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程序化教学与PBL相结合在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程序化教学与基于问题学习法(PBL)结合在临床本科生急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程序化教学与PBL结合组(88人)和传统教学组(101人)。采用以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学生的病历书写及医患沟通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问卷调查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考试及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急诊实习教学质量。
- 张宇明王文进褚沛马志远谢龙魏素文
- 关键词:程序化教学基于问题学习法传统教学教学方法
- 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影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KI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根据诊断代码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年龄≥18岁、首次入ICU且住院记录完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数据库中延用RIFLE诊断标准,本文中诊断表述为AKI)。依据患者出院时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损伤因素、发生AKI 24 h内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关干预措施以及预后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4554例AKI患者,死亡862例,病死率为18.93%。对可能与AKI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凝血功能异常、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有创机械通气、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K+、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肾脏替代治疗(RRT)、住院时间(LOS)与AKI患者死亡相关〔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02(1.001~1.003)、0.764(0.618~0.819)、1.749(1.112~2.752)、2.606(1.968~3.451)、1.779(1.529~2.071)、0.689(0.563~0.842)、1.871(1.590~2.201)、2.468(1.209~5.036)、2.610(2.226~3.060)、2.154(1.853~2.505)、1.105(1.009~1.021)、0.998(0.997~0.998)、1.132(1.057~1.212)、1.008(1.006~1.011)、1.061(1.049~1.073)、2.142(1.793~2.997)、0.805(0.778~1.113),均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BUN升高、TBil升高、血K+升高或降低、WBC升高为AK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636、1.005、0.207、0.894、0.787、0.346、0.686、0.006、0.051�
- 李敏杨虎勇杨伟伟韦宝花张宇明谢瑞敏褚沛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
- 我国急性中毒临床救治现状和发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中毒是指人体接触、吸入或食入一定量毒物或过量的药物、变质或含毒食物,或被某些含毒的动物、昆虫咬伤或蛰伤后,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过程。短时间、足够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急性发作属于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急诊医学临床诊治和研究的重要范畴,通常将急性中毒分为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毒物中毒和虫兽伤中毒等四类。急性中毒发病急,症状急迫,病情复杂,危害性大,后果严重。
- 褚沛张宇明高亚莉王文进魏素文付晓燕
- 关键词:急性中毒临床救治
- 兰州地区危重病例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制定危重病种的防治策略。方法:选择自2009—09—2010—08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436例危重病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谱的分布和构成特点,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老年组人数最多(47.06%);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急诊危重病种的前三位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病死以院前死亡人数最多(37.14%);就诊时间分布的特点为全年的7月至8月和12月至次年2月两个高峰,全天就诊高峰时段为17:00~24:oO。结论:培养一专多能的急诊科医师;按就诊时间分布,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三级预防,尤其是病因预防;老年人应重点防治基础疾病,中年人应注意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青少年注意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加强急救理念和急救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减少院前死亡人数。
- 王文进褚沛魏丰贤魏素文马志远张宇明杨兴华
- 关键词:急诊医学危重病流行病学
- 1088例院前及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院前死亡和急诊科24 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纳入调查内容,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与急诊科抢救室死亡原因及所占比例存在差异。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尤以猝死所占比例最大。而占调查急危重病人死亡前五位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猝死、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毒。结论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 褚沛张翠杰李海姚玮张宇明王治达
- 关键词:急诊死亡病例急救
- 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对毒鼠强中毒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GABA)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同种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染毒组、联合用药治疗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即刻给予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的解毒作用,于死亡立即或2h后取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NSE、S-100β蛋白,并观察各组脑组织、肝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能有效缓解中毒大鼠症状,延长抽搐潜伏期及惊厥潜伏期(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NSE、S-100β蛋白与单纯染毒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大鼠脑组织、肝脏的病理改变较单纯染毒组大鼠的病理改变轻。结论:苯巴比妥钠、γ-氨基丁酸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大鼠有治疗作用。
- 张宇明姚玮李军元谢海褚沛
- 关键词:毒鼠强血清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