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焕德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顶头
  • 2篇取向硅钢
  • 2篇无取向
  • 2篇连铸
  • 2篇工具钢
  • 2篇硅钢
  • 2篇合金
  • 2篇合金工具钢
  • 2篇钢管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强度
  • 2篇板坯
  • 2篇板坯连铸
  • 2篇材料价格
  • 2篇穿孔顶头
  • 1篇电工钢
  • 1篇镀锌
  • 1篇镀锌机组
  • 1篇铁损
  • 1篇取向电工钢

机构

  • 4篇宝钢集团中央...
  • 2篇宝山钢铁股份...
  • 2篇宝钢集团有限...

作者

  • 7篇孙焕德
  • 2篇孙元宁
  • 2篇殷光虹
  • 2篇于杰
  • 1篇曹伟
  • 1篇马长松
  • 1篇董金刚
  • 1篇朱文英
  • 1篇谢世殊
  • 1篇李永全
  • 1篇刘金学

传媒

  • 3篇宝钢技术
  • 1篇上海金属
  • 1篇连铸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与硅钢生产被引量:15
2004年
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的工艺特征。重点比较了这一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的不同点。
李永全孙焕德
关键词:薄板坯连铸连轧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
超低碳无取向电工钢板坯成分分布
2001年
通过在板坯和热卷上取样,分析超低碳无取向电工钢成分分布,发现开浇2m长度的板坯成分异常,距板坯表面1/4处元素含量偏析最小,提出了浇注中成分控制措施。
董金刚孙焕德曹伟
关键词:板坯连铸电工钢浇注
取向硅钢冷轧工艺的进展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分析一些相关专利 ,介绍日本在取向硅钢冷轧工艺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新日铁和川崎制铁两大公司 ,在生产优质硅钢产品的同时 。
朱文英孙焕德
关键词:取向硅钢冷轧铁损
一种钢管穿孔顶头材料
本发明为一种Cr-Ni-Mo系钢管穿孔顶头材料,成分(wt%)为:C0.1~0.4,Si0.5~1.5,Mn0.3~1.0,Cr1.0~4.0,Ni0.5~2.5,Mo0.1~0.5,以及Ti0.05~1.0,V0.05...
殷光虹于杰孙焕德孙元宁
文献传递
一种钢管穿孔顶头材料
本发明为一种Cr-Ni-Mo系钢管穿孔顶头材料,成分(重量)为:C0.1~0.4,Si0.5~1.5,Mn0.3~1.0,Cr1.0~4.0,Ni0.5~2.5,Mo0.1~0.5,V0.05~1.0,以及Ti0.05~...
殷光虹于杰孙焕德孙元宁
文献传递
非晶薄带厚度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从纵向厚度和横向厚度两个角度介绍了非晶薄带厚度控制研究情况。纵向厚度方面,喷嘴间隙、冷却辊转速、辊嘴间距等工艺参数是主要影响因素,对各种厚度控制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实际生产中,纵向厚度控制主要是对辊嘴间距的控制。相对于纵向厚度控制,横向厚度控制更为复杂,主要分析了喷嘴横向形状、熔潭稳定性、冷却辊辊型三个主要因素对横向厚度的影响。非晶薄带厚度控制还必须结合相关制带工艺的研究,与带材厚度检测相结合,实现非晶带材厚度的自动闭环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厚度控制水平。
马长松刘金学孙焕德谢世殊
关键词:非晶薄带厚度控制
热镀锌机组沉没辊轴套材料选择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根据热镀锌机组沉没辊轴套的失效机理及工况条件对材料性能要求的分析,选择了6 种材料进行浸锌试验,并着重对3 种材料进行工况磨损试验,最终选定2 种材质制成轴套进行两次现场实地试验,结果表明热作模具钢H11 和高速钢M2 制造的轴套使用寿命分别是原来的2 倍和3 倍。建议将H11 的碳含量提高到0.5 % ~0.6 % 能使其更适合轴套使用工况。
孙焕德
关键词:热镀锌机组沉没辊轴套材料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