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磷酸化蛋白PED/PEA-15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9年
- 本研究利用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筛选和鉴定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磷酸化蛋白,检测到磷酸化蛋白PED/PEA-1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ED/PEA-15(s-116)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情况。
- 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王立明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磷酸化蛋白PEDBLOT检测肝癌组织
- PED/PEA-15和PTEN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PED/PEA-15和抑癌基因PTEN 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揭示两者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复发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半定...
- 吴益峰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凋亡抑制基因抑癌基因临床病理
- 凋亡抑制蛋白PED/PEA-15和XIAP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PED/PEA-15和XIAP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我们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了40例肝细胞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和XI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ED/PEA-15和XIAP mRNA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为0.636±0.061、0.352±0.068、0.179±0.036与0.579±0.090、0.344±0.084、0.184±0.038)(P均<0.01),PED/PEA-15和XI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转移和肿瘤复发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PED/PEA-15和XIAP在肝细胞肝癌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人肝细胞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且有望成为肝细胞肝癌靶向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王立明
- 关键词:肝细胞癌PED/PEA-15XIAPRT-PCR
- 肝细胞性肝癌中磷酸化PED/PEA-15和P-p27T18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PED/PEA-15(s-116)和P-p27T187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揭示两者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40份(40例患者)肝细胞性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外)及12份(12例患者)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s-116)和P-p27T18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ED/PEA-15(s-116)和P-p27T187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均P<0.05)。PED/PEA-15(s-116)、P-p27T18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有关(均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均无关(均P>0.05)。PED/PEA-15(s-116)和P-p27T187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056,P<0.05)。结论PED/PEA-15(s-116)和P-p27T187在肝细胞肝癌中呈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并有可能成为肝细胞性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吴益峰朱柯磊陈磊王静文蒋存兵李定耀陈明良
-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 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1±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庄成君王立明
-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ED/PEA-15免疫组化
- 阑尾类癌20例临床资料分析
- 2012年
- 目的讨阑尾类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1年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切片结果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18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例。成功随访17例,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阑尾类癌发病率较低,发病初期与阑尾炎类似,无特异临床指标,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大多良好,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而定。
- 吴益峰王静文蒋存兵陈明良
- 关键词:阑尾类癌手术方式预后
- 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 2011年
- 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助于肝癌标记物的筛选以及肝癌发病机制和磷酸化蛋白治疗靶标研究。
临床资料
1.样本采集:12例肝细胞癌标本来自2008年5~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标本采集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认。
- 孙德光吴益峰梁锐高振明王立明
- 关键词:肝细胞癌发病机制
- 肝细胞肝癌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探讨和揭示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肝癌、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药物靶点,已成为当今肝细胞肝癌研究的热点。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作为功能基因的直接体现者及生物体生命功能执行者的蛋白质为多基因、多蛋白的肝细胞肝癌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契机。
- 吴益峰孙德光王立明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蛋白质组学肿瘤标志物
- 磷酸化蛋白p27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Ti4+-IMAC富集和LC-MS2-MS3检测磷酸化蛋白的方法鉴定人肝细胞肝癌组织磷酸化蛋白,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蛋白(P-p27T187、P-p27S10)的表达.结果在肝癌组织磷酸化蛋白的筛选中鉴定到磷酸化蛋白p27,并确定IPI、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等信息,Western blot检测提示P-p27T187与P-p27S10在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5±0.108、0.306±0.078和0.149±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p27T187和P-p27S10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磷酸化蛋白p27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
- 吴益峰孙德光王静文高振明梁锐王立明
- 关键词:磷酸化蛋白P27
- 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利用蛋白磷酸化检测技术,规模化鉴定和筛选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磷酸化蛋白。方法采集肝癌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标本,利用胰蛋白酶酶解成磷酸肽,用以Ti4+—IMAC的单分散有机聚合物微球富集磷酸肽,洗脱后进行LC-M...
- 王立明孙德光梁锐高振明吴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