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小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孢子
  • 3篇金钱草
  • 3篇活性
  • 3篇活性成分
  • 3篇广金钱草
  • 2篇多糖
  • 2篇性状
  • 2篇叶片
  • 2篇总黄酮
  • 2篇黄酮
  • 1篇单位面积
  • 1篇单位面积产量
  • 1篇单株
  • 1篇单株产量
  • 1篇氮代谢
  • 1篇氮浓度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11篇广西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优质农产...

作者

  • 11篇尹小红
  • 8篇陈超君
  • 7篇黄荣韶
  • 6篇黄敏
  • 4篇李雁群
  • 4篇杜金子
  • 2篇李莉蓉
  • 2篇李良活
  • 1篇张平刚
  • 1篇孔德鑫
  • 1篇蒋廷杰
  • 1篇黄文龙
  • 1篇黄丽萍
  • 1篇王玉婉
  • 1篇陈荣
  • 1篇张师团
  • 1篇王锐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石韦人工栽培中,光照强度是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人工栽培的适宜透光率,是研究石韦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方法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吸光光度法;总皂苷含量的测定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蒽醌含量的测定采用醋酸镁-甲醇分光光度法。结果在广西南宁市自然光照强度条件下,2%~40%透光率范围内,石韦药材总黄酮、多糖和总皂苷含量随着透光率的增大而提高;减小透光率有利于蒽醌的合成和积累;40%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的综合效应最好。结论 40%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陈超君李莉蓉尹小红黄文龙黄荣韶
关键词:透光率活性成分
广西菊科药用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为揭示广西菊科药用植物区系的特点,对该区系的基本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
陈超君黄敏王锐尹小红
关键词:药用植物菊科区系
广西石韦叶片性状的变异度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产地石韦(Pyrrosia lingua)叶片性状的异同,为广西石韦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6个产地(藤县、金秀、大明山、那坡、环江和资源)石韦的叶片长(LL)、叶片宽(LW)、叶片周长(LP)、叶片厚(LT)、叶面积(LA)、叶片鲜重(LFW)、叶片干重(LDW)、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片体积(LV)、叶片组织密度(LTD)、叶形指数(LSI)和叶片形态因子(LMF)的变异度,并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广西石韦各性状的变异度存在一定的差异,LV,LFW,LDW,LSI和LA在不同产地间表现的尤为不稳定。此外,还发现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与LFW或LD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就有5个,即LL,LP,LT,LA和LV。同时,得到3个累计贡献率达98.86%的主成分,并将6个产地划分为了4个类群。其中,藤县、金秀、大明山所在类群石韦的LW,LT,LA,LFW,LDW和LV较其他3个类群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广西石韦叶片性状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其种质资源筛选应侧重LL、LP、LT、LA和LV等性状的选择,藤县、金秀和大明山具备了石韦高产栽培的环境条件。
陈超君尹小红李莉蓉杜金子黄棉黄荣韶
关键词:叶片性状变异度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种植密度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高(160000株/hm2)、中(120000株/hm2)、低(80000株/hm2)3个密度处理对广金钱草碳氮代谢、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能显著提高广金钱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单株产量以低密度处理最高,分别比高密度和中密度处理提高61.88%和10.57%;而单位面积产量则以中密度处理最高,分别比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提高9.80%和35.66%。
陈超君黄敏尹小红黄万清黄丽萍张师团王玉婉
关键词:广金钱草种植密度碳氮代谢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
石韦孢子叶和营养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对石韦孢子叶和营养叶中的多糖、总黄酮和总皂甙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孢子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总黄酮>多糖>总皂甙,其中,总黄酮与多糖和总皂甙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多糖与总皂甙含量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营养叶则是多糖>总黄酮>总皂甙,且各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孢子叶与营养叶相比,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总皂甙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多糖含量是营养叶高于孢子叶,而总黄酮含量则是孢子叶高于营养叶。(3)石韦叶片中多糖含量与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总皂甙含量与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陈超君尹小红黄敏李雁群覃锋黄荣韶
关键词:孢子叶多糖总黄酮总皂甙
不同因素对石韦孢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石韦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蔗糖浓度、生长调节剂和培养基等对石韦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生长,萌发率达80%以上;无机盐浓度较低的1/8MS和Knop,s培养基较利于孢子的萌发,萌发时间仅为6d,萌发率分别为83.2%、84.1%;在培养基中加入1.0mg/L NAA、0.5mg/L 6-BA,可以缩短孢子萌发时间,并获得最高的萌发率。此外,1/2MS培养基比较适合原叶体的增殖;以河沙为基质的不完全培养基比较适合孢子体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
杜金子李良活李雁群尹小红黄荣韶陈荣
关键词:孢子萌发原叶体孢子体
广西不同产地石韦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对广西不同产地石韦的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和蒽醌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为广西石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吸光光度法;总皂苷含量的测定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蒽醌含量的测定采用醋酸镁-甲醇分光光度法。结果广西不同产地石韦的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和蒽醌含量有较大差异;聚类结果分为4类:Ⅰ类包括大明山、富川县;Ⅱ类包括藤县;Ⅲ类包括桂平市、金秀县、资源县、那坡县;Ⅳ类包括环江县。结论这8个地点石韦的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陈超君尹小红杜金子李雁群李良活黄荣韶
关键词:总黄酮总皂苷多糖蒽醌
石韦孢子叶片组织化学定位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冰冻切片法和徒手切片对石韦(Pyrrosia lingua)新鲜叶片中的蒽琨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及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蒽琨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叶片的栅栏组织中;表皮毛、海绵组织和韧皮部也有蒽琨类化合物,木质部和表皮无明显显色反应。皂苷类化合物也主要积累在叶片的栅栏组织中;表皮毛、海绵组织、薄壁组织和韧皮部中也有少量皂苷类化合物,木质部无明显显色反应。厚角组织中蒽琨类物质含量比皂苷类物质含量高;多糖普遍存在于石韦叶肉中,维管束、薄壁组织和表皮有少量分布。
李雁群杜金子尹小红孔德鑫张平刚黄荣韶
关键词:叶片组织化学定位
不同氮浓度对广金钱草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设0mg/L,150mg/L,300mg/L,450mg/L和600mg/L5个N浓度处理,研究其对广金钱草苗期叶片气体交换、叶绿素(Chl)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浓度的升高,广金钱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升高,而胞间CO2浓度(Ci)下降,Chl a、Chl b、Chl a+b、SP含量以及NR活性也表现为升高。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Tr与Chl a、Chl b、Chl a+b、SP含量、NR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Ci与Chl a、Chl b、Chl a+b、SP含量、NR活性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施N可以加强广金钱草的光合作用和氮代谢,促进其生长发育。
陈超君黄敏尹小红黄荣韶黄万清
关键词:广金钱草氮浓度气体交换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
杂交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12个杂交稻品种(丰两优4号、杨农优3611、先农303、金优987、东优1388、丰优126、45S/RX10、荆楚优1537、Ⅱ优838、香优218、川香29A/AW03和SD-88)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杂交稻品种产量与6个农艺性状关联度的降序排列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0.742)、结实率(0.739)、穗长(0.705)、粒重(0.657)、每穗粒数(0.639)、株高(0.614)。由此可见,适宜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长可能成为今后杂交稻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蒋廷杰黄敏周佳民尹小红
关键词:杂交稻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