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放疗
  • 3篇干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肿瘤干细胞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1篇地尔硫卓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功能

机构

  • 11篇临沂市沂水中...

作者

  • 11篇张佃富
  • 5篇马德亮
  • 3篇苏庆光
  • 3篇张培良
  • 2篇张传海
  • 2篇郭京东
  • 2篇周荣军
  • 1篇刘沂程
  • 1篇马君秀
  • 1篇王玉国
  • 1篇辛星
  • 1篇杨树国
  • 1篇王洪敏
  • 1篇刘成华
  • 1篇刘玉才
  • 1篇顾洪泉
  • 1篇高文献
  • 1篇石运香
  • 1篇秦静
  • 1篇孙凤荣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肿瘤干细胞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干细胞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CK19+/CD44+/CD24-/LOW阳性36例,阴性14例。乳腺癌组织上皮细胞的CK19+/CD44+/CD24-/LOW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乳腺癌外周血标本中,Cerb B-2高表达患者癌组织中CK19+/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为85.2%(23/27),C-erb B-2低表达患者癌组织中CK19+/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为39.1%(9/23),且C-erb B-2表达强度随CK19+/CD44+/CD24-/LOW阳性率增加而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K19+/CD44+/CD24-/LOW表达的增高,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及死亡率增高。结论动态监测循环肿瘤干细胞变化,有利于及时了解乳腺癌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李京烨马德亮张佃富苏庆光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干细胞
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um,ASP)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分为CHOP方案治疗组(CHOP组)34例和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组(ASP+CHO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CHOP组CR+PR 16例,治疗总有效率47.06%;ASP+CHOP组CR+PR 24例,治疗总有效率70.58%;后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0.05)。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24.7个月,ASP+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47.5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和发热,Ⅰ-Ⅱ级和Ⅲ-Ⅳ级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发生率在ASP+CHOP组均比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Ⅰ-Ⅱ度发热及白蛋白降低发生率均较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治疗较CHOP组组高(P<0.05),6例发生过敏反应,1例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血淀粉酶升高、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好转,但因疾病进展快速致一般情况差,未能耐受后续化疗而早期死亡。3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ASP+CHOP组2例发生Ⅱ度血肌酐升高,CHOP组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张佃富方瑞艳马德亮
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CHOP方案门冬酰胺酶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相关指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2例,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悬液(PBMC),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PBMC标记的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并作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标记物进行CK19阳性细胞检测;免疫荧光显微镜对CD44+/CD24-/low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两组受试者CK19阳性细胞。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亚组患者的CK19阳性细胞检测情况;对CTC阳性率肿瘤干细胞(TSC)阳性率以及其与临床分期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K19阳性率为76.2%,健康对照组无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K19阳性率(59.1%)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3的患者(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期患者CK19的阳性率53.8%,明显低于Ⅱ期(84.2%)和Ⅲ期(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的患者CD44+/CD24-/low阳性率(46.2%)低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1~3的患者(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Ⅰ期CK19阳性率(42.9%)低于Ⅱ期(62.5%)和Ⅲ期(6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和TSC,CTC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相关性,TSC阳性率也随着临床分期进展阳性率提高。
马德亮李京烨张佃富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预后
miR-26b靶向GSK-3β发挥抗乳腺癌细胞干性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miR-26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干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MCF-7细胞以获得MCF-7干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CF-7及其干细胞中的miR-26b水平,根据实验将MCF-7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空转染组(转染con-mimics)和miR-26b过表达组(转染miR-26b mimics),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及96 h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转染后的凋亡水平及侧群(SP)细胞数量,体外干细胞成球培养实验检测各组转染后的成球率情况,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干细胞标记物CD44、ALDH-1、BMI-1、OCT-4和Lin-28B的mRNA水平,生物信息学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验证miR-26b对靶基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调控机制。结果MCF-7干细胞的miR-26b水平低于MCF-7细胞(P<0.05),且转染miR-26b mimics可升高MCF-7干细胞的miR-26b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转染后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升高,SP细胞数量和成球率均降低(P<0.05);转染miR-26b mimics可导致CD44、ALDH-1、BMI-1、OCT-4和Lin-28B的mRNA水平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SK-3β是miR-26b的潜在靶基因,转染miR-26b mimics可显著降低GSK-3β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miR-26b可作用于GSK-3β基因mRNA的3’-UTR区预测靶位。结论 MCF-7干细胞中miR-26b呈低表达,过表达miR-26b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负性参与了乳腺癌细胞的干性调节,可能与其下调GSK-3β表达有关。
马德亮秦静张佃富
关键词:乳腺癌干性干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EBC)患者手术对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EB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或保乳切除术。比较134例EBC患者的肿块体积大小、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激素受体和组织学分级等与循环肿瘤细胞(CTC)检出率和检出数量的关系。分析手术前后患者CTC检出率和检出数量。结果 EBC患者肿块体积大小、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组织学分级等与CTC检出率和检出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测水平仅与HER-2表达有关,HER-2阳性患者CTC检出率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与HER-2阴性患者CTC检出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C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4 d、手术后7-8 d和手术后20-30 d(首次化疗前)CTC检出率分别为35.8%、53.7%、37.3%和36.6%,CTC检出数量分别为(2.2±1.5)个、(5.6±2.1)个、(3.5±1.7)个和(2.3±1.4)个。手术后3-4 d CTC水平比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5,P〈0.05)。手术后7-8 d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化疗前,CTC仍维持在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水平与EBC患者HER-2的表达明显相关,CTC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治疗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孙凤荣马德亮张佃富苏庆光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手术循环肿瘤细胞
放疗定位CT中高压注射器使用参数的选择被引量:3
2009年
放疗定位扫描不同于诊断CT的强化扫描,强化扫描中的参数选择如造影剂的应用剂量、注射速率、扫描时间等显得十分重要。
王玉国张佃富
关键词:放疗定位高压注射器CT参数选择
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国产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所有患者均进行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其中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注射,第1、5天;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周期。结果:45例患者中,CR2例,PR21例,SD13例,PD9例,总有效率为51.1%。其中初治患者25例,CR+PR14例,有效率56.0%;复治20例,CR+PR6例,有效率30.0%。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次为局部红肿和疼痛等静脉炎表现。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理想的方案之一。
张佃富苏庆光张培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卡铂
简化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简化调强放疗(sIM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均行sIMRT〔先行盆腔淋巴引流区及直肠周围放疗(45~50)Gy/(25f.5w),复发病灶局部加量18~20Gy,(1.8~2.0)Gy/次,5次/周,总剂量达63~70Gy〕,并同步卡培他滨化疗(1 000mg/m2,从放疗第1天开始,连服14d,休息7d为1个周期,放疗期间口服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行同方案巩固化疗2个周期。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33例患者中CR 5例(15.2%),PR 20例(60.6%),NC 6例(18.2%),PD 2例(6.1%),总有效率75.8%。血清CEA下降50%并维持≥1个月者21例(84.0%)。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明显好转29例(87.9%)。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急性膀胱炎和手足综合征等,均可耐受。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不良反应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应用。
张培良张佃富
关键词:放射疗法直肠癌卡培他滨化学治疗近期疗效
生血合剂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张佃富周荣军郭京东张传海辛星刘玉才王洪敏
本科研项目来源于临科字[2006]27号 NO:0611055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放疗时患者体质下降、骨髓造血功能明显抑制、白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影响治疗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保证放疗计划的顺...
关键词:
关键词:生血合剂放疗恶性肿瘤
养血益气汤辅助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被引量:1
2006年
张佃富周荣军刘沂程张培良张传海顾洪泉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疗骨髓造血功能机体免疫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