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珍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可预报性
  • 2篇混沌
  • 2篇混沌系统
  • 2篇海表
  • 2篇海温
  • 1篇增暖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振荡
  • 1篇频次
  • 1篇气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力
  • 1篇热通量
  • 1篇外强迫
  • 1篇季风
  • 1篇海表温度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史珍
  • 4篇李响
  • 2篇张蕴斐
  • 2篇李建平
  • 2篇丁瑞强
  • 2篇刘娜
  • 1篇凌铁军
  • 1篇王彰贵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1篇大气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观测资料中大西洋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冷暖波动的同步性
2019年
利用观测及模式模拟研究了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对青藏高原(TP)夏季气温的影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是TP夏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重要远程驱动因子。AMO与TP东部地区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同步变化关系并且TP气温的年代际变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AMO所解释。基于观测和大气环流模型(AGCM)模拟,进一步确定了从北大西洋到TP远程影响的物理机制。观测和AGCM模拟都表明:AMO暖位相会引起海平面气压在大西洋-欧亚大陆地区形成纬向偶极子型,导致TP局地气压异常升高和异常的下沉运动,进一步引起TP东部地区在夏季出现异常的干旱和高温。
李响史珍张蕴斐渠鸿宇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增暖
全球海洋模式中不同海表热力与动力强迫对海温模拟的影响
2015年
对比了两套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热通量和风应力资料的差异,并将这两套外强迫数据作为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的上边界,研究不同的外强迫对全球海温模拟的影响。通过将两组试验的全球海温的气候态SST、经向平均的垂直海温、海温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与SODA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外强迫对全球海温的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采用这两套外强迫数据模拟的海温在大尺度的空间分布上与观测较为一致,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总体表现为:采用CFSR数据作为模式外强迫时,模拟的海温表现为印度洋及大西洋区域的海温误差相对较小,而采用NCEP数据作为模式外强迫时,模拟的海温表现为太平洋区域的海温误差相对较小。两组试验模拟的海温差异的分布及特征与这两套数据净热通量差异的分布及风应力差异的分布相一致。未来建立海洋气候预测系统时,应该根据业务需求更加合理的选择外强迫数据。
史珍李响凌铁军刘娜
关键词:海温热通量风应力
不同时间频次的外强迫对全球大洋海温模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了不同时间频次外强迫对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的海温模拟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海温模拟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由于时间平均产生的不同时间频次的外强迫具有相同的气候态,但是其强度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时间频次的外强迫均能较好的重现全球海温的大尺度时空分布特征,且对海温异常的模拟跟观测较为接近,但是不同时间频次外强迫对全球海温平均值的模拟偏差较大,其中逐6 h的外强迫模拟的全球平均海温相对于逐月外强迫模拟的全球平均海温改进了0.74℃。高频强迫模拟的海温更加接近观测,其对全球海洋起着冷却的作用。这种冷却作用在中高纬度海域主要通过加强垂直混合导致,而在低纬海域可能是平流过程及热通量导致。
史珍李响刘娜
关键词:外强迫海温
随机误差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方法,以Logistic映射和Lorenz系统的试验数据序列为例,研究了在初始误差存在的情况下,随机误差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误差和随机误差对可预报期限影响所起的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大小。当初始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时,系统的可预报期限主要由初始误差决定,可以不考虑随机误差对预报模式可预报性的影响;反之,当随机误差远大于初始误差时,系统的可预报期限主要由随机误差决定;当初始误差和随机误差量级相当时,两者都对系统的可预报期限起重要作用。在后两种情况下,在考虑初始误差对可预报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随机误差的作用。此外,我们在已知系统精确的控制方程和误差演化方程的条件下,研究了随机误差对可预报性的影响,理论所得结果与试验数据所得结果相似。这表明在随机误差较小的情况下,对系统可预报期限的估计相对准确,但在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可预报期限的估计误差也较大。本文利用三种不同的滤波方法对序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Lanczos高通滤波得到的高频序列与原始加入的噪声序列无论是在强度上还是在演变趋势上都表现得相当一致,其能有效地去除高频噪音继而提高对系统的可预报期限的估计,这对实际气象观测资料如何有效地去除噪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史珍丁瑞强李建平
关键词:LYAPUNOV指数可预报性
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的日增暖事件发生频次较少;南海DSST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最大(约0.7℃),冬季最小(约0.2~0.3℃);净辐射通量日变化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南海DSST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南海月平均DSST与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DSST随着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增加而增大,但DSST与风速的变化关系则相反;南海季风对南海DSST的季节变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南海SST具有明显的日循环特征,通常在每日16时到达峰值,08时到达谷值;影响南海SST日循环的主要因素为净辐射通量的日循环,风速日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
罗嘉琪李响张蕴斐史珍
关键词:海表温度日变化风速季风
采样间隔和插值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期限估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方法研究了采样间隔和插值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采样间隔对系统可预报期限估计的影响基本是随采样间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当采样间隔超过一定大小时,所得序列已不能找到真实的局地动力相似,无法得到其真实的误差增长情况,也无法得到系统准确的可预报期限的估计。本文通过插值的方法试图还原同样长度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采样间隔较大还是较小的情况下,插值都不能有效地改善对系统可预报期限的估计。此外,在采样间隔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插值个数的增多,系统的可预报期限的估计反而更低。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利用实际海洋观测资料估计其可预报期限时,选用较高分辨率较长时间序列的资料可以得到更接近真实的可预报期限。
史珍丁瑞强李建平王彰贵
关键词:可预报性混沌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