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多晶
  • 4篇多孔硅
  • 3篇电池
  • 3篇多晶硅
  • 3篇绒面
  • 2篇多晶硅绒面
  • 2篇多孔
  • 2篇氧沉淀
  • 2篇酸腐蚀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能电池
  • 2篇硅中氧
  • 2篇
  • 1篇电化学
  • 1篇电性质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形貌
  • 1篇修辞
  • 1篇修辞教学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孙晓峰
  • 6篇卢景霄
  • 6篇王海燕
  • 3篇李维强
  • 3篇段启亮
  • 2篇陈泳生
  • 2篇李瑞
  • 2篇冯团辉
  • 1篇谷锦华
  • 1篇郜晓勇
  • 1篇张宇翔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河南省第四届...
  • 1篇科技、工程与...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5
  • 5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面积多晶硅绒面的制备被引量:17
2004年
 采用酸腐蚀法,在小面积(2 ×2 )多晶硅绒面制作的基础上,成功地在大面积(10 ×10 )多晶硅片表面上制作了绒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并进行反射谱测试,结果表明腐蚀比较均匀,表面减反射效果较好,加权反射率可以达到5.26%,其减反射效果对入射光波长选择性不明显,远好于工业生产用的SiN减反膜。
孙晓峰王海燕卢景霄李维强
关键词:多晶硅绒面酸腐蚀
化学腐蚀法制备多晶硅的绒面被引量:11
2004年
为了降低光在多晶硅表面的反射,采用化学腐蚀法在其表面制备了绒面。根据反射光谱的测试结果,研究了不同多晶硅绒面的形貌特征及光学特性。在适当的腐蚀液中制备了3×3cm2、5×5cm2和10×10cm2多晶硅绒面。10×10cm2多晶硅绒面,在300~1100nm波长范围内的加权反射率的最好结果为5 2%,表面织构均匀,这一结果可以和具有双层减反射膜的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相比拟。
卢景霄孙晓峰王海燕李维强谷锦华
关键词:多晶硅化学腐蚀绒面多孔硅减反射膜
多孔硅中氧、碳、氮行为的研究
本文用化学腐蚀法在多晶硅片上制作多孔硅,通过不同的热处理过程,对多孔硅的表面微结构的SEM测量,分析了其表面结构特点.通过SEM、X-EDS、Raman及XPS研究了氧在多孔硅层中的主要热行为.论述了在多孔硅用于太阳能电...
王海燕段启亮卢景霄孙晓峰陈泳生冯团辉李瑞
关键词:氧沉淀多孔硅太阳能电池
文献传递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修辞的出现和应用则是为了将交际双方的表达效果最大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全球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汉语修辞本体研究的借鉴和指导下,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
孙晓峰
关键词:修辞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教科书
文献传递
多孔硅中氧、碳、氮行为的研究
本文用化学腐蚀法在多晶硅片上制作多孔硅,通过不同的热处理过程,对多孔硅的表面微结构的SEM测量,分析了其表面结构特点。通过SEM、X—EDS、Raman及XPS研究了氧在多孔硅层中的主要热行为。论述了在多孔硅用于太阳能电...
王海燕段启亮卢景霄孙晓峰陈泳生冯团辉李瑞
关键词:氧沉淀
文献传递
多孔硅形成机理的逆结晶学模型(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概述了多孔硅形成机理和现有模型。通过观察和分析多晶多孔硅化学腐蚀机理提出了一个新模型:多孔硅形成机理的逆结晶学模型。这个模型指出多晶多孔硅均匀形貌具有自选择性,而此自选择性受结晶学原理控制。此模型的提出对研究晶体生长有用。
王海燕卢景霄郜晓勇孙晓峰段启亮
关键词:多孔硅结晶学晶体生长硅化多晶形貌
多孔硅的光电性质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论述了多孔硅电化学和化学的腐蚀机理以及多孔硅的光电性质,提出多孔硅在太阳能电池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王海燕孙晓峰张宇翔李维强卢景霄
关键词:多孔硅光电性质电化学
多晶硅绒面的制备及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表面织构化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几个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工业化生产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找到一种廉价的、工艺简单的表面织构化方法以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在已有工...
孙晓峰
关键词:多晶硅绒面太阳电池酸腐蚀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