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
- 作品数:53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成都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3年对成都市4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阳性率和GMT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市应加强麻疹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在成人中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 蔡军张晓春王玉芹
-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
- TaqMan-MGB探针法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建立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方法,为流脑的诊断提供更加灵敏、特异、可标准化、自动化的检测方法;评价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法在健康人群带菌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Nm ctrA基因的3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的灵敏度为102cfu/ml,TaqMan-MGB探针法检测900份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阳性34例,检出率3.8%,高于培养法(1.2%)。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实现脑膜炎奈瑟菌的快速检测,适用于健康带菌检查并可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方法的补充,有利于流脑的早诊断、早治疗。
- 朱昆蓉刘衡川张晓春梁疆莉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
- 成都市首例人感染H9N2病例分子溯源分析
- 目的 对2016年成都市首例人感染H9N2病例进行分子生物学溯源研究分析.方法 采集病例的下呼吸道抽吸液标本及冻存的与病例流行病学相关的鸡的腹腔冲洗液,使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使用MDCK细胞...
- 张晓春陈振华黄韦唯白艳陈恒
- 关键词:测序
- 手足口病重症死亡1例病原分子生物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1例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及其密接者病原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死亡病例及密接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和VP1基因分析。结果该死亡病例和密接者之一咽拭子标本检出EV71核酸阳性,VP1基因仅存在一个碱基差异,蛋白质相差一个氨基酸,同源性较高。结论该死亡病例与密接者病毒来源相近,同属C4亚型,后者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在疾病防控中应予以关注。
- 黄薇孟建彤杨才彬张晓春黄韦唯陈恒
- 关键词:手足口病VP1
- 成都地区诺如病毒基因型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诺如病毒各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探索疾病暴发增长的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6年间,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阳性的部分诺如病毒标本,对衣壳蛋白VP1基因的ORF2区进行测序,构建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89份标本均为诺如病毒GII群,包括GII.1、GII.2、GII.3、GII.6、GII.13和GII.17 6种基因型。其中2014-2015年以GII.17型为主,从2016年起,GII.2型逐渐取代GII.17型成为了主要流行株。结论成都地区诺如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变化显著,导致了疾病的暴发增长,增大了疾病防控的难度。需要持续开展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掌握病毒变异情况,预测疾病可能的流行趋势,提高疾病防控的预警能力。
- 程悦孟建彤张晓春黄韦唯陈振华李广垣黄薇陈恒
-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型进化分析
- 一起学校宋内志贺菌群体感染中荧光PCR辅助检测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对一起学校疑似水源性群体感染事件相关标本进行荧光PCR检测,为明确病原、处置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现场病例及可疑水源标本,与常规检测同步,以实时荧光PCR试剂盒筛检可疑肠道病毒(诺瓦克病毒)与细菌(产毒素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副溶血弧菌)。结果:病例标本荧光PCR均检出痢疾杆菌,部分水样增菌4 h检出痢疾杆菌阳性,8 h后则均为阳性。常规检测从病例标本中分得宋内志贺菌。结论:荧光PCR用于暴发疫情实验室辅助检测,准确快速,有利于及早明确病原和及时处理疫情。
- 孟建彤陈恒苗艳芳黎明杨洋张晓春李涛黄薇
-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荧光PCR
-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被引量:2
- 2008年
- 张晓春
- 关键词:血源性传染病
- 成都市2010年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成都市2010年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回顾分析人群在甲流暴发期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成都市6个地区各年龄组共404人作为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象,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测定HI抗体。结果:404人中抗体阳性者12...
- 张晓春黄韦唯陈恒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抗体检测
- 文献传递
- 1950-2008年成都市流脑疫情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成都市1950—2008年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控制流脑暴发及流行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950—2008年,全市共报告病例19119例,死亡病例1004例;1950—1982年间,平均5~7年发生1次大流行,1983年以后无明显周期性,1990年以后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全市20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以双流县、金堂县、金牛区、成华区等发病病例较多;各年2~4月发病例数占全年发病总例数的75.89%;年龄组发病数前3位分别为15~19,10~14,6~9岁组,分别占总发病例数的16.21%、15.02%和13.83%,农民发病最多占34.11%,其次为学生占28.04%,第3位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共占23.36%。结论1950—1982年流脑的流行具有周期性,平均5~7年发生1次大流行,1983年后,流脑呈高度散发,改变了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规律,且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可看出成都市流脑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应针对薄弱环节,以加强监测为主,掌握流行动态,辅以疫苗和综合防治可能出现的流行。
- 速丽媛黄蓉娜王成张晓春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病例
- ELISA法检测成都市部分健康人群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被引量:3
- 2006年
- 张晓春蔡军王杰
- 关键词:ELISA流脑A群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