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一

作品数:30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4篇水利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水流
  • 8篇黄河
  • 6篇泥沙
  • 6篇黄河下游
  • 5篇植被
  • 5篇输沙
  • 5篇水沙
  • 5篇弯道
  • 5篇覆盖度
  • 4篇坡面
  • 4篇弯道水流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度
  • 3篇山洪
  • 3篇滩区
  • 3篇滩区治理
  • 3篇河床
  • 3篇河床变形
  • 2篇丁坝
  • 2篇动床

机构

  • 22篇黄河水利科学...
  • 11篇四川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深圳市水务规...

作者

  • 30篇孙一
  • 12篇田勇
  • 11篇王协康
  • 9篇马静
  • 7篇伊晓燕
  • 6篇顾志刚
  • 5篇赵小娥
  • 5篇刘晓燕
  • 3篇刘兴年
  • 3篇侯志军
  • 3篇杨青远
  • 3篇马静
  • 3篇侯志军
  • 2篇李勇
  • 2篇李勇
  • 1篇郭彦
  • 1篇李小平
  • 1篇董国涛
  • 1篇高云飞
  • 1篇许琳娟

传媒

  • 6篇人民黄河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泥沙研究
  • 2篇工程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电力勘测设计
  • 1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产沙机制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下垫面、降雨和水文实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该区泥沙来源、产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该区的产沙机制。实地调查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大体是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的结合产物,地表光滑的黄土丘陵群包围着一片黄土盆地或阶地是其地形特点,土壤疏松、植被稀疏是其地貌特点,雨量和雨强小、蒸发强是其气候特点。该区泥沙不仅产自周边丘陵,且相当部分来自中部盆地的河(沟)岸崩塌或滑坡,是黄土高原河沟侵蚀最剧烈的地方,有些河流的河沟产沙占比甚至高达2/3;从支毛沟,到干沟和河道,随着汇入水量的增加,产沙强度逐级增大。周边丘陵所产洪水是河(沟)岸崩塌或滑坡的主要动力,其植被覆盖或梯田规模是影响产洪的关键因素。该区产洪能力偏低,但洪水的含沙量高、且很难显著降低。
刘晓燕董国涛高云飞夏润亮孙一党素珍
关键词:泥沙来源产沙
弯道水流对下游回水响应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弯道水面横比降及断面环流是弯道水流的显著特性。通过U形弯道水流壅水试验,对弯道水面横向比降、横向流速分布、环流强度、紊动能及纵向流速沿程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下游回水的抬高,弯道水面横比降、横向流速分布、环流强度、紊动能及纵向流速将发生明显的改变。为深入探讨下游回水对弯道水流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一赵小娥王协康
关键词:弯道水流流速分布紊动能
弯道低含沙水流二次流特性试验研究
弯道水流受其挟带的泥沙影响,二次流特性发生明显改变。本文通过弯道水槽低含沙水流试验,对断面v-w流速场分布、涡量垂线分布及涡通量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描述了二次流双涡结构、沿程变化趋势及其与含沙量之间存在的相关特征,对为深...
孙一顾志刚马静田勇
关键词:低含沙水流二次流涡量
文献传递
多沙河流高压输电塔基冲刷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研究复杂结构桩基在多沙河流上的局部冲刷问题,利用1∶100正态模型水槽对主河槽中输电塔基的冲刷情况进行了试验,对塔基不同埋深、不同洪水频率条件下的冲刷坑形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塔基周围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与单桥墩类似,但桩群内部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则相对复杂;试验前后塔基前水深、流速的比值分别为0.47~0.64、1.25~1.26;塔基冲刷深度与水流单宽流量成正比,与承台埋深成反比,下游塔基的冲刷深度略小于上游塔基的。
侯志军伊晓燕孙一李玲
关键词:水槽试验水流流态局部冲刷
坡面水流流速对贴地植被的响应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坡面上植被对坡面流流速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对坡面的输沙特性起着重要作用,而覆盖度是植被影响坡面粗糙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小的范围。为进一步探明植被覆盖度与坡面流流速间的相关关系,基于坡面流系列概化变坡水槽试验,采用人工塑料草模拟贴地植被,设置了在0~80%范围之间的9种不同的贴地植被覆盖度、3种不同的坡度(10°、20°、25°)以及6个不同的流量级(0.286~1.058 L/s)条件下的共计162组清水径流试验,对坡面流流速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贴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大,流速沿坡长由增大变为减小;当覆盖度小于30%时,流速受流量的影响较大;当覆盖度大于30%后,流速受流量的影响较小。将植被覆盖度引入坡面流流速计算公式,采用生长模型中常见的e–x表达形式反映植被对坡面粗糙度的影响,对公式中的k进行修正,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参数k、a、b、c分别为10.06、–1.71、0.22、0.4,所得公式的计算效果良好(R^2=0.96)。将公式应用于其他文献中提及的实验室水槽试验条件,所得的计算值与文献中的实测值符合较好(R^2=0.73)。公式对实验室试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其对野外条件的适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孙一田勇刘晓燕王协康
关键词:覆盖度流速
U形弯道水流结构及其冲淤防治试验研究
弯道水沙运动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其复杂的三维水流结构及其河床演化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弯道水流在重力及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弯道螺旋流,与顺直河道相比,具有特有的运动特性,主要表现在产生水面横比...
孙一杨青远赵小娥王协康
关键词:横向环流河床变形丁坝河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正态动床模型的黄河大跨越群桩基础冲刷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国内外关于单桩基础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经验较为成熟,但对于群桩基础冲刷研究却较少。本文采用较大比尺的正态动床模型对黄河大跨越群桩基础冲刷进行模拟研究,提出黄河下游段的群桩局部冲刷模型,研究了不同桩间距下群桩冲刷的影响系数,以期为黄河大跨越工程塔基冲刷计算提供参考。
刘攀孙一侯志军
关键词:群桩
新时期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向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滩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滩区治理方向长期悬而难决,主要面临4方面挑战,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各种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包括:通过流域系统治理以应对水沙变化不确定性,解除下游河道长期泥沙淤积风险;通过对含沙洪水与非含沙洪水进行精准分类,解决大洪水对宽河与高效输沙对窄河需求各异的难题,使得下游河道"宽"与"窄"相得益彰;通过对河势控制薄弱河段加强治理,解决"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和游荡型河道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短板问题;通过走人水和谐的滩区治理道路,解决滩区人水争地长期矛盾的困局。针对人民不断提高的治河需求,综合考虑防洪减淤情势及保障能力,提出了下游实施"一河两道"建设战略的建议,即在维持下游河道现状"一条宽河"前提下,全面加强"高效行洪输沙通道"和"美丽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让河槽行洪和滩区发展环境得到双提升。
田勇孙一李勇李勇
关键词: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水沙变化生态环境
黄河下游典型岸线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岸线保护与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针对黄河下游开展适应新形势的岸线保护与利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科学划定原阳岸线范围,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2000—2015年原阳岸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势及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原阳岸线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重要求,构建了权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模拟2025年原阳岸线保护与利用情景预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数量结构上对原阳岸线保护与利用进行优化配置,并给出不同侧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情景预案,为黄河流域岸线开发利用提供一种量化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屈博马静马静孙一孙一
关键词:岸线多目标优化土地利用黄河下游
弯道二次流对床面地形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弯道水流受床面地形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不同的地形边界使水流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U形弯道水槽清水及冲刷试验,分析了弯道水面横比降、断面v-w流速场分布、断面涡量分布及涡通量沿程变化,发现断面环流分布特性、沿程变化趋势以及断面环流演化过程与床面地形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深入探讨弯道二次流的发展演化及其与床面地形的相互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一顾志刚马静赵小鹅
关键词:涡量断面形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