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君
- 作品数:59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被引量:7
- 2008年
-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 吴迎君
- 关键词:胡金铨武侠电影
- 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评的“大中华电影新浪潮”书写
- 2019年
- 香港《电影》双周刊自创刊始,主导香港电影批评基本方向,积极促成“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正式上路和地位确立,后持续推进香港“后新浪潮电影”。《电影》双周刊还独树一帜建构出“台湾电影新浪潮”“大陆电影新浪潮”的共同图景,书写20世纪80年代香港、台湾、内地三地电影新浪潮的总体气象,有所自觉地建构“大中华”电影文化想象共同体认同的“大中华电影新浪潮”,形成事实性存在的“香港电影批评新浪潮”。
- 吴迎君
- 关键词:大中华电影新浪潮
- “无暇之人”——数字网络新媒体语境中的主体建构逻辑省思被引量:3
- 2011年
- 探究数字新媒体的问题域,一个不可或缺的学术方向,乃在于不断质询和思考“新媒体语境中人之存在“之何在。换言之,即持续追问个体乃至群体结构性存在的生产逻辑何在。而沿循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省思路径,亦即电子媒体“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路径,则可有效警觉于我们的存在危机:在数字网络新媒体愈来愈内在化于个体存在的当下,“有充分的理由说明,
- 吴迎君
- 关键词:数字网络生产逻辑新媒体语境学术方向
- “粤片集评”:香港电影批评的本土化先行者被引量:1
- 2013年
- "粤片集评"是在中国意识前提下的香港本土电影批评探索的先驱,在香港"光复"时期响应"粤片清洁运动"而展开"清除毒素影片"集体批评,运用"步骤式"批评模式棒喝"毒片",清理进步倾向影片的"毒素"呈现出强烈的现实在场感和意识形态责任感,颇具批评穿透力。而"逢片必批"的总体思路,亦导致"粤片集评"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束缚。
- 吴迎君
- 关键词:电影批评先行者本土化意识形态
- 慈航的影像之道--当代中国佛教电影摭谈
- 中国当代佛教电影生产处于现实困境中,狭义'佛教电影'与泛义'佛教电影'的概念亟需厘清.佛教电影并非简单等同于'佛化电影'.佛教电影的重中之重,是'佛教信仰影像'问题.中国当代佛教电影问题重重,同时蕴含着多种积极且光明的生...
- 吴迎君
- 关键词:宗教信仰艺术创作
- 文献传递
- “香港意识”的香港电影批评的正式起步——论《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的电影批评
- 2017年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凝聚着新一代的怀着身份焦虑的香港电影批评者,在逃避"冷战"的香港现实焦虑的氛围中,开创并巩固"香港意识"的香港电影批评,倾力于电影本体觉醒意识下的电影语言观念的引介和训练,成为整个中国电影批评的"美学路向"先行者,并从超越国族主义路向最终走向中国身份的认同和探索,正式开辟同时具备电影本体自觉意识、中国身份自觉意识、香港本土自觉意识的本土性香港电影批评道路。
- 吴迎君
- 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被引量:6
- 2006年
- 吴迎君
- 关键词:现代主义汪曾祺象征主义非个人化主观真实现代作家
- 香港“光复”时期的左派期刊电影批评开拓——论《电影论坛》的电影批评
- 2013年
- 《电影论坛》是香港"光复"时期重新起步的电影批评的最重要期刊阵地,建构出囊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诸多国家的批评视野,并在南来文人"中原心态"和国族意识的观念下,着重对于中国、美国、苏联三国电影问题展开一系列批评,其中呈现出四种电影批评观念,并在杂语共陈与此消彼长中显露总体上的渐进式偏左路线,由此迈出"光复"时期香港左派期刊影评的第一步。
- 吴迎君
- 关键词:左派电影批评
- 《三峡好人》:走索式个体生存的后青春影像
- 2007年
- 正如贾樟柯自白所述,其电影文本始终以个人书写和民间情怀聚焦同一母题: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人)。《三峡好人》一如既往坚持这一价值立场,
- 吴迎君
- 关键词:电影文本三峡移民价值立场民间立场
- 侯曜“影戏见”的知识考掘——一种“大戏剧”意识和电影本体意识并立的电影观的揭橥被引量:5
- 2015年
- 结合《影戏剧本作法》的学缘文本考察侯曜的影戏观念,可发现知识背景上的三重戏剧观念:宇宙人生是戏剧、(综合性)艺术是戏剧、影戏是独一无二戏剧,此三重戏剧观念都在借用西方话语同时遮护中国古典话语,构设起一种中西互合的知识立场;进一步可发现,侯曜三重戏剧观念不是抹消而是明确确立影戏的电影本体独立性,清楚区分影戏与其他舞台戏剧的根本差异,并把影戏置于最高艺术的无上位置,自觉铺垫中国式影戏书写的知识话语。
- 吴迎君
- 关键词:影戏戏剧电影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