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地表径流中污染物输移特征
- 富磷区占滇池流域面积比重较大,自开展大规模的磷矿露天开采以来造成了磷矿开发区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流域性污染。在雨季,大量地表浅层的土壤养分随径流迁移到河道中,使滇池富营养化加剧。本研究根据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的降雨汇水特征及...
- 孔燕
- 关键词:地表径流污染物
- 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的沉降及输移规律被引量:12
- 2012年
- 滇池流域的磷矿分布及其开采是导致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对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输出、输移过程中总磷含量与颗粒粒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在暴雨中的磷流失量差异性显著,呈现磷矿开采区>林地>台地的特征;暴雨径流水样沉淀8h后,TP浓度显著下降;两场暴雨径流水样中,平均63.3%的磷素随粒径<0.02mm的颗粒流失,其中,平均43.8%的磷素随粒径<0.008mm的颗粒流失;两场暴雨径流中,仅有1.5%的总磷从污染源经沟渠最终进入了河道.研究表明,径流中所含总磷以小于0.02mm的颗粒物形式流失,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沉淀去除效果,而沟渠系统在面源总磷污染的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孔燕和树庄胡斌余晓飞周崧何云龙
- 关键词:暴雨径流
- 滇池柴河小流域暴雨径流中COD的输移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单元,对暴雨径流中污染物颗粒粒径进行了分类,得出径流中COD浓度与污染物颗粒粒径的关系,并从输出源强、输移过程、汇集入河这几个方面对暴雨径流中的COD进行了从源到汇的输移特征研究,以确定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结果表明,形成的暴雨径流中的大部分COD经适当沉淀(30min以上)可以有效去除,暴雨径流中的COD主要分布在粉粒和粘粒中,2场暴雨径流均在沉淀的5~30min去除的COD最多,这部分污染物的颗粒粒径在0.008~0.020mm,属于容易沉淀去除的部分,沉淀30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52.19%,沉淀240min左右可去除的主要为粒径在0.003~0.008mm的污染物,沉淀240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63.41%;而沉淀2 880min后仍未去除的为粒径小于0.000 8mm的微小颗粒,仍无法去除的COD平均占23.26%;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越强,形成的径流量更多,输出源的COD含量越高。2场暴雨径流的输出源、输移过程和最终入河的COD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污染物输移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且本研究监测的暴雨场次有限,由此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余晓飞和树庄胡斌周崧孔燕何云龙
- 关键词:暴雨径流COD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