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脉搏波
  • 3篇大动脉
  • 2篇动脉弹性
  • 2篇动脉扩张
  • 2篇动脉扩张性
  • 2篇左室
  • 2篇左室肥厚
  • 2篇脉搏波速
  • 2篇脉搏波速度
  • 2篇肥厚
  • 2篇大动脉扩张性
  • 1篇单硝酸
  • 1篇单硝酸异山梨...
  • 1篇单硝酸异山梨...
  • 1篇动脉弹性功能
  • 1篇动脉弹性指数
  • 1篇血管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张维忠
  • 5篇吴美枝
  • 3篇邱慧丽
  • 3篇范明昌
  • 3篇王宏宇
  • 2篇龚兰生
  • 1篇丁跃有
  • 1篇倪永斌
  • 1篇蔡凯愉
  • 1篇邱惠丽
  • 1篇李志明
  • 1篇李志明

传媒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分析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及其共同点。方法对人选的217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以评价各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临床影响因素。其中1100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647例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_2),429例测定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结果年龄、收缩压、脉压是 PWV 和 C_1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收缩压是 C_1、C_2的共同影响因素。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TC 水平是 C_1、C_2的共同影响因素。AI 与 PWV、C_1、C_2之间缺乏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1)PWV 与 C_1、C_1与 C_2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选择 PWV、C_1、C_2作为临床研究指标,尤其进行组问比较,可能更为合理。(3)AI 受操作熟练程度及生理因素影响较大,在采用 AI 进行临床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和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
蔡凯愉张维忠邱惠丽吴美枝
关键词:动脉高血压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血管弹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观察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IS 5 MN)对脉压≥ 60mmHg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 3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分两组进行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每组 15人分别给予IS 5 MN(3 0mg/d)或安慰剂 ,疗程四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 ,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CF PWV) ,DO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获得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1和C2 ) ,桡动脉压力波形分析获得中心动脉压、外周反射波增压及增强指数。结果 校正安慰剂效应后 ,(1)患者CF PWV明显减慢 ,C1显著提高 ,C2 无明显改变。 (2 )反射波增压和增强指数明显下降。 (3 )外周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降低。结论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明显改善脉压≥ 60mmHg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 ,减弱外周波反射 。
丁跃有张维忠邱慧丽吴美枝范明昌
关键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弹性指数血压
高血压病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肥厚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29
2000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患者大动脉扩张性降低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 ,PWV)和左室结构进行观察。PWV为评价大动脉扩张性的指标 ;室间隔厚度 ,左室后壁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作为评价左室肥厚的指标 ;左室相对厚度 ,即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和与左室舒张末径之比用于评价左室向心性重塑。结果 PWV在左室肥厚组明显高于无肥厚组[(11 5 2± 2 45 )m/s :(10 80± 1 95 )m/s,P =0 0 0 13]。左室发生向心性重塑者与未发生重塑者相比PWV差异无显著性 [(11 10± 2 310 )m/s:(10 99± 1 99)m/s ,P =0 6 816 ]。结论 左室肥厚的EH患者大动脉扩张性显著降低 。
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李志明邱慧丽范明昌吴美枝
关键词: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左室肥厚
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1999年
评估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观察影响这些变化的临床因素;分析高血压时大动脉变化 与心脏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分别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仪和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 w ave velocity, P W V)和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总体分析所有高血压患者 P W V 增高(11.3±2.3m /s),左室重量指数( L V M I99.9±31.4 g/m 2 )正常,射血分数( E F0.67±0.08)正常,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速度( P E)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速度( P A) 比值降低(0.97±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 W V与收缩压( S B P),年龄(age), P A关系密切( P值分别为0.0001,0.2371,0.0016); P W V 的改变与 L V M I密切相关( P= 0.1983)。结论:高血压时会出现大动脉扩张性的降低,这种改变与左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收缩压水平、年龄、左室舒张功能状态是与大动脉扩张性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王宏宇李志明张维忠龚兰生邱慧丽范明昌吴美枝
关键词: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左室肥厚脉搏波速度
3156例原发性高血压脂肪分布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01年
目的:研究肥胖和局部体脂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关系。 方法:对3 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根据体重指数将其分为非超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并按腰臀围比值分为中心胜肥胖组和非中心胜肥胖组,应用法国产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Complior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分析比较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值(≥0.95者认为是中心性肥胖)与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结果:体重指数和脉搏波速度不相关,而女性腰臀围比值和脉搏波速度呈正相关(r=0.220,P<0.0001)。女性中心性肥胖组脉搏波速度明显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有极显著差异(11.96 m/s vs.11.06 m/s,P<0.001),在校正年龄、身高、收缩压、心率、体重指数和脉压等影响因素后,两组间仍有极显著差异(11.61m/s vs. 11.24 m/s,P<0.01)。但男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结论: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性肥胖是影响大动脉缓冲功能的重要因素。
倪永斌张维忠王宏宇吴美枝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腰臀围比值脉搏波速度脂肪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