京地磁场七个分量的均值和年变率进行分析,总结出地磁场七个要素不同的变化特征。此项工作对了解和应用北京地震台地磁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 张秀玲范晓勇周江林龚正
- 关键词:年变率
- 芦山M7.0地震余震震源机制解的时空分布特征
- 2018年
- 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震源机制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源区发生3 000多次余震,其中M5余震4次。最大余震5.4级发生在芦山邛崃交界。地震震源机制可以直观反映地震破裂的几何特征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深度分布可以了解区域的应力状态、勾画断层形态、帮助搞清楚余震与发震构造的关系。地震发生后,布设了方位角分布很好的流动加密台站,为我们更好的了解龙门山南段的构造应力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获得芦山震源区2013年4月—2014年12月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 郭祥云张秀玲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余震时空分布特征推覆构造带运动学特征构造应力场
- 强磁暴的时间分布特性被引量:3
- 2012年
- 对比分析1957-2008年间Dst≤一100 nT的强磁暴数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趋势,发现太阳黑子数和Dst≤一100nT的强磁暴数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统计强磁暴在太阳周不同阶段的分布后发现,同一太阳周内60%以上的强磁暴出现在下降年,但从太阳周各个阶段的平均磁暴年发生率来看,强磁暴平均年发生率最高的年份仍然是太阳活动极大年。
- 李琪高玉芬朱培育张秀玲
- 关键词:太阳周太阳黑子数
- 北京地磁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北京地震台1987—2013年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该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认为北京地磁场长期变化具有缓慢上升、缓慢下降和逐渐恢复上升的形态,短期变化受太阳黑子活动强度影响,对了解北京地区地磁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 张秀玲范晓勇周江林
- 关键词:地磁场太阳黑子日变幅
- 太阳活动周磁暴与亚洲M_S 7.0以上地震活动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将1996—2015年太阳黑子数、强磁暴和M_S≥7.0亚洲浅源地震,按Dst指数大小对磁暴进行分类和统计,按震级大小对地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在1996—2015年太阳活动周下降年易发生大磁暴,且M_S≥7.0地震年发生率明显高于太阳活动周上升年、极大年和极小年。
- 张秀玲柳正
- 关键词:太阳黑子数磁暴
- 芦山M7.0地震余震震源机制解的时空分布特征
- 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震源机制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源区发生3000多次余震,其中M5余震4次.最大余震5.4级发生在芦山邛崃交界.地震震源机制可以直观反映地震破裂的几何特征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地震序列震源...
- 郭祥云张秀玲
- 关键词:余震活动震源机制应力场
- 行星际南向磁场事件与强磁暴被引量:13
- 2000年
- 利用1978-1988年期间的太阳风和地磁资料对行星际磁场(IMF)南向分量Bs事件(即Bs>10nT及其所驱动的昏向电场VBs>5mV/m、持续时间△T>3h的事件)与强磁暴(Dst≤-100nT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0%的Bs事件都能引起磁暴的发生,但其中只有84%为强磁暴;强磁暴的发生都与较强的IMFBs活动密切相关,但只有68%的强磁暴伴随Bs事件而发生;Bs事件与强磁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分析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引起磁暴时,还必须考虑磁层背景情况和Bs波动对磁暴形成的贡献;同时应注意Dst指数会受到环电流以外的诸多电流体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事实.
- 高玉芬张秀玲
- 关键词:太阳风行星际磁场
- 云南省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 2022年
- 分析了1954—2019年6个完整太阳活动周内云南省及周边M_(S)5.0及以上中强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对地震活动有一定影响,49.6%的地震集中在太阳活动下降年(尤其是双周期下降年),发生在双周期的地震占全部震例的63.0%,在极小年及极小年附近,年均发震频次高于其他阶段。
- 张秀玲李琪
- 关键词:地震太阳活动黑子数
- 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在中国区域特征分析与研究
- 2024年
- 根据最新的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3),计算了2015—2020年中国区域地磁场模型七要素长期变化速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分析计算我国28个地磁台的IGRF13模型值与实际地磁场的长期变化速率、差值及均方误差,结果显示:IGRF13模型所显示的地磁场长期变化与我国区域地磁场实际观测变化基本一致,但在局部区域也存在差异,IGRF13模型能够体现中国区域地磁场的特征。应用IGRF13模型数据时需要考虑局部区域与台站实际观测数据的误差。
- 张秀玲赵旭东
- 关键词:均方根误差
- 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与太阳活动关系的统计研究
- 2022年
- 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会降低岩石强度,加强地震活动(叶民权,1987)。研究发现,地震发生频率与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太阳活动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简称太阳黑子数)来描述。云南地区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有小江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楚雄-建水断裂、普渡河断裂等活动断裂分布,地震活动频发,具有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的特点。以云南地区(97.30°-106.1°E,21.1°-29.2°N)范围内195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生的震源深度小于300 km的M≥5.0地震为例,统计并分析研究区中强地震与太阳活动即太阳黑子数的关系。文中给出研究区M≥5.0地震与太阳黑子数年均值曲线,见图1。
- 张秀玲李琪
- 关键词:云南地震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