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2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研究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发育过程和不同因素对孢子、原叶体无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孢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适当时间的低温冷藏有利于孢子萌发;播种20d后,1/4MS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22.7%;在培养基中添加15~45g·L-1的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蔗糖有利于分生区的发育和性器官的分化;MS+30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原叶体的成苗率可达48.3%;外源生长素不利于原叶体的成苗,但NAA0.5mg·L-1促进原叶体的离体增殖;用无菌沙瓶做试管苗炼苗基质后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0%。
- 吴华袁丽萍王洋陈龙清
- 关键词:孢子萌发
- 微生物发酵生产高品质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番茄红素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剂,能减小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预防癌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市场前景良好。该文综述了用重组大肠杆菌和三孢布拉霉菌体发酵生产天然高品质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并对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前景作出展望。
- 王红波吴华陈禅友刘琴潘磊郭瑞胡志辉
- 关键词:番茄红素发酵大肠杆菌三孢布拉霉
- 双效素草坪除草的药效试验
- 2005年
- 吴华刘宏松谢九皋张国安
- 关键词:草坪杂草防除
- 不同菜豆品种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菜豆中植物凝集素、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内源物。以56份食荚菜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鲜荚中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菜豆品种群体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植物凝集素含量(均值为1.743 mg·g^(-1))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值为1.680 mg·g^(-1))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但在极高和极低区域均有品种间断分布,出现了品种水平的数量等级差异;皂苷含量(均值为3.730 mg·g^(-1))和植酸含量(均值为3.102 mg·g^(-1))变异系数均低于41%,品种频率分布曲线呈近正态分布,主峰明显,双尾有低频率连续分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凝集素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56份菜豆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近80%品种聚于抗营养因子中等水平品种群,近12%品种居于较低水平。由于菜豆植物凝集素是食用致毒性的主要内源物,同时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均与菜豆田间抗病虫性密切相关,预示着筛选出极低水平植物凝集素的菜豆品种是可行的,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其田间抗病虫性。
- 尚蕊吴华郭瑞刘琴潘磊李佳楠胡志辉陈禅友
- 关键词:菜豆植物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
-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 姚晨阳葛红吴华贾瑞冬赵鑫吕英民杨树华
- 关键词:玫瑰挥发性成分
- 大麻提取物在化妆品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0年
- 概括了大麻叶提取物和大麻籽油抗衰老、抗氧化、保湿、祛痘、修复和舒缓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大麻提取物对皮肤瘙痒和痤疮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大麻提取物在化妆品和皮肤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魏梦雅宋阳吴华金建明
- 关键词:生物活性化妆品
- 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和生鲜猪肉的保鲜效果被引量:11
- 2021年
- 以氧化诱导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对6种食用油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将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应用到生鲜猪肉中,研究其对生鲜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对鱼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山茶油和椰子油的抗氧化效果呈现剂量效应关系,0.70%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对6种食用油的抗氧化最好,强于0.02%BHT;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对椰子油的抗氧化效果最佳。将脂溶性迷迭香抗氧化剂添加到生鲜猪肉中,能有效减缓生鲜猪肉在储藏过程中TBA值的上升和pH的下降,抑制生鲜猪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其氧化和腐败变质。
- 吕雯雯王文庆吴华王春岭陈晓迪许敏肖俊松
- 关键词:抗氧化食用油
- 化妆品植物原料(Ⅶ)——抗真菌的植物原料的研究与开发
- 2024年
- 文章介绍了皮肤真菌及其相关皮肤疾病,总结了植物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机理及其相应作用靶点。植物中具有抗真菌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甾体和精油等。这些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而产生抗真菌功效:破坏细胞壁结构的作用靶点是抑制β-葡聚糖合酶、几丁质合酶和甘露聚糖合酶活性;作用于细胞膜的靶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组分麦角甾醇和鞘脂,通过抑制其相关合成酶麦角甾醇合酶、丝氨酸软脂酰辅酶A转移酶、神经酰胺合酶和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合酶,以及直接靶向结合麦角甾醇和鞘脂来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另外,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和精油也可以靶向作用于线粒体,通过诱导活性氧积累、抑制ATP合成和质子泵,破坏线粒体呼吸和代谢系统,而产生抗真菌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中的不同抗真菌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阐述,希望能为抗真菌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开发提供借鉴,更好地维持皮肤健康。
- 柳婧璇金建明吴华
-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抗真菌活性化妆品
- 薰衣草精油的精制分离与抗炎活性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作用时间及成分组成对薰衣草精油(LEO)的活性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LEO及其精制分离后的轻、重馏分的化学成分,利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LEO的抗炎活性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及其轻、重馏分的抗炎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乙酸薰衣草酯等为LEO的主要成分;LEO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2 h,该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炎活性。LEO的轻、重馏分均在抗炎活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NO、SOD、IL-6指标改善方面,轻重馏分差异不显著;在ROS、CAT、TNF-α指标改善方面,重馏分显著优于轻馏分(P<0.01);在MDA指标改善方面,轻馏分显著优于重馏分(P<0.01)。以上结果表明,LEO的抗炎活性与其作用时间及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关。
- 王倩刘菲杨素珍郭凤娇哈米提江·阿力木江吴华魏梦雅
- 关键词:分子蒸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氧化应激抗炎活性
- 化妆品植物原料(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植物美白原料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5
- 2021年
- 黑色素是导致人类皮肤和头发色素沉着的主要因素。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其中抑制酪氨酸酶是减少皮肤黑色素产生的主要策略之一。文章介绍了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蘑菇酪氨酸酶与人酪氨酸酶的区别、酪氨酸酶抑制机理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和单体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植物成分通常为含有苯环或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对苯二酚类、苯甲醛和苯甲酸酯类、苯乙素类、苯丙素类、二苯乙烯类、黄酮、多酚和醌类化合物。并对一些植物成分的结构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帮助。
- 任倩倩吴华金建明
-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美白化妆品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