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心源性
  • 2篇源性
  • 2篇增强型体外反...
  • 2篇治疗冠心病
  • 2篇体外反搏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成像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脑病
  • 2篇64层螺旋
  • 2篇64层螺旋C...
  • 2篇64层螺旋C...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周礼
  • 6篇丁美琳
  • 4篇马虹
  • 3篇何文
  • 2篇郑娟
  • 2篇陈赛
  • 1篇苏磊
  • 1篇江美霞
  • 1篇莫雄飞
  • 1篇黄海威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liceCTA)监测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方法95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患者,均行64-sliceCT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个月。对64-sliceCTA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SCA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64-sliceCTA成像对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5.24%(52/61),特异性为94.12%(32/34),阳性预测值为96.30%(52/54),阴性预测值为78.05%(32/41),准确性为88.42%(84/95)。结论64-sliceCTA是一项安全、快速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方法,对有临床意义的病变血管(狭窄≥50%)的评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丁美琳周礼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CT评估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liceCTA)等检查分析,明确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17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连续住院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型标准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标准药物加体外反搏治疗组(EECP组),行64-sliceCTA分析冠脉情况后分组研究。临床随访6~36个月,并行64-sliceCTA复查,对两组病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EECP组的心梗复发率、心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1例,25.61%)明显低于对照组(47例,51.09%)(P<0.01)。64-sliceCTA检查提示: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的例数(17例,20.73%)明显多于对照组(6例,6.52%)(P<0.05),EECP组治疗后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30±0.55)mm显著大于对照组(3.10±0.51)mm(P<0.05),EECP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标准药物治疗加体外反搏治疗在减少患者心绞痛复发,减轻狭窄进展,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丁美琳周礼马虹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冠心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在患者人院第1周和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肌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脑血管患者肌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江美霞陈赛莫雄飞周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锻炼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放射性脑病与智能精神状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对放射性脑病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分析121例R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63例RE患者(病例组)和66例疗程匹配的鼻咽癌放疗后无放射性脑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系统分析放射性脑病患者智能精神状态的变化、影响因素及与神经系统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二程放疗后6个月内RE的发生率较一程放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以球麻痹症状(65例,53.71%)最常见。对照组MMSE评分为(25.38±1.98)分,病例组MMSE评分为(23.03±2.69)分,对照组智能精神状态的评分高于病例组(P<0.05);一程放疗组MMSE评分为(23.55±2.26)分,二程放疗MMSE评分为(21.29±3.41)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麻痹症状与智能精神状态的评分呈负相关。结论:二程放疗后RE发病率在2年内明显增加。RE对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存在一定的负性影响,其中球麻痹等症状对智能精神状态的负面作用将会被考虑进来。
周礼陈赛郑娟何文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脑病
放射性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及MRI影像学改变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发生的高危因素和MRI在RE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106例RE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时间、照射疗程和剂量与MRI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REP发病时间多集中在首次放疗后1~5年,射野上界在OM线上>2.5cm者及生物效应剂量(BED)>139Gy者易发生REP;15.09%的患者尚未出现明显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时,MRI检查提示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对病人采取合理配比照射区域和次数可减少REP的发生,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REP。
周礼何文黄海威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磁共振成像
心源性脑栓塞106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心源性疾病与脑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10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房颤为CCE的最常见病因,CCE栓塞灶常并发出血,并发症多见。CCE的死因主要包括:卒中本身、内科并发症及心脏方面的原因。结论预防心源性疾病、对CCE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控制CCE并发症对CCE患者的预后均有影响。
丁美琳周礼马虹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病因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CT评估
丁美琳周礼马虹
广州市社区人群非心源性胸痛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人群中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农林街社区进行入户面访式问卷调查,内容包含Rose心绞痛问卷和中国反流性疾病问卷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率的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CCP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际调查1707人(男814人,女893人),应答率100%。平均年龄51(S=18)岁。过去1年中出现胸痛者共92人(5.4%,95%CI4.3%~6.5%),61人(3.6%,95%CI2.7%~4.5%)出现NCCP,NCCP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4.8%和2.2%(χ2=8.379,P=0.004)。NCCP人群中8.2%出现烧心和(或)反酸症状,47.5%有高血压病史。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NCCP的危险因素有:烧心和(或)反酸(OR=3.8,95%CI1.1~12.9,P=0.034),服用NSAID(OR=10.5,95%CI5.1~21.7,P<0.001),高血压(OR=2.7,95%CI1.4~5.2,P=0.003)。【结论】广州市农林街社区人群中NCCP常见。烧心和(或)反酸,服用NSAID和高血压是NCCP可能的危险因素。
郑娟何红苏磊陈亚英周礼丁美琳何文
关键词:非心源性胸痛流行病学市区人口
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院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52例患者和随机抽取30例同期住院未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院内真菌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病、自身免疫素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大型手术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全肠外营养的广泛开展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重视院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
丁美琳周礼
关键词:医院感染真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