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强
- 作品数:194 被引量:4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机器人"单孔+2"腹膜外全膀胱切除术+完全腔内尿流改道的初步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单孔+2"腹膜外全膀胱切除术+完全腔内尿流改道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膀胱癌患者,年龄55~82岁,其中男4例,女1例,经术者评估后行腹膜外全膀胱切除术。手术采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系统,脐下约7 cm切口置入LAGIS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切口两侧约7 cm处分别做小切口,左侧置入12 mm腹腔镜鞘卡,右侧置入8 mm机器人鞘卡,构建"单孔+2"腹膜外入路全膀胱切除术鞘卡分布体系。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等。定期随访,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学预后。结果5例患者年龄55~82岁,其中男4例,女1例。2例患者行腹壁造口,3例患者行完全腔内Wallace法回肠流出道。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或转为腹腔入路。所有患者手术时间220~405 min,平均手术时间290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126 ml。所有患者均在48 h内恢复通气,平均通气时间33.4 h。目前随访6.0~8.6个月,尚未出现肠梗阻或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单孔+2"腹膜外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完全体内尿流改道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加速康复。
- 杨潇庄俊涛蔡令凯刘沛昆吴启开李鹏超曹强吕强
- 关键词:单孔机器人腹膜外入路全膀胱切除术
- 泌尿系统软斑病4例诊疗分析及文献回顾
- 2022年
-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软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例泌尿系统软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软斑病患者病变位于膀胱,2例位于腹膜后。膀胱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腹膜后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发热、腰痛。4例患者均伴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尿细菌培养均显示大肠埃希菌。膀胱软斑病CT检查表现为膀胱壁腔外生长为主的包裹性肿物或者膀胱壁广泛增厚毛糙,其中1例膀胱壁包裹性肿物于MRI呈厚壁短T2信号,腔内容物明显扩散受限,提示腔内脓肿形成。腹膜后软斑病CT检查表现为不规则囊实性肿物,密度不均,有轻度强化效应,伴有流注征。病理检查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伴大量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增生,内见多量Michaelis-Gutmann小体(软斑小体)。结论泌尿系统软斑病多伴有免疫抑制性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肿瘤,病变内部脓液的MRI特征和腹膜后流注征有助于提示炎症性病变的诊断,穿刺活检和引流液寻找病原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 吴启开张晶李海李鹏超吕强
- 关键词:膀胱软斑病磁共振成像
- 平卧位腹膜后径路下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综合运用
- 目的:探讨平卧位径路下腹膜后空间的建立,此径路下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技术要点.方法:2012.1-2014.8,我们采用此径路运用腹腔镜技术处理了2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其中肾盂癌1例,单侧腹膜后肿瘤7,双侧腹...
- 吕强
- 改良保留腹膜外侧襞的完全盆底腹膜化技术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
- 目的 术后肠道功能延迟恢复及肠梗阻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对盆底腹膜重建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我们在既往盆底腹膜重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了保留腹膜外侧襞的完全盆底腹膜化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腹膜保留...
- 吕强
- 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
- 研究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手术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26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7岁-75岁,平均56岁。术前KUB+...
- 殷长军张炜大张炜小顾民王增军华立新吕强孟小鑫宋日进李杰居小兵宋宁宏徐东亮邵鹏飞韩志坚秦超徐正铨眭元庚
- 文献传递
- AGEs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分化作用的研究
- 【目的】肾移植患者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浓度常高于正常,本文通过观察AGEs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
- 刘超谭若芸邓仲磊汪俊鲁佩韩志坚吕强殷长军顾民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10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3月因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肾输尿管切除术94例,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开口电切9例.结果:10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5±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5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士4.1)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Ta 10例,T1 43例,T2 27例,T3 23例.术后平均随访55(6~90)个月,17例术后发生膀胱肿瘤,4例术后发生肺部转移,7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发生肺部转移者均于术后2年死亡.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具有术程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后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评价.
- 李鹏超周海李普秦超邵鹏飞居小兵孟小鑫李杰吕强殷长军
-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后腹腔镜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2在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实验室完成。以封闭群成年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为供者,SD雄性大鼠为受者,供、受体各35只,体质量250~300g。建立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术后将接受肾移植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环孢素A+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①术后7d,4周分别采血,检测血肌酐,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移植肾作病理。比较光镜下BANFF评分。②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骨桥蛋白表达并借助图像分析软件比较骨桥蛋白阳性小管百分比。③用印迹杂交法测定各组鼠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④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共行大鼠肾移植60次,其中预实验25次,受鼠死亡10只;正式实验35次,受鼠死亡5只,余下的大鼠均存活30d以上,存活率85.7%(30/35)。存活的30只大鼠列入3个观察组。①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肾功能显著好于环孢素A组(P<0.05)。②光镜下各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但阿托伐他汀组间质炎细胞浸润和小管炎程度较环孢素A组轻。③免疫组化显示正常肾组织只在Henle袢表达极少量的骨桥蛋白,环孢素A治疗4周后,可见皮质集合管骨桥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较轻,阿托伐他汀降低骨桥蛋白表达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④印迹杂交法测定移植肾内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且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呈正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肾移植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减轻移植肾间质炎症和移植肾血管病变,降低环孢素肾毒性,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
- 刘敏吴义超张炜顾民殷长军吕强徐东亮徐东亮
- 关键词:肾移植肾病斯伐他汀趋化因子
- 一种适用于男性尿道的麻醉注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男性尿道的麻醉注射装置,包括注射管和设置在注射管一端的,用于包裹阴茎的柔性阴茎套;注射管包括单向阀和设置在单向阀出水端的尿道插入管;尿道插入管上设有可供注射管内液体流出的麻药孔。在注射管上设有单...
- 张晓磊房文通周翔张旭任筱寒陈杏林龚子旋韩天卫宇昂吕强王增军
-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78年~2009年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92例肾移植患者中共发现15例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16%。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1年存活率为73.33%,肾移植术后1年内死亡的4例,其中2例为移植肾输尿管恶性肿瘤,1例为肝癌,1例为移植肾恶性淋巴瘤。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是影响移植肾患者长期存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肾移植术后患者需密切随访。
- 俞欣徐东亮柏金明刘敏鲁佩吕强张炜顾民
- 关键词:肾移植恶性肿瘤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