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卓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宗教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佛教大藏 文化瑰宝——《赵城金藏》被引量:1
- 2013年
- 《赵城金藏》是一部珍贵的孤本汉文佛教大藏经,大约雕造于金皇统九年(1149)至大定十三年(1173)期间,收录经藏种类宏富、数量巨大,具有极其宝贵的资料价值和文化价值。1933年,范成法师于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发现《赵城金藏》,引起震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赵城金藏》被迫随我党我军的转移而转移,一度致使国宝委身煤窑山洞,难免受损。1949年,北平解放,《赵城金藏》结束了颠沛流离,入主北平图书馆。经过16年的修复,《赵城金藏》终于恢复原貌。以《赵城金藏》为主要底本的《中华大藏经》的出版,使《赵城金藏》重获新生。
- 张文卓
- 关键词:《赵城金藏》《中华大藏经》
- 《证道歌》意义的现代诠释
- 2009年
- 《证道歌》是禅宗高僧玄觉之作,在中国佛教史尤其禅宗史上影响很大。它不仅属于宗教修行的方法与心得,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义理玄妙的宗教哲学著作。作为现代人,研读《证道歌》,对于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解读历史、解析现实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张文卓
- 关键词:禅宗佛教
- 宋元明清时期《金刚经》的流传及其特点被引量:2
- 2013年
- 《金刚经》自鸠摩罗什初译以来就对中国佛教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历来备受僧俗青睐,注疏不断,流传极广。但是以宋代为界,前后的流行有很大差异。宋代以来,《金刚经》流传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疏的庞杂、科仪的发展、仪轨的完善、灵验记的编纂等几个方面,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信仰仪轨,完全突破了宋代之前仅限于义理层面探讨的界限,使得《金刚经》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方方面面。
- 张文卓
- 关键词:《金刚经》注疏科仪仪轨
- 密教佛顶部研究
- 密教作为佛教三大教派之一,是晚期佛教的主流,至今仍影响着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佛项部是胎藏界、金刚界、苏悉地密法之外的另一重要密法系统,形成于4世纪前后,5世纪后则非常兴盛。“佛顶部”这一概念包括经典体系、神祇体系、密法体...
- 张文卓
- 从转轮王到顶轮王——佛教轮王思想盛行的政治因素剖析被引量:7
- 2013年
- 佛教中的轮王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很大。小乘佛教中的转轮王被塑造成护持佛教的世间统治者,突出其政治性的一面;大乘佛教中,转轮王变成佛法践行者,最终成为佛教神祇,强调其宗教性;密教中的顶轮王则既是统治者,又是佛教神灵,融合了政治性和宗教性。这三个阶段呈现出正、反、合的逻辑演进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对政教关系的不断调整,反映出佛教的政治理想和理想政治。轮王思想的传播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赢得了宽松的政治环境,而统治者也利用其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利用轮王思想为称帝制造舆论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 张文卓
- 关键词:武则天
- 论早期密教对佛教主流思想的吸收与改造——以持明密教佛顶法为核心被引量:2
- 2014年
- 如果说大乘佛教代表了佛教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那么密教则是佛教作为宗教发展的另一高峰。佛顶法是持明密教时期以佛顶部神祇为核心形成的一类密法体系。它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思想,广泛吸收、改造了当时盛行的包括般若性空思想、涅槃佛性思想、弥陀净土思想等在内的主流大乘佛教思想,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后期密教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张文卓
- 关键词:佛性净土
- 论佛顶轮王法对金刚界密法之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持明密教晚期盛行的佛顶思想、顶轮王思想在金刚界密法中占一定篇幅,对金刚界密法有重要影响。首先,金刚顶源于佛顶,是持明密教佛顶法继续发展的产物,又与顶轮王思想密切相关。其次,金刚界大日如来与一字顶轮王相通,顶轮王法中的金轮王遍照如来也即大日金轮,就是一字顶轮王与金刚界大日如来结合的形象。再次,佛母、部母思想在顶轮王法中初见端倪,这一思想也被金刚界密法吸收、改造,无上瑜伽时期则影响更大。
- 张文卓
- 关于菩提树下施降魔印宝冠佛像的再探讨——以密教佛顶法兴起为视角被引量:1
- 2014年
- 7世纪初,中、北印度一种所谓"菩提树像"崇拜骤然兴盛,并很快波及中土,广受汉地信众膜拜,并因此自8世纪初以来中土多地石窟出现大量类似造像。此类"菩提树像"以释迦降魔成佛为原型,但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密教因素,与《陀罗尼集经》所说佛顶佛造像完全一致。实际上,此种所谓"菩提树像"是持明密教佛顶法吸收改造释迦降魔成佛故事的产物,新兴的佛顶佛信仰借助传统的释迦降魔成佛崇拜加强了自身传播。
- 张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