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密

作品数:103 被引量:8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企业
  • 9篇京津
  • 9篇京津冀
  • 9篇经济学
  • 9篇城市
  • 7篇结构性改革
  • 6篇绩效
  • 6篇创新型
  • 5篇融资
  • 5篇实证
  • 5篇企业融资
  • 5篇区域经济
  • 5篇中小企业
  • 5篇经济学解释
  • 5篇城市群
  • 4篇政府
  • 4篇经济增长
  • 4篇共性技术
  • 3篇政府科技
  • 3篇政府科技投入

机构

  • 95篇南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西南财经大学
  • 4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渤海银行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爱知大学

作者

  • 99篇周密
  • 10篇刘秉镰
  • 9篇邓向荣
  • 7篇盛玉雪
  • 6篇丁明磊
  • 5篇李月
  • 3篇孙哲
  • 3篇刘乃辉
  • 1篇刘霞辉
  • 1篇郭克莎
  • 1篇闫文凯
  • 1篇陆军
  • 1篇胡尹燕
  • 1篇李兰冰
  • 1篇王凯
  • 1篇邸玉娜
  • 1篇张贵
  • 1篇王燕
  • 1篇周浩
  • 1篇王述英

传媒

  • 5篇科学学与科学...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财经科学
  • 4篇南开经济研究
  • 3篇财经研究
  • 3篇改革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科学学研究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经济纵横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当代经济科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管理世界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重大战略设计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年
本文立足于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现实背景和主要问题,在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即构建和健全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完善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内容体系、创新构建协同发展的多主体互动合作模式、按照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统筹规划空间功能、立足各地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
周密徐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求结构偏离系数的区域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深层次背景是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偏离稳态增长率的程度将对供给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索洛模型的拓展,构建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可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东部普遍存在较高的稳态增长率,而中、西部的稳态增长率相对比较低;经济发达的地区偏离程度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求结构偏离程度大,且偏离程度大的地区大多是出现在其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需求的地区。此外,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增加;人均GDP增加则会降低需求结构偏离系数,人均GDP是否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对需求结构偏离系数没有影响;消费投资比越高,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则会越低。
周密朱俊丰
关键词:经济增长
非均质后发大国中区域差距、空间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包含结构主义叙述和关系主义叙述两条基本主线.本文以非均质空间结构的层次关系为虚拟轴,以区域差距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纵轴,以竞争与互补的互动关系为横轴,力图构建以区域差距为主的结构分析和以空间互动为主的关系...
周密盛玉雪刘秉镰
关键词:协调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双循环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被引量:7
2023年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新时期我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双循环关键堵点表现为:消费市场相对收缩导致双循环的核心驱动力不足;市场供需相对低效导致“消费—生产”环节的适配性不足;市场收入均衡性欠佳导致“分配—消费”环节的激励性不足;市场二重分割尚存导致“流通—消费”环节的联动性不足。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逻辑框架为:构建强大内需市场,实现市场“活跃化”;培育竞争性市场主体,实现市场“高效化”;建立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实现市场“平衡化”;保障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价格信号自由传递,实现市场“一体化”。具体实现路径包括:提高市场活跃性,全方位激活强大的国内消费;把握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提高市场竞争性,畅通“以生产促消费”循环链条;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收入公平性,畅通“以分配促消费”循环链条;打破市场分割和封闭小循环,提高市场一体性,畅通“以流通促消费”循环链条。
周密刘晓璇
关键词:逻辑框架
我国技术中介市场的“脱媒效应”及其经济学解释——基于阶层结构模型的视角
2012年
"脱媒效应"是技术中介市场上游环节不健全的集中体现,不同转型路径的帕累托改善条件主要由层级收益指数的大小决定,层次收益的方向与强度将对不同路径的层级值产生影响,同时由交易型路径直接向创业创新型路径转型的改善条件最优。我国技术中介市场顶层设计的关键是促进技术中介市场由支持交易型向支持创业创新型直接转变,将技术中介的功能分工与政府的作用相结合,围绕阶层结构的不同环节对中介功能与组织进行多层次整合。
周密李月
关键词:阶层结构
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路径选择——层次结构框架下的共性技术分析
目录1自主创新路径选择的重要意义2自主创新的划分3技术的内在特点:层次结构性4自主创新中层次结构性的理论分析5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两条道路"之争与共性技术选择的困境6以共性技术为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周密
文献传递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总体评估与趋势考察被引量:21
2007年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表现为市场容量迅速扩充的同时竞争格局和供需结构不断调整;离岸外包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外包形式,也蕴涵着成长中的社会矛盾。未来服务外包在业务类型、服务领域、主导决定因素、服务提供商发展方向以及外包合同等方面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外包的路径优化方案。
王述英周密
关键词:服务外包
新发展格局下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机制研究
2024年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周密王威华李月
关键词:内生动力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政策的协调被引量:3
2016年
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符合内生性产业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利润函数的关键因素和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分类这三个维度相匹配,提出了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在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基础上,从整体框架与具体平台两个层面解读两岸产业合作制度性框架,提出分阶段、分产业类型、分因素的两岸产业协调性政策及其调整路径。
李月周密
关键词:两岸产业合作
中国企业融资中的“劣势有效”及其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4
2004年
中国大部分企业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既存在非理性行为,也存在非意愿选择约束。本论文通过对两种融资约束机制有效性的分析,意在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度安排有关,由此导致企业的非意愿选择约束;其二,在成本约束下,企业融资选择中出现了经济学中所谈到的“劣势有效”,从而导致企业在非理性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制度的成长对市场选择机制的有效支持。
邓向荣周密
关键词:融资管理资本市场债转股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