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 作品数:16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MSCT去卷积法灌注技术及正常阈值的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MSCT去卷积法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灌注参数的方法,初步界定其正常阈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5年9月21例因肝、胆疾病以外原因行上腹部CT检查者作为正常肝脏组/(肝功正常...
- 周小燕
- 关键词:肝脏血液灌注
- 文献传递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MRI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会引起患者多方面适应障碍,目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是患病的主要原因,MRI可以反映ADHD患者脑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异常,在阐述其发病机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5年MRI在ADHD患者脑部结构(脑体积、脑表面积和扩散张量成像)、脑功能(静息态功能MRI、任务态功能MRI)和脑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的研究。在解剖学上最一致的发现是右侧基底节区和内侧颞叶体积减小、右侧额顶叶皮质变薄和枕叶皮质变厚;在脑功能和代谢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发现是额叶-纹状体回路和默认模式网络的异常。不同脑区和脑网络的异常分别与ADHD症状表现对应,这些异常脑区和脑网络可能可以作为生物学标记物,对患者行个性化干预治疗。
- 宾博林周小燕邓德茂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影像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 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 谢东苏丹柯周小燕金观桥李强张昱苹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检查肿瘤周围溃疡形成外压性溃疡处
-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之差等参数分析确定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结果:淋巴结门脉期CT值≥65 Hu、淋巴结短径≥6mm、淋巴结短长径比≥0.6、淋巴结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差≥35 Hu,以上4项中有两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0%,有三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综合应用淋巴结的各项指标参数,可以对胃癌胃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为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林家威徐胜黄顺荣钟晓刚周小燕麦威秦千子冯泽荣吴东波
- 关键词:64排螺旋CT胃癌淋巴结
- CT灌注成像对肝癌手术风险预测的研究
- 2006年
-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由于肝癌常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或其他肝病背景,致使肝脏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降低,不恰当的肝切除术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术前正确评估肝癌病人的肝储备功能,对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肝脏灌注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CT(computed topography,CT)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改变以往CT单一的形态学诊断功能,能测量血流灌注参数,可从功能学角度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肝储备功能进行评估。
- 周小燕苏丹柯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癌手术肝功能衰竭肝储备功能灌注成像技术降低死亡率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分级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肝脏及肝癌伴肝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程度定量分级判断的可行性。方法运用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21例正常肝脏及32例肝癌伴不同程度肝硬化者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和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等进行研究,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肝硬化进行轻、中、重度三级划分和分组(轻度组)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研究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分级和Child—Pugh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肝脏比较,肝硬化组BF[(152.37±54.44)比(112.87±36.06)ml·min^-1·100g^-1]、BV[(17.81±6.59)比(13.66±3.47)ml/100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轻、中、重度肝硬化之间BF[分别为(138.12±25.39)、(98.47±17.18)、(68.02±14.95)ml·min^-1·100g^-1]、BV[分别为(15.98±2.54)、(15.98±2.54)、(9.34土0.74)ml/100g]、MTT[分别为(9.30±2.07)、(10.95±1.53)、(12.52±1.10)s]、HAF(分别为0.21±0.05、0.29±0.04、0.40±0.08)及IRFTo[分别为(5.32±1.98)、(3.52±1.63)、(1.99±0.90)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BF、BV及IRF To值递减,而HAF及MTT递增,CT肝硬化轻、中、重度分级与Child—Pugh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77,P<0.01)。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反映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改变,动态CT灌注成像能对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定量分级诊断提供参考。
- 刘剑仑苏丹柯王彩红周小燕李强
- 关键词:肝硬化肝肿瘤静脉造影术
- 伴肺外恶性肿瘤史患者肺部CT检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伴肺外恶性肿瘤史患者行肺部CT[或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伴肺外恶性肿瘤史(A组)、伴肺癌高危因素(B组)及无肺癌高危因素(C组)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各3 000例,对3组资料中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检出SPN 372例,检出率为12.4%,其中原发肺癌41例,肺转移瘤161例,良性病变170例;B组检出SPN 157例,检出率为5.2%,其中原发肺癌70例,肺转移瘤5例,良性病变82例;C组检出SPN 81例,检出率为2.7%,其中原发肺癌14例,肺转移瘤2例,良性病变65例。3组SPN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SPN不同性质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伴肺外恶性肿瘤史患者SPN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伴或不伴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伴肺外恶性肿瘤史患者行肺部CT(或LDCT)检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勤勇周小燕陈甲信陆合明黄宝芹陈小贤梁丽
- 关键词:肺部CT孤立性肺结节
- CT对肝癌手术风险预测的研究
- 2006年
- 肝脏切除术前正确评估肝癌病人的肝储备功能对预防术后肝衰竭具有重要意义,CT可结合肝脏形态学和功能学测量参数来综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就CT对肝癌手术风险预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技术进行综述。
- 周小燕苏丹柯刘剑仑
- 关键词:肝癌
- 正常肝脏及肝硬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我们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正常及硬化肝脏进行研究,探讨其对评估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 刘剑仑苏丹柯周小燕王彩红李强
- 关键词:正常肝脏肝硬化CT灌注肝储备功能灌注成像
-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其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CT对GIST的良恶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病人的CT检查资料,对比其术后良恶性的病理结果,找出其CT的良恶性征象,指导临床治疗。结果6例良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5例直径小于5cm,5例强化值大于25HU,瘤灶内无出血、坏死,无周围结构侵犯;12例恶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10例直径大于5cm,9例强化值大于25HU,7例瘤灶内有出血坏死,9例周围侵犯或转移。7例潜在恶性GIST的CT表现介于两者之间。良恶性GIST的大小、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周围有无侵犯或转移及有无出血或坏死有显著差异(P<0.01)良恶性GIST的强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率、细胞类型无显著差异。结论GIST缺乏临床、镜下病理及CT特征,需行免疫组化鉴别,但CT能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对GIST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 谢东苏丹柯周小燕金观桥李强张昱苹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