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 1篇心肌再灌注
  • 1篇心肌再灌注损...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重建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吉化总医院
  • 1篇北华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吴晓艳
  • 2篇金元玖
  • 2篇李正信
  • 1篇周国栋
  • 1篇沈迎健
  • 1篇王云书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最佳介入治疗时机
2010年
吴晓艳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管重建罪犯血管
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与血浆血脂纤溶系统关系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与血浆血脂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将糖耐量正常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和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38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on-IR组)42例,全部病例计算胰岛素抵抗值(HOMA-IR)、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Ⅰ(PAI-1)活性,进行2组比较及胰岛素抵抗与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IR组空腹、2h胰岛素(FINS、PINS)、Fib、PAI-1较non-IR组显著升高(P〈0.01),HDL-C、t-PA明显降低(P〈0.01),HOMA-IR与TG、Fib、PAI-1呈正相关(r=0.52、0.58、0.56,P〈0.01)。与HDL-C、t-PA呈负相关(r=-0.48、-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伴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及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
金元玖李正信吴晓艳周国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胰岛素抗药性纤维蛋白溶解脂类
流行性感冒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8年
19世纪科学家们认为冠心病是感染(单因素)造成的,而20世纪早期则认为是非感染性疾病,由多因素造成,在1961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提出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的结果。在西方国家冠心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于是开展了对识别和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1950年西方国家冠心病病死率有所下降,而今天在发展中国家冠心病在上升,同时发现流行性感冒(流感)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而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故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流行病学特征,因此许多学者开始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心血管疾病。
吴晓艳沈迎健王云书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流行性感冒FRAMINGHAM心脏研究非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流感疫苗
蛇毒纤溶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蛇毒纤溶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AMI早期溶栓再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溶酶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心肌酶的峰值浓度、恢复正常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再梗的发生率、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酶峰值浓度、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再梗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及纤溶系统活性明显改善。结论对AMI再通患者使用蛇毒纤溶酶能缩小其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损伤及再梗的发生率,对保护缺血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金元玖李正信吴晓艳
关键词:心肌梗死蛇毒纤溶酶心肌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