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义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英国政府
  • 4篇交涉
  • 3篇战时
  • 3篇战争
  • 3篇事变
  • 3篇外交
  • 2篇清政府
  • 2篇西安事变
  • 2篇蒋介
  • 2篇蒋介石
  • 2篇国民政府
  • 1篇修约
  • 1篇修约外交
  • 1篇修筑
  • 1篇巡检司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鸦片战争前
  • 1篇因应
  • 1篇战争爆发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5篇张俊义

传媒

  • 4篇抗日战争研究
  • 2篇晋阳学刊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约外交的艰难推进——改组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交涉述评
2018年
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系根据1926年《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而设立,仍然保留着若干有损于中国司法主权的制度安排。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有关各国展开交涉,以期彻底修改1926年协定。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打破了列强试图保持现状之幻想,不得不同意谈判。中方的谈判目标是建立符合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全中国法院,公使团则精心拟具A、B两种方案,分别以设置外籍共同法官和保有领事代表制为指向,均与中方既定目标相去甚远,南京谈判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1929年岁末,国民政府果断宣布废除领事裁判权以及临时法院听候改组之命令,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迫于事态紧急,不得不提出妥协方案,中外双方终于达成协定。国民政府在此一交涉中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等各种手段,迫使有关各国的立场节节后退,最终缔结之协定虽然未臻完美,但绝大部分既定目标艰难达成,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张俊义
关键词:会审公廨
济南事件后英国的应对与中国的困境被引量:2
2021年
济南事件爆发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采取妥协退让政策,这其中既有面对中日军事实力差距巨大的无奈,也有集中完成北伐大业暂避其锋的战略考量,同时也与国际环境不利获取外部援助艰难有关。济南事件背后隐含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华盛顿会议后远东关系的演变及各国对华政策的调适息息相关。事件发生后,英国对日本的军事侵略行为采取一种表面严守中立,实则同情、容忍与偏袒的态度,并多次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要其出面调解中日冲突的请求。英国政府的态度,无疑与这一时期其奉行的对华、对日政策密不可分。一战结束后,由于日本在远东的崛起,英国的对华关系日益受到对日关系的束缚,为维护在华利益,英国对日长期奉行合作政策。众所周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英国对日实行了著名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日本对华侵略,但实质上,1928年济南事件中英国的态度已有类似体现,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合作政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一不利的国际环境,对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日采取妥协政策或多或少起了某种推动的作用。
张俊义
关键词:北伐国民革命军
英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反应
<正>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虽属中国内政,但由于事涉中国的抗日战争大局,它直接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并进而影响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化,因此,西安事变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华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关注...
张俊义
文献传递
1918—1922年南方政府争取关余分配权的斗争及交涉
2016年
1918—1922年间,南方政府、列强与北京政府三方围绕关余分配权问题展开了博弈及交涉。南方政府要求分拨关余的动机纯粹出于疏解财政困难的经济目的,但由于这一要求挑战了列强对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与关税分配权,故而其举动也具有了某种外争国权的政治上的意味。南方政府于1919年7月起获取部分关余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在孙中山受西南军阀排挤被迫离粤后发生的,列强允许西南军阀把持下的南方政府获取关余有分化南方政府的目的。此外,由于时值"一战"结束,列强借机敦促南、北方政权举行和谈,并将分拨关余问题用做促和工具。1920—1922年间,南方政府再次提出关余交涉正值孙中山回归广州重建政权,由于列强对孙中山及领导下的政权采取敌视政策,他们对南方政府的要求未予响应。关余问题的交涉只在南方政府一方与总税务司安格联之间展开,而安格联的努力也未获列强及北京政府的支持,因此,南方政府在争取关余分拨上的第二次尝试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张俊义
关键词:列强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官方对事变真相的调查——汉森、索尔兹伯里东北调查纪实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长期以来,该题目一直受到中外史家的关注,出版和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专著与论文难以胜数。在众多的研究...
张俊义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历史事件
英国强租和接管九龙新界的历史经过被引量:1
1989年
新界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之东,九龙半岛的北端,清代隶属于广州府新安县,在英国租借之前,新界由新安县属九龙巡检司直接管辖。新界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海防要地,清政府在此设有大鹏协水师副将,驻扎九龙城,统率重兵,据以防守。
张俊义
关键词:清政府珠江三角洲海防巡检司水师
蒋介石访印与战时中英关系——基于英国视角的考察
2020年
1942年蒋介石访印将调解英印纠纷当作其首要目标,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日防御,保护中国对外联络通道畅通,然而由于对印度政情缺乏了解,蒋介石在调解英印关系上未取得收获。在访印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蒋介石继续投入了相当精力介入英、印政争,蒋介石此时之所以不惜得罪英国支持甘地、尼赫鲁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更多是出于其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的政治理念。蒋介石持续介入英、印政争为战时中英关系增添了新的不和谐音符,引发英国对中方意图的疑惧和对印度安全形势的担忧,所有这些都对战时中英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了中国边界领土的安全。
张俊义
关键词:蒋介石尼赫鲁丘吉尔
1948年广州沙面事件之始末--以宋子文档案为中心被引量:4
2008年
1948年初发生的港英政府强拆九龙城民居事件,再次触发中英围绕九龙城主权问题的交涉,并引发内地民众抗议港英当局行径的浪潮。广州成立粤穗各界对九龙事件外交后援会,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面对民情愤慨,以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主任高信为首的CC派为捞取政治资本,同时为防止中共地下党借机活动,高调出面组织并领导了广州各界的示威活动。然而,由于广东地方派系林立,各方互不配合,游行示威行动最终失控,酿成火烧英国驻粤总领事馆的沙面事件,令国民政府在外交上陷于被动。
张俊义
英国与战时中国西北假道运输之交涉被引量:2
2017年
滇缅路中断后,为打通新的国际运输通道,国民政府从1942年年初起尝试开辟假道苏联中亚的西北运输通道,并与苏联、英国和美国这三个相关国家分别进行了交涉。相较于苏、美的冷漠、消极,英国政府在假道运输一事上表现最为积极。其不但在协调确定运输线路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还在假道运输线路途经的英属印度以及英治伊朗均采取了积极配合的态度。此外,英国外交当局亦积极协调苏、美两国政府,为推动苏、美落实假道运输方案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英国之所以对此假道运输计划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主要原因除了作为盟国应尽义务之外,也有通过对华释放善意,借机寻求改善当时日渐紧张的对华关系的考虑。然而,限于自身实力以及对美、苏两国的影响力,英国政府的努力并未获得应有的效果。国民政府打通西北陆路国际交通线的计划最终夭折。
张俊义
关键词:国民政府
英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反应
张俊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