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20 被引量:51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冰川
  • 7篇冰川变化
  • 4篇冰川消融
  • 3篇遥感
  • 3篇气候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影响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消融
  • 2篇科其喀尔冰川
  • 2篇积温
  • 2篇LANDSA...
  • 2篇表碛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北部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度日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0篇张勇
  • 19篇刘时银
  • 11篇上官冬辉
  • 11篇丁永建
  • 9篇谢昌卫
  • 9篇韩海东
  • 8篇王建
  • 7篇李晶
  • 5篇丁良福
  • 5篇李刚
  • 3篇张世强
  • 2篇沈永平
  • 2篇鲁安新
  • 1篇李培基
  • 1篇赵井东
  • 1篇秦大河
  • 1篇叶柏生
  • 1篇牛丽
  • 1篇施雅风
  • 1篇侯书贵

传媒

  • 13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19
2006年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冰川46377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变暖显著,195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0.2℃/10a,其中1990年代是近千年中最暖的10年;同时,1950s以来西北各省的降水量增加了约18%。为认识这一气候变化对中国西部冰川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获取了近50a来5000多条冰川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部82.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4.5%,同时也有一些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此外,近数十年中国西部冰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冰川相对稳定,而高原周边山区的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处于加速退缩状态。
刘时银丁永建李晶上官冬辉张勇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消融区表面消融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被引量:19
2011年
冰川消融过程与水热条件、气象要素、冰面局地和周边地形以及冰川表面状况等密切相关.利用海螺沟冰舌段GPS测量的结果,对冰舌段的冰川近期变化包括规模变化和厚度减薄进行了新的评估.结果表明:自1989年以来冰舌段冰川厚度减薄约26%,远显著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冰川面积的减少比例4.05%.基于对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冰舌段详细消融过程的观测,从冰川消融同气温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海洋型冰川的消融过程和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冰川消融的其它因素.
刘巧刘时银张勇张盈松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冰川变化海螺沟冰川
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被引量:49
2008年
运用多光谱遥感资料监测冰川变化已成为冰川研究的有效数据源,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念青唐古拉山峰区1970年冰川及Landsat ETM+(2000)解译的冰川分布.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峰区共有870条冰川,30a来冰川面积减小了5.7%,冰储量减少了7%;其中,冰川面积1~5km^2的冰川退缩的贡献最大,占总面积退缩量的56.7%.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与西北坡的退缩幅度稍有不同,东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5.2%。西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6.9%.西北坡的拉弄冰川长度减少了(305±36)m,年退缩率为(10.2±1.2)m·a^-1,面积退缩为2.6%.当雄气象站的资料表明,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持续上升的影响,尤其是1985年以来的温度快速上升的影响.对处于西北坡冰川体积变化分析表明,冰川体积减少可能是导致纳木错湖水位上升、水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良福张世强李刚张勇李晶
关键词:冰川变化LANDSAT
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2
2006年
度日模型是基于冰川与积雪消融和气温,尤其是冰雪表面的正积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度日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北欧、阿尔卑斯山、格陵兰冰盖、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冰雪消融、冰川物质平衡及对气候敏感性响应、冰川动力模型以及冰雪融水径流模拟等的研究中.度日模型尽管是对冰雪表面消融能量平衡这一复杂过程的简化描述,但在流域尺度上,通常可以获取类似于能量平衡模型的输出结果.度日模型也有其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张勇刘时银
关键词:消融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度日因子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度日模型是估算冰川消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根据科其卡尔巴契冰川2003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高度上的度日因子,介于2.0~9.7mm·℃-1·d-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7mm·℃-1·d-1,与青藏高原各冰川及其它地区冰川相比较小;随着海拔的增高,度日因子随之递增;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随之递减.由于冰面状况复杂,度日因子变化幅度较大,裸冰区的度日因子明显大于表碛覆盖区.人为测量误差、反照率、地形等对度日因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勇刘时银上官冬辉谢昌卫韩海东王建
关键词:冰川消融
利用ASTER影像对慕士塔格-公格尔山冰川解译与目录编制被引量:30
2005年
以帕米尔东缘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为试验区,利用2001年ASTER遥感数据,综合空间锐化增强处理、比值图像取阀值和目视判读等提取冰川边界;利用ASTER的同轨立体像对提取DEM,区分表碛覆盖的冰川范围;自动、半自动和人工量算冰川的有关参数,进行冰川解译和新的冰川目录编制.与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对比分析,1962/1966—2001年间研究区冰川面积退缩了67.89km2,占总面积的(6.2±1.0)%.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的ASTER遥感资料可快速、直观地实现基于GIS的冰川编目,方便地观测冰川的动态变化,从而节约冰川编目和观测冰川变化的时间和经费,在实践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永建丁良福沈永平张世强鲁安新李刚蔡迪花张勇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ASTER
天山南坡科契卡尔巴西冰川消融期雪面能量平衡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根据2005年6~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天山南坡科契卡尔巴西冰川积雪表面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其中感热和潜热采用空气动力学-梯度方法计算得到,净辐射由观测获得.结果表明,消融期净辐射是雪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占能量收入的81.4%,平均值为63.3 W.m-2;其次为感热供热,占18.6%,为14.4 W.m-2.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融化和蒸发两种方式消耗,融化和蒸发耗热分别为54.0 W.m-2和23.0 W.m-2,占能量总支出的69.5%和29.7%,剩下的0.8%由感热消耗.在积雪表面的能量组成中,感热值在6月和9月较大而8月较小;对于潜热来说,6月潜热交换绝对值最大,蒸发最强烈,这与6月风速大且天气晴好有关.另一方面,净辐射值较大的6月和9月融化热较多,说明此时段冰川消融较为强烈.
李晶刘时银张勇
关键词:积雪能量平衡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近年来发现有跃动冰川被引量:24
2005年
根据冰川编目、Landsat MSS/TM/ETM+影像和相关的历史考察制图,利用GIS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冰川分布图的制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冰川范围.重点监测了喀喇昆仑山北坡克勒青河的5Y654D48、5Y654D97的不同时段内的冰川运动状况.结果发现:5Y654D48冰川和5Y654D97冰川分别在1990-2000年与1977-1990年间运动速度达272 m·a-1,213.1 m·a-1,比其它时段运动速度大7~20倍,具备跃动冰川的运动特征.分析认为,5Y654D48冰川在1990-2000年、5Y654D97在1977-1990年间曾分别发生过冰川跃动.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永建丁良福沈永平鲁安新李刚张勇谢昌卫
关键词:LANDSAT
20世纪初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的冰川变化被引量:47
2005年
采用地形图、航空摄影相片、中巴资源卫星和Landsat TM数字影像,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区20世纪初以来的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该地区冰川对 20 世纪后期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 20世纪初期至1980年, 研究区的冰川基本处于退缩状态, 期间冰川面积减少了13 8%, 储量减少了9 8%, 储量减少量相当于249 2×108 m3水当量, 因冰川萎缩导致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了一半左右. 1980年以来, 本区气候表现出升温和降水增加, 在此气候变化背景下, 冰川总体呈面积减小的退缩状态, 但有一定数量的冰川处于前进之中, 这可能与不同规模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和响应时间有关.
刘时银上官冬辉丁永建韩海东张勇王建谢昌卫丁良福李刚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冰川变化水资源影响
科其喀尔巴西冰川的近地层基本气象特征被引量:17
2008年
利用2003—2006年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科其喀尔巴西冰川的考察资料,对该冰川近地层的基本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冰川从4月中下旬开始即有明显消融,主消融期为5-9月,1月冰川区的气温最低.冰川中上部的气温直减率较小,说明该处的冰川冷效应较弱;而冰川下部较大的气温直减率,则可能主要与消融区连续的表碛覆盖有关.5-9月集中了全年约75%的降水,而冬季的降水稀少.降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高低分带,低降水带位于冰川中上部的海拔3 700 m附近,而冰川末端和冰川上部的降水量较大.受地形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冰川下部的山谷风非常发育,而冰川上部局地环流较弱.
韩海东刘时银丁永建邓晓峰王强谢昌卫王建张勇李晶上官冬辉张鹏飞赵井东牛丽陈彩苹
关键词:降水山谷风表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