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艳玉

作品数:2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小说
  • 5篇文化
  • 4篇女性
  • 3篇叙事
  • 3篇艺术
  • 3篇文学
  • 3篇悲剧
  • 3篇残雪
  • 2篇心理
  • 2篇性意识
  • 2篇人性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女性意识
  • 2篇消解
  • 2篇救赎
  • 2篇教学
  • 2篇边城
  • 2篇《边城》
  • 2篇残雪小说

机构

  • 17篇吉首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怀化学院
  • 1篇长沙市天心区...

作者

  • 18篇姚艳玉
  • 2篇郭景华
  • 1篇姚艳林

传媒

  • 3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云梦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边城》爱情悲剧的心理学解读被引量:3
2007年
《边城》中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设置隐喻着翠翠物质与精神上双向的孤独无依的生存态势。倾诉对象缺失,迫使翠翠通过托物、唱山歌和做梦等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补偿。翠翠自尊里深潜的自卑又自负的心理意识也阻碍了她与二老的爱情沟通。而老船夫的"欲速则不达"和顺顺隐秘的心理疙瘩均于无意间催化了翠翠的爱情悲剧。《边城》的爱情悲剧还是沈从文被压抑的心灵、心绪的一种情感外射。
姚艳玉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心理原因
试析《高老庄》“文化恋家”情结的复调叙述被引量:1
2008年
《高老庄》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其对中国乡土知识分子"文化恋家"情结的复调叙述无法跨越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的差距,最终导致中国乡土知识分子"文化恋家"心态的必然终结。
姚艳玉
关键词:《高老庄》复调叙述艺术评论
不可能的“还乡”——《丈夫》中的空间与身份认同
2017年
从空间和身份认同的角度探讨小说《丈夫》中的丈夫和妻子在乡下和都市两地的不同境遇可以看出,空间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概念,也包含了隐秘的心理空间的嬗变。与其说是贫穷逼迫主人公寻求生存空间的大挪移,不如说是社会空间嬗变深刻地影响着这对农民夫妻的人生选择。从乡下到都市,最后再次回到乡下,空间轮回,丈夫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身份认同与危机。丈夫空间大腾挪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性别战争、资本战争。小说预叙与结局描述矛盾,丈夫与妻子的还乡已是不可能的奢侈抑或是作家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隐喻式传递出沈从文对湘西传统社会何以走向现代的困惑。
姚艳玉
关键词:《丈夫》城乡性别
凝眸远景的另类表达方式——沈从文小说中的比喻艺术被引量:3
2002年
沈从文小说中比喻艺术独树一帜。喜用农村常见的动植物形容笔下人物,又善用民间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其比喻已摆脱自然主义的简单描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境界。
姚艳玉
关键词:小说比喻
论残雪小说的女性叙事
2004年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姚艳玉
关键词:残雪小说女性意识叙事
论铁凝与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2004年
铁凝与残雪均擅长借助窥视心理的描写来展示人性的本质。残雪以审丑的方式、荒诞的超验世界表达出对人性的深刻体察;而铁凝在剖析人性丑恶的同时不忘给人类以美好的憧憬,为人类提供自我救赎的精神花园。
姚艳玉
关键词:人性消解救赎
论王跃文中篇《漫水》话语资本建构
2013年
《漫水》中余公公掌管的话语权指涉文化、经济、道德等多种话语资本建构,对宗族文化恪守是其话语权拥有之核心,亦不乏自由、人权等现代意识。话语权匮乏者为强坨一家。小说揭示话语权拥有与否直接关系到主人公命运走向。余公公话语权言说最终升华为一种宗教意识,《漫水》文本叙述超越话语权消长,洋溢着深切的悲悯情怀。
姚艳玉
关键词:话语权传统文化宗教意识
“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
2014年
"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是给大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课程研究中国乡土文学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变迁、各种理论学说。其中要特别注意辨析诸如"乡土与都市"的时空关系,"乡土文学"概念演变、"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关系厘定等教学关键词至关重要。一、乡土与都市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冲突中凸显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的,因此作为相对于都市这一特殊地理空间的乡土具有重大的存在意义、辨析价值。乡土在此具有多重指涉意义。一般而言,乡土指的是作家出生、成长、曾经离开的出生地或原居地。
姚艳玉
关键词:乡土文学课程教学文学研究关键词课程研究
《第二十幕》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轮回被引量:1
2008年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姚艳玉姚艳林
关键词:《第二十幕》女性命运男权
《边城》的“意义地图”
2016年
沈从文依赖真善美的信念,通过《边城》具象与抽象,此在与远方,现实与理想,和谐与解构,压制与同化等意象纷呈的空间描述,构建了风韵多层的美学景观和“意义地图”,塑造了翠翠、二佬挣扎于多维空间中至善至美的艺术形象。《边城》也是投射沈从文家国之忧、彼岸情怀的心理空间。《边城》空间叙事的核心在于处处彰显历史机缘、社会转型、文化混血,展现在该空间中的系列社会文化因素成为塑造人物和揭示文本主题的重要手段。
姚艳玉
关键词:《边城》空间叙事文化意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