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儒
- 作品数:173 被引量:2,10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针对回归函数依赖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而建立的。一阶线性化算法(FO)和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为2种计算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的常用线性化算法。本文基于FOCE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效应参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树高生长数据和模拟数据对3种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FOCE算法得到的随机效应参数更能反映个体间的随机差异,并且拟合效果更好。
- 符利勇张会儒李春明唐守正
- 关键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云冷杉天然次生林死木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揭示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规律,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样地(100 m×100 m)内每株林木(DBH≥1 cm)的基本特征及坐标位置,研究死木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死木的径级分布呈左偏单峰山状分布,其中枯倒木呈多峰山状分布;各树种的死木株数与该树种的总株数没有必然联系;树种死木株数与树种混交度之间存在显著负指数关系;死木主要在0~8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以随机分布为主;中(10 cm≤DBH<20 cm)、小径级(1 cm≤DBH<10 cm)死木在8 m以下的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是造成死木总体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不同径级死木与不同径级活立木的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死木与幼树(1 cm≤DBH<5 cm)的关系较为明显,尤其是大径级死木与幼树在2~25 m尺度上呈显著正关联性;死木与小树(5 cm≤DBH<15 cm)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中、小径级死木与中树(15 cm≤DBH<25 cm)在0~3 m尺度上呈正关联性,与大树(DBH≥25 cm)分别在9、11~14 m以及15、42~45 m尺度上呈负关联性。树种在生物学特性、径级分布和空间布局上的差异影响着死木的株数和径级分布;混交程度低的树种可能出现较多的死木;死木空间分布格局随林木径级和研究尺度的大小产生变化;死木与活立木的空间关联性在不同径级和不同尺度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 陈科屹张会儒张博何友均
- 关键词:死木云冷杉林
- 落叶松云冷杉林生长模拟及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研究
- 森林采伐是森林利用的主要手段,也是调节森林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森林采伐以木材利用为主要目的,给森林本身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随着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森林采伐(ReducedImp...
- 张会儒
- 关键词:生态采伐森林采伐
- 基于光竞争截止系数的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目标树抚育间伐模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以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近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目标树抚育间伐采伐木选择方法及其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更加合理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促进人工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并调查6块面积0.09 hm^(2)(30 m×30 m)标准地,按125株·hm^(-2)目标树密度,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标记目标树。基于树冠重叠和树冠光竞争高度构建采伐木选择指标,设置不同光竞争截止系数(c)模拟选择采伐木,分析采伐强度变化,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密集度、交角竞争指数、林层指数和综合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不同c值下目标树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c取值在0~1之间时,株数采伐强度和断面积采伐强度在10%~35%范围内变化,且呈随c值增大而降低的相同变化趋势。经模拟采伐后目标树空间结构得到优化,改善幅度随采伐强度增大而增大。综合空间结构指数在c值0.6时达到最大提升幅度45.50%,角尺度和密集度在c值0.7时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17.93%和46.83%,其他空间结构参数在c值0.6时达到最大变化幅度。抚育间伐可同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对林分树种隔离程度、林木透光条件和竞争水平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基于树冠重叠和树冠光竞争高度的采伐木选择方法,可通过调整光竞争截止系数控制采伐强度。树冠光竞争截止系数可作为目标树经营采伐木选择的约束条件,但具体抚育对象和抚育方式须结合林分特征和作业要求而定。
- 张晓红周超凡张状冯林艳符利勇符利勇
- 关键词:空间结构抚育
- 落叶松单木生物量生长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通过研建落叶松生物量各组份的生长模型,初步揭示了落叶松生物量各组分的生长发育规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落叶松生物量各组份的生长过程和各组份比率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木生物量的生长与树木材积生长有相似的特点,各组份的数量成熟龄比较接近,分别为:总量28a,树干和树皮27a,树枝30a,树叶27a。在成熟林中,各组份保持较稳定的比率。对于落叶松而言,各组份的比率约为:树干72%,树皮9%,树枝16%,树叶3%。
- 张会儒王学利王柱明
- 关键词: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数学模型年龄
- 延庆县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北京市延庆县为研究对象,以1999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5年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林地面积比例由71.39%上升至75.38%,增长了4%,在林地内部,有林地面积增长较明显,增加了约14%。总蓄积量增长了43.6万m3,达158.24万m3,增长了38.1%。延庆县全境以栎类林为代表的次生的天然林占主体地位,蓄积也占绝对优势。受人工造林的影响,导致整体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减少,也使得侧柏、落叶松、油松等树种分布扩大。全县林分五个林龄组的面积构成呈倒J型分布。
- 张会儒何鹏李春明
- 关键词:森林资源
- 基于多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蒙古栎林单木断面积模型被引量:26
- 2015年
-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84块样地中的10 111株蒙古栎为例,首先选用线性函数、Richards函数、Logistic函数、指数函数等7种常用函数形式,分析4个因变量(后期胸径、后期胸高断面积、直径增量和胸高断面积增量)与前期胸径的影响,确定一个用于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然后确定同时考虑林场效应和林场与样地交互效应时基础模型中最优的形式参数构造形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模型中所包含的林分变量,并分析和比较用来消除异方差的3种常用残差方差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最后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Wykoff模型且因变量为后期胸高断面积拟合效果较好,故作为基础模型;除前期胸高直径(D)外,当考虑坡度正切(ST),对象木胸高直径与样地算术平均直径的比(RAD),样地胸高总断面积(TBA),样地中大于对象木直径所有树木的胸高断面积和(GSBA),对象木胸高断面积与样地算术平均胸高断面积的比(RABA)和对象木胸高断面积与样地胸高总断面积的比(RBA)等林分变量时能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于残差方差,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都能消除异方差,但幂函数效果最好;当模型同时考虑林场效应和林场与样地交互效应时预测精度最高。
- 符利勇唐守正张会儒雷相东
- 关键词:蒙古栎林混合模型
- 目标树经营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顶级树种和伴生树种目标树生长,且顶级树种更优;3)随着自由生长空间的增加,不同径级目标树的生长量均增大,但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同样不显著;各径级胸径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4时(FTG4)最大,材积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3时(FTG3)最大;与经营前相比,最少需要多释放出2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才会显著促进目标树生长;4)紫椴适合疏开2~3个生长方向,臭冷杉适合疏开2~4个生长方向,红松和鱼鳞云杉适合疏开3~4个生长方向。[结论]目标树经营可以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且有利于群落的恢复演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目标树经营应重点关注中小径级,其次是大径级;目标树应按照不同树种的适宜性,释放2~4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
- 周超凡冯林艳何潇张会儒雷相东卢军张晓红王卓晖
- 关键词: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 四川省崇州林场干沟流域森林景观动态分析评价和模拟
- 以1987年、1996年两次二类调查数据和2004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在ARC/INFO支持下,采用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对崇州林场干沟流域在3个时间点的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用马尔柯夫模型模拟了该地区...
- 张会儒蔡小虎雷渊才王启和
- 关键词:森林景观分析评价马尔科夫模型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被引量:8
- 2008年
- 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和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11a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场天然林面积增长6.98%,有林地面积增长7.66%,疏林地减少5.48%。人工林的面积也有所增加。全场活立木蓄积量下降了6.70%,且下降的主要是天然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郁闭度、平均年龄5个因子均减小。各龄组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龄林增加幅度最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有所减少,尤以近熟林和成熟林减少幅度最大。至1997年,幼、中、近、成、过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比例仍不合理,以中龄林和近熟林占的比例最大,无过熟林。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并恢复林场的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 张会儒赵鹏祥
- 关键词:森林资源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