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祥龙

作品数:116 被引量:62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5篇哲学
  • 17篇儒家
  • 15篇现象学
  • 12篇文化
  • 9篇哲理
  • 7篇形而上学
  • 7篇中国哲学
  • 6篇儒学
  • 6篇亲子
  • 6篇孔子
  • 6篇胡塞尔
  • 6篇《存在与时间...
  • 4篇阴阳
  • 4篇时间性
  • 4篇数学
  • 4篇亲亲
  • 4篇中西
  • 4篇周易
  • 4篇想象力
  • 4篇记忆

机构

  • 82篇北京大学
  • 35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维尔茨堡大学

作者

  • 115篇张祥龙
  • 1篇姚中秋
  • 1篇彭小瑜
  • 1篇李旭
  • 1篇陈家琪
  • 1篇宫睿
  • 1篇黄朴民
  • 1篇倪梁康
  • 1篇韩星
  • 1篇祝东力
  • 1篇陈岸瑛
  • 1篇朱刚
  • 1篇马戎
  • 1篇朱锦良

传媒

  • 11篇现代哲学
  • 5篇哲学研究
  • 5篇中国现象学与...
  • 4篇哲学动态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4篇世界哲学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开放时代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河北学刊
  • 3篇哲学门
  • 2篇浙江学刊
  • 2篇新华文摘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求是学刊
  • 2篇文史哲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乱伦与理想国被引量:1
2015年
乱伦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现象,如何看待它及其相关的系列问题,影响到我们对人性和人类自组织方式的理解。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这个现象自古就令人焦虑、恐惧、着迷,明显地影响到这个文明对自身的表达。"他们[某些天主教如方济各会的神学家和世俗作者们]强调:基督同时是马利亚的父亲、丈夫、兄弟和儿子,即使基督否认他的世俗家庭。
张祥龙
关键词:乱伦禁忌《理想国》《易传》外婚制
中西哲学的差异与原因
这个题目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只是尽力把有关问题理出一个可供大家讨论和批评的轮廓。以下计划讲这么几个部分:第一是一个概论,说明自觉的中西比较的必要。第二是谈中西哲学关系、尤其是差异的原因,主要通过各自语言的不同结构来...
张祥龙
适生科技与高科技被引量:2
2021年
适生科技是适合人类长久生存的良好科技,要辨识其特点和必要性,就需全面理解技术的原初含义。高科技是一种具有数学因素的研究和实施方式,让人能够以充分对象化的方式逼问自然,从而获得某种特别的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力量。高科技崇拜是以高科技来垄断真理和排斥异己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反,适生科技观主张造福于人的科技只能是多样化的,但又受到人类良知的引导而具有收敛方向。此次新冠疫情的应对反映出高科技崇拜的状况,也可看出另类科技比如中医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张祥龙
关键词:中医
海德格尔论技术、道术与家
2017年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首先是其本质的批判影响深远。然而任何要解决问题的批判都是一体两面的,即批评性的一面和针对弊病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面。海德格尔的这个批判也不例外,既针对现代技术的本质作出了深入审查和批评,也给出了如何摆脱现代技术本质之掌控的建议,尽管后者明显地弱于前者。为了阐发和理解这个批判的两方面,我们不仅要注意他对于“技术(Technik)”与“技艺(Techne)”的关系的观点,而且要追究他如何看待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同形而上学的关系,并须知晓他在此问题上与道家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它有整体感和边缘感的理解,看到它取得的哲理成就。
张祥龙
关键词:道术形而上学批评性
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被引量:16
2009年
The paper first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s of more than thirty years’think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rtin Heidegger and Lao-Zhuang Taoism.Among the facts,two are seldom known.Based on them,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Heidegger’s interests in Taoism come from certain inner philosophical motives.Secondly,the cautious and conservative side of Heidegger’s views on the communicability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oughts is examined.By finding its reasons,the paper responses the skepticism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Heidegger and eastern thought.Finally,it is approached what possibilities of dialogue can be found between Heideggerian and Chinese ancient thoughts.They are positive in quite a few cases,but include some negative or critical ones from Chinese side also.All benefit a deeper self-recogni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as a whole.
张祥龙
关键词:中国哲学语言问题日本学者
试论孔子闻《韶》有悟
孔子和儒家的礼学扎根于乐中.孔子对音乐的理解是超常的,尤其是在齐国闻《韶》的经历不同寻常.它是一种深度的开悟,让他领会到'尽美尽善'的生命境界,并因此而参与塑造了他的思想、为人和事业.通过詹姆士阐发的神秘体验的视野,可以...
张祥龙
关键词:孔子思想《韶》儒家文化哲学体系
文献传递
现象学如何进行儒学研究?——论双方方法论的亲和性被引量:8
2020年
现象学在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之外开辟了一种原发的思想方式,即回到主客未分前具有时间性构造的生命经验,这种活体经验是一切存在理解与价值的源头。此一回到基源性活体经验的思路对我们重新阐发儒家哲理具有根本性的启发,儒家的仁爱思想源于时间性的、非客体化的亲亲经验,从这一基源经验出发生长出仁民爱物的终极视域。现象学还原与意向构成等方法、视野与儒家"亲亲为大"的仁学基源经验具有亲和性,是现象学儒学研究的深层理据所在。
张祥龙
关键词:儒学亲亲
贺麟论知行合一与直觉法——一个打通中西哲理的范例被引量:2
2015年
在贺麟先生的全部思想中,他关于知行合一和直觉方法的学说最具有深远的思想启发性和沟通中西哲理的透视力。他认为哲学中讲的知行合一是指价值的、理想的知行合一,区别于自然的知行合一。这种合一意谓着显知隐行(所谓'知')与显行隐知(所谓'行')的合一,所以是可失去和复得的,也是不易长久保持住的。这种知行之间可以有因果关系,有时间差距。它们的合一要经过知识、道德和心性上的努力,而能够使这些努力成功的方法首先是直觉法。直觉既是一种凑发的经验,包括前理智的直觉经验,又是一种得到真切的本体之知的方法,属于后理智的自觉贯通。它既可以是陆王的'不读书''回复本心''致良知'的内向反省的直觉方法,又可以是朱熹的外向体物和读书穷理的直觉法。它们是揭示思想和意识的根源并使之充分展现于知识之中的艺术和工夫,让价值的知行合一可能。贺先生在揭示这两个学说的要旨时,调动了大量的中西哲理资源。
张祥龙
关键词:致良知朱子读书法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被引量:28
2005年
《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中有一篇海德格尔引用《老子》第11章来讨论荷尔德林诗作独特性的文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个文献,并探讨它对于了解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意义。这个新文献与以前发现的有关材料不同,它不仅出现早,而且是直接针对《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思路而引用和阐释《老子》的,同时还涉及他的后期学说。海德格尔将老子讲的“无”或“朴”解释为一种发生性的“之间”,并认为它是理解“正在来临的时间”和诗人独特性的关键。这种解释既是对他前期“存在与时间”学说的深化,又是对他后期的主导思路———“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的方法论特点的揭示。由此可见,与《老子》的对话是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内在需要,道家与荷尔德林(包括晚年荷尔德林)起码自30年代开始就是海德格尔哲理灵感的最深来源。
张祥龙
关键词:《老子》《存在与时间》荷尔德林心思学说诗作
海德格的现象学起点被引量:2
1993年
海德格数次在其著作中谈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他的思想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但又在更多的地方申明他所理解的现象学从一开始就与胡塞尔的不同。理解这两点——海德格如何从胡塞尔那里得到解决“在的原义”问题的重要启发,以及他的“现象学存在论”在什么意义上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学——是理解海德格的思想、尤其是其“严格性”的绝对必要的一步。本文旨在讲明第一点,即胡塞尔的现象学怎样激发了青年海德格关于“在”的思路。
张祥龙
关键词: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心理现象逻辑研究存在论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