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顺吉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藻类CCM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何培民尹顺吉吴庆磊张荣铣
- 关键词:藻类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光合作用
- 缘管浒苔Rubisco酶大亚基基因编码序列rbcL克隆及分析
- 2009年
- 主要对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进行了克隆分离。首先通过PCR特异性扩增叶绿体基因编码的缘管浒苔大亚基编码序列rbcL部分基因序列(1 035 bp)。依据基因步移原理,首次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224 bp)。据推测,rbcL 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存在类似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10区(TAAAAT)和-35区(TTGAAA)。此外,依据3′-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原理,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3′末端cDNA序列(579 bp)。
- 尹顺吉应成琦汤文仲张婷何建华何培民
- 关键词:RBCL缘管浒苔启动子
- CO_2浓度对条浒苔Rubisco酶聚集蛋白核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以生长快速、细胞具多个蛋白核的大型海藻条浒苔作为材料研究CO_2浓度对条浒苔Rubisco酶在蛋白核和叶绿体基质之间迁移的影响。应用金标免疫电镜分子定位技术对Rubisco酶集中蛋白核程度进行数值化分析。电镜下可观察到标记Rubisco的金颗粒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蛋白核中。根据Morita(1997)提出的方法,设定PR-ratio值(蛋白核内分布的Rubisco酶总量与蛋白核外类囊体基质中的Rubisco酶总量之比)作为衡量Rubisco集中蛋白核程度的分析指标。不同CO_2浓度对于Rubisco酶分布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研究均显示CO_2浓度升高时,Rubisco倾向于向叶绿体基质中扩散;CO_2浓度较低或无CO_2培养时,Rubisco酶不断向蛋白核中集中。研究结果显示,蛋白核可能在光合作用和CCM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蔡春尔尹顺吉孙诤山梅汪卿霍元子何培民
- 关键词:条浒苔
- 光照因素封Rubisco酶在蛋白核内外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制备了条浒苔Rubisco酶及其抗体,并应用于研究光照因素对Rubisco酶在蛋白核内外分布的影响。应用生化技术分离纯化了条浒苔Rubisco酶,并免疫注射入兔体制备了Rubisco抗体,经鉴定Rubisco大小亚基分子量分别约为50kD和16kD,全酶的分子量在500kD左右。应用金标免疫电镜分子定位技术封Rubisco酶集中蛋白核程度进行数值化分析。发现在光强变化长期影响实验中,当藻体转入较高光强时,Rubisco明显由叶绿体基质向蛋白核中聚集,从而更好地完成其光合作用功能。在完全黑暗处理和光合作用阻断剂DCMU处理短期影响中,并未观察到PR-ratio的明显降低,但PR-ratio在24小时中的波动被提前,这可能是由于正常生物节律的破坏和藻类对不良环境的反应机制造成。此外,结果显示条浒苔封光强的微小变化并不敏感。
- 蔡春尔尹顺吉汪卿柳俊秀李春霞何培民
- 关键词:光照条浒苔
- 缘管浒苔Rubisco酶大亚基基因编码序列rbcL克隆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主要对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进行了克隆分离。首先通过PCR特异性扩增叶绿体基因编码的缘管浒苔大亚基编码序列rbcL部分基因序列(1035bp)。依据基因步移原理,首次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224bp)。据推测,rbcL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存在类似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10区(TAAAAT)和-35区(TTGAAA)。此外,依据3′-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原理,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3′末端cDNA序列(579bp)。
- 尹顺吉应成琦汤文仲张婷何建华何培民
- 关键词:RBCL基因缘管浒苔启动子
- 条浒苔Rubisco聚集蛋白核影响因子研究及rbcL基因序列分析
- 本文主要用条浒苔(Enteromorphaclathrata)为材料,应用胶体金标免疫电镜分子定位技术,研究了外界因子对光合作用第一个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
- 尹顺吉
- 关键词:条浒苔加氧酶基因序列
- 文献传递
- 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rbcL全长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克隆分离了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全长基因(rbcL)。首先应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rbcL大片段DNA序列和大片段cDNA序列,结果表明,获得的2个克隆序列完全相同,该rbcL大片段基因不存在内含子。其次应用基因步移方法分别对rbcL基因的5′上游未知序列和3′下游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在此基础上,将3个片段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rbcL全长基因序列(NCBI登陆号:DQ813497)。序列全长2124bp,其中编码区序列长1425bp,为单外显子基因,编码474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序列长225bp,转录起始位点为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第47个核苷酸G,在距离转录起始位点-9bp—-48bp的范围内有推测的类似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序列(-10区:TAAAAT、-35区:TTGAAA);3′非翻译区序列长474bp,在距离转译终止密码子TAA下游54—98bp处有一段较长的回文序列,可形成一个22bp的茎结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rbcL基因偏向使用第三位核苷酸碱基为A和T的密码子。
- 应成琦蔡春尔尹顺吉徐韧LIN Sen-Jie周志刚马家海何培民
- 关键词:RBCL
- 6种微藻对氯霉素和硫酸新霉素敏感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3种真眼点藻(点状魏氏藻(Vischeria punctata)、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和3种绿藻(栅藻(Scenedesmus sp.)、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爪哇栅藻(Scenedesmus javaensis))对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藻液细胞计数法和藻细胞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氯霉素和硫酸新霉素对6种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液体培养,3种绿藻对氯霉素敏感性均高于硫酸新霉素,10μg.mL-1氯霉素即可明显抑制3种绿藻的生长(P<0.05),而硫酸新霉素在浓度为200μg.mL-1时才显示出明显抑制作用;3种真眼点藻对2种抗生素都不敏感。固体培养,除波氏真眼点藻外,其它5种微藻对氯霉素的致死浓度均为50μg.mL-1;波氏真眼点藻、栅藻、斜生栅藻和爪哇栅藻对硫酸新霉素的致死浓度分别为100μg.mL-1、200μg.mL-1、50μg.mL-1和50μg.mL-1。结论:氯霉素可作为选育6种微藻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剂。
- 杨芳芳李爱芬万凌琳吴洪尹顺吉张成武
- 关键词:微藻抗生素敏感性抗性筛选
- 缘管浒苔rbcL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对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分离。首先应用RT-PCR方法获得了rbcL大片段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1101bp,并进行了测序分析。然后分别应用5′RACE方法和3′RACE方法获得2个克隆序列,其序列长度分别为371bp和579bp,并进行了测序分析。在此基础上,将3个片段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Rubisco大亚基全长cDNA序列(1472bp),其中包括1425bp的编码区序列及47bp的前导序列(NCBI登录号:DQ813496),并推断出蛋白质序列(474个氨基酸)。对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与已克隆出全长rbcL基因的7种绿藻比较具有较高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了82.07%~85.78%和88.00%~94.11%,其中与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质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4.11%。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缘管浒苔rbcL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或藻类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并且进一步应用在线软件程序进行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和三级结构预测。
- 应成琦尹顺吉林森杰沈轶何培民
- 关键词:缘管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