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义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类土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 2018年
- 近年来矿区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类土质边坡,了解这种边坡的定义、破坏模式越发重要,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才能给矿山带来良好的收益。本文针对牟定县安益铂钯贫铁矿的类土质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露天采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终了状态东帮和南帮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偏低,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考虑地震作用时,东南帮边坡安全系数偏低,存在失稳可能性较大,为矿区类土质边坡的开挖和防护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依据。
- 吴朝义魏昶帆魏昶帆
- 关键词:类土质边坡破坏模式岩体力学参数稳定性分析
-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单侧拓宽路堤变形规律分析与监测被引量:2
- 2014年
-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拓宽时,新老路基结合部会出现差异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基于D-P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新路堤作为附拓荷载对老路堤与地基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拓宽路堤的填筑将会引起老路不同位置的过大附加差异沉降,老路堤靠近中心线出现略微的向上和向内的移动;老路肩有向外的较大的水平位移指向道路的外侧;新路堤靠近坡脚处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指向道路的内侧,最大沉降的位置在拓宽后路基表面的中心处,并逐渐向外移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 王景环陈清吴勇吴朝义
- 关键词:路基拓宽差异沉降
- 一种可视化桩基静载试验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 一种可视化桩基静载试验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包括由千斤顶(1)、双油路油泵(2)和桩基沉降跟踪器(3)与无线测控器(4A)及无线测控远程监管静力载荷测试仪(4B)形成有线连接;无线测控远程监管静力载荷测试仪(4B)通过网络与...
- 吴朝义吴勇刘东坤王晨李红兵周学礼金平杨树良张晓梅吴菊慧邬余建
- 文献传递
- 基于时间尺度下岩石损伤破坏前兆信息研究
- 2018年
- 为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损伤信息与岩石破坏之间存在的关系,开展了针对大理岩试件的室内力学试验,结合弹性模量法、Felicity比值、加卸载响应比(LURR)三种损伤信息来对岩石的损伤程度进行判定,并在时间尺度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损伤信息均对岩石破坏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良好的反馈;岩石处在稳定损伤阶段的时间大约为总时间的60%-80%,处在临近失稳的绝对损伤阶段的时间大约为总时间的20-40%;三种损伤计算方法各有优劣,综合利用可对工程施工进行良好的指引。
- 吴朝义魏昶帆魏昶帆
- 关键词:循环加卸载岩石破坏
- 某矿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
- 2018年
- 以云南某边坡岩土特征与地质环境研究为基础,分析边坡发生崩塌的成因机理。针对此边坡中部典型危岩体利用静力解析法进行稳定性计算,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研究认为,雨水、裂隙以及不合理工程活动对研究区内类似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最终针对性提出挡墙、喷种护坡及截排水等防治措施。
- 吴朝义魏昶帆魏昶帆
- 关键词: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
- 一种可视化桩基静载试验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 一种可视化桩基静载试验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包括由千斤顶(1)、双油路油泵(2)和桩基沉降跟踪器(3)与无线测控器(4A)及无线测控远程监管静力载荷测试仪(4B)形成有线连接;无线测控远程监管静力载荷测试仪(4B)通过网络与...
- 吴朝义吴勇刘东坤王晨李红兵周学礼金平杨树良张晓梅吴菊慧邬余建
- 钢筋外形尺寸、表面缺陷及重量偏差快速试验仪
- 钢筋外形尺寸、表面缺陷及重量偏差快速试验仪,由操作平台,计算机两部分组成,其中,操作平台包括一个底座和一个设在底座上的置物台,置物台由一个矩形框架和设在矩形框架内下方位于底座上的电子天平构成,将电子天平的秤盘设为扫描仪平...
- 吴勇赵宝生沙鸥魏昶帆周学礼吴朝义王景环
- 文献传递
- 景谷地震后中小学校舍震害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景谷地震发生后,笔者对景谷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震害调查,发现了校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校舍的震害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中小学校舍的施工质量和抗震性能给出了一些建议。
- 商波商波万里波赵宝生邱斌万里波蒋春云
- 关键词:校舍震害
- 一种次梁反拉式桩基静载试验装置
- 一种次梁反拉式桩基静载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为:在试验桩(1)上设置千斤顶(2),千斤顶顶端位于主钢梁(3)底面的中心位置,主钢梁(3)两端设置在静态承重支座(8)上;在主钢梁(3)上并与主钢梁(3)垂直排列设置有...
- 吴勇吴朝义王晨刘东坤周学礼李红兵金平杨树良张晓梅邬余建吴菊慧
- 文献传递
-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岩爆预报方法试验研究
- 2018年
- 岩爆灾害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通过对花岗岩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室内力学试验,结合地震学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多种加卸载响应比数值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了岩爆灾害在时间层面上的预测。研究表明:加卸载响应比随应力的升高呈现"相对平稳—急剧升高—迅速跌落"的趋势,并按数值上的变化将其分类为预兆式和突发式两种;加卸载响应比峰值一般出现在岩石最终破坏前的1~5个循环处,且均超前于峰值应力、声发射能量最值以及岩石绝对破坏的发生时间,预测时间段为岩爆发生时间节点的75%~95%;加卸载响应比所具有的数据包容性、超前预测性、环境适应性使其在岩爆预测领域的运用更为灵活。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引入为隧道工程失稳和岩爆灾害的预测开辟了新的思路。
- 吴朝义魏昶帆魏昶帆
- 关键词:岩爆加卸载响应比岩爆预测隧道工程岩石力学地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