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薄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34a及miR-135a参与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 在本研究中拟利用Realtime-PCR、细胞转染及miRNA功能解析方法,检测miR-34a及miR-135a在不同增殖能力的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R-34a及miR-135a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调控的分...
- 张小薄
-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
- 文献传递
- 体外电磁波碎石配合胆道镜治疗难取性残石10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体外电磁波碎石配合胆道镜治疗难取性残石的疗效。方法对难取性残石患者,先行体外电磁波碎石,再行胆道镜取石。结果10例均经碎石后取石1~3次,可取净结石。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刘桂兰张小薄吴硕东
- 关键词:胆道镜
- 下调NDRG1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NDRG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MMP-7的关系。方法:检测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在4种胰腺癌细胞株(PANC-1、BXPC-3、CAPAN-2、SW1990)表达;构建靶向NDRG1的干扰质粒si NDRG1,转染PANC-1细胞,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的表达,以及增殖与调亡情况。结果:4种细胞株中均有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均P<0.05);PANC-1细胞转染si NDRG1后,NDRG1与MMP-7的蛋白与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NDRG1的表达与胰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可能通过上调MMP-7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 张小薄高峰谭晓冬周磊王怀涛石刚
- 关键词:胰腺肿瘤细胞分化
- CXC趋化因子受体3和其配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其配体IP-10和Mig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6,12和24 h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应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组织CXCR3及其配体IP-10,Mig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肝组织中CXCR3,IP-10,Mig mRNA低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肝组织中CXCR3和IP-10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XCR3:0.925±0.109,0.786±0.074,0.606±0.082 vs 0.125±0.028,均P<0.01;IP-10:0.863±0.091,0.680±0.075,0.543±0.284 vs 0.128±0.027,均P<0.01),6 h组高于12 h组(P<0.01),12h组与24h组无明显差别(P>0.05).Mig 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各组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54.88±14-35 ng/L,258.88±13.73 ng/L,182.87±10.95 ng/L vs 23.63±4.00 ng/L,均P<0.01),再灌注12 h达高峰.结论:CXCR3及其配体IP-10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上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 刘臻许维雪张小薄刘宝林崔东旭
- 关键词:肝移植再灌注趋化因子受体
-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超声及CT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CT特点。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57.1%vs 42.9%);患者年龄较大,平均(69.4±11.4)岁;肿物多为单发,直径较大,平均(5.7±2.2)cm。12例患者术前于我院行超声检查,8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7例行平扫+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扫描)。肿物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可伴粗大钙化、坏死,且多伴有周围侵犯。超声下肿物回声多不均匀,呈中低混合回声或低回声,纵横比多小于1,且血流丰富。肿物实性部分平扫CT值平均(48.5±10.0)HU;动脉期轻中度强化,CT值平均(70.7±17.5)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平均(87.1±15.3)HU;且均为不均匀强化。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多为单发实性、体积较大、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伴周围侵犯,可伴粗大钙化、坏死;超声下呈不均匀低回声或中低回声、血流丰富、纵横比小于1;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
- 梁可可王怀涛张小薄周磊许维雪谭晓冬
-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
- 乳腺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β-catenin(β-cat)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β-cat基因突变及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β-cat异常表达率为59.5%(25/42);但在其中未发现β-cat基因突变。结论β-cat异常表达在人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该蛋白异常表达的原因并非是β-cat基因突变。
- 刘臻王贵友崔东旭刘宝林张小薄马文锋张强
- 关键词:Β-连环素基因表达
- 腹腔镜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初步经验和体会(附4例报道)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壶腹周围癌中应用的初步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胰腺外科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连续实施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切除、小切口开放辅助吻合。所有病例均为R0切除。4例患者均行胰肠导管对黏膜吻合术。手术时间为510~600 min,术中出血量为400~600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15~21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7 d。术后3例发生A级胰瘘,均经冲洗引流自愈;1例无胰瘘。4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排空障碍、腹腔感染及胆汁漏发生,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胰头导管腺癌1例,胰头钩突囊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结论从本研究有限病例的初步结果显示,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这种手术的开展和推广可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肺并发症,更早排气、进食和下床活动,更好地耐受手术,但手术并发症不能因此而减少。
- 徐进许维雪孙韶龙张小薄邢戬李鹤张伟明王海南伊辉成
- 关键词:腹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微创壶腹周围癌
- PI3KCA及Akt1在人胆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PI3KCA与Akt1表达与胆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胆管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I3KCA、Akt1在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 RT)-PCR法检测新鲜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在蛋白及m RNA水平表达。结果PI3KCA和Akt1表达于胆管腺癌细胞质,在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无表达或轻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9,P<0.05;x2=1.353,P<0.05);PI3KCA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3.526,P<0.05;x2=5.295,P<0.05;x2=8.174,P<0.05);Akt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7.102,P<0.05;x2=3.142,P<0.05;x2=5.491,P<0.05);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3KCA、Akt1呈统计学正相关性(r=0.376,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PI3KCA、Akt1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2.142,P<0.05;t=3.549,P<0.05);PI3KCA、Akt1在胆管腺癌组织中m RNA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3.276,P<0.05;t=4.901,P<0.05)。结论 PI3KCA及Akt1在人胆管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提示胆管癌预后不良,PI3KCA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胆管癌的恶性行为。
- 梁义张小薄姚旭李跃李殿
- 乳腺癌APC/β-catenin信号通路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APC/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应用PCR-SSCP、微卫星标记、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和APC基因突变密集区突变、APC基因杂合缺失(LOH)和启动子1A区甲基化状态,用RT-PCR检测APC基因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C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53.9%,β-catenin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未发现β-catenin基因突变。乳腺癌中APC蛋白表达阴性率为47.6%,APC蛋白表达阴性同TNM分期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未发现APC基因突变。APC基因启动子1A区甲基化率为36.8%,甲基化与mRNA表达减少、蛋白表达缺失及TNM分期呈正相关。APC基因LOH发生率达32.6%,LOH和甲基化呈正相关。结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APC/β-catenin通路出现异常改变。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不是该基因突变所致,而是由于APC蛋白表达缺失导致破坏复合体功能障碍所致。乳腺癌中APC基因突变非常罕见,该基因LOH和启动子1A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是蛋白表达缺失的原因。
- 刘臻杨蕾崔东旭刘宝林张小薄马文锋张强
- 关键词:乳腺肿瘤Β-CATENINAPC甲基化杂合缺失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症进患者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及与其发生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症状将其分为4组,统计各临床症状组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病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多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样本量小于40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检验;样本量较大时采用x2检验.结果 共26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发病率为70.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2 d;骨型组7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发病率为87.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1.6d;肾型组6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发病率为46.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5 d;无症状组患者10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6.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d;混合型、消化系统症状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各1例,均发生术后低钙血症.骨型组、肾型组和无症状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7),三组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02,P=0.004).结论 低钙血症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各型患者中骨型患者低钙血症发病率最高,且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长,因此骨型患者最应警惕低钙血症的发生;肾及无症状型患者术后低钙血症严重程度较低,术后可酌情尽早出院.
- 金明谭晓冬张小薄高峰周磊王怀涛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低钙血症发病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